文章详情
【开栏语】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为制造业大市,肩负国家战略使命,德阳拥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天优势与深厚基础。
重任在肩,德阳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不自满不畏难、不松劲不懈怠的劲头,铆劲起跑,苦干实干,在产业发展新赛道上,奋力开创德阳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聚焦德阳奋进中国装备科技城的全新态势,四川经济网特开设“奋进中国装备科技城 扬鞭新赛道”专栏。记者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探访德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德阳:“氢能”动力澎湃
在能源与多领域跨界融合的新时代,氢能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着一场变革。
加快实现“制储运加用”氢能产业链全覆盖,不断拓展氢能在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深度融入“成渝氢走廊”……当前,德阳整体氢能产业发展水平和示范应用程度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一个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正加速成型。
自2010年起,德阳就开始布局氢能产业,编制了《德阳市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德阳市综合能源站建设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优势,大力发展“制储输用研”氢能全产业链体系,深度融入“成渝氢走廊”建设。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德阳已初步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拥有东方锅炉、国机重装等氢能产业相关企业20余户,产品涵盖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制氢装备、高压氢气储罐、撬装式加氢系统等多方面。
德阳氢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可再生能源制氢势头强劲,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德阳,氢能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潜力,蓄势而起。
练好“氢”功底气何在?
数据显示,2023年,德阳实现氢能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50%,全市氢能产业已初具规模。
实现大幅提升,德阳底气何在?
走进德阳的氢能企业,这个问号被逐渐拉直——
德阳向东,位于凯州新城的凯亚清洁能源装备基地,由中国制氢行业的头部企业——亚联氢能投资成立。
该项目负责人高建华告诉记者,项目共规划了水电解制氢装备、制氢加氢一体化装备、天然气制氢装备、甲醇制氢装备、氢气定向纯化装备、合成氨装备等8条生产线,将建成年产400台/套各种制氢装备的综合生产线,项目预计2024年底竣工投产……投产后,将进一步推动德阳氢能产业集聚发展,为德阳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80公里外,什邡经开区。科新机电财务总监杨辉表示,该公司有关氢能储运方面装置的研发工作已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包括固态储氢容器、加氢撬、98MPa储氢罐、静态氢压缩机等。
科新机电的固态储氢装置
目前,科新机电联合开发的固态储氢装置已完成了现场安装与子系统调试,即将进入全系统联调,今年内将投入示范运行。该系统不仅具有固态储氢的高安全性、高密度的基本特点,而且具有常温析氢、快速充放等优势。“这一系统关键零部件全部国产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氢能设备制造领域。”杨辉说。
众多氢能企业选择落户德阳发展,重要原因之一是德阳的“清洁能源”优势。
谈及德阳发展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德阳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的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德阳围绕‘源网荷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基本形成清洁能源装备全产业链。”
该负责人表示,德阳目前已拥有以风电、水电、核电、气电、太阳能、氢能、地热能等为主的“源”端装备,以先进电网装备为主的“网”端装备,以充电桩、节能电动机等为主的“荷”端装备,以及以抽水蓄能、空气储能等为主的“储”端装备。
在西南财大教授、西财智库主任汤继强看来,德阳在氢能“制、储、运、加、用”各环节各具优势,但要大规模推广应用,必须串珠成链、握指成拳,才能推动氢能使用成本下降,真正打开产业之门。
东方电气氢产业科技应用示范园
“氢”装上阵靠什么?
打开产业之门,串珠成链、握指成拳,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位于德阳的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批“国字头”企业正加大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力度。
5月23日,德阳经开区内,东方电气氢产业科技应用示范园内建设正酣。目前,园区已经完成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高密度储运氢-氢能综合应用全链条示范建设。全自主研发的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已经正式投运,兆瓦级燃料电池发电设备试运行中。
东方电气氢产业科技应用示范园
“兆瓦级综合供能系统已经全部到位,待耦合燃料电池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正式运行后,整个供能系统将全链条打通。”东方锅炉氢能产业技术中心技术研发工程师闫旭东介绍说。今年2月,东方锅炉申报的四川德阳东方电气氢能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应用实践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该园区在探索氢能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应用实践方面进一步提速。
这是一座集成了多种绿色制氢方案、多元储氢与氢储能技术、多路径氢能综合应用系统的氢全产业链科技应用示范园,是东方电气承担的氢能领域19个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集中应用和系统展示。
作为氢能产业的开拓者和排头兵,东方电气已成为氢能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燃料电池、制储氢等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并在功率等级、转化效率、长寿命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还建成了四川省首个氢能重卡物流园,助力开通了自贡市首条氢能物流示范线。在北京、四川、河北、甘肃、云南等地累计氢燃料电池装机超6000千瓦。
此外,“德阳造”国内最大氢气“充电宝”也成功落户成都,通过跨时段储氢、氢能错峰发电,为工业园区提供峰电时段稳定高效供能,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和经济效益,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我们不断聚焦氢获取、氢储运、氢加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等领域,致力于提供绿色、清洁、高效、先进的氢能核心装备及全面专业的技术服务。”东方电气国信氢能副总经理卢东升说,今后还将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加快构建绿色氢源供给链条、氢能基础设施网络。
除了氢能装备,在氢能汽车领域,德阳也走在前列。
位于广汉的一汽解放已具备年产5000辆氢能重卡生产能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产品拥有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具备稳定的氢气资源供应链与高效稳定的生产线,并已顺利通过工信部准入手续审批,具备批量生产条件,纯电、燃电等新能源产品矩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作为氢能应用的重要保障,加氢站是关键基础设施,德阳也正在布局加速加氢站建设,“就在今年5月,我们已完成了德阳首座制氢加氢站的选址工作,如果进展顺利,年内有望在德阳建设首座制氢加氢站。”卢东升介绍说,这座加氢站计划占地大约10亩,每天可提供加氢燃料1000公斤。
“氢生活”大门徐徐打开
在产业链更加完备的同时,德阳在氢能应用方面也在不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
在德阳,氢能元素不仅存在于企业工厂中,还存在于更广阔的天地,一扇更大的“氢生活”大门正徐徐打开。
交通被视为氢能应用的“先导领域”。如今,走在德阳的大街上,不时便能看到标有“氢燃料电动城市客车”字样的公交车。卢东升介绍,这些公交车车顶上的氢气瓶是动力源,6个氢气瓶装满后可行驶三四百公里。
在东方锅炉德阳制造中心内忙碌工作的“四川造”重卡也是氢能的。“你看这台重卡车,它的动力单位实现了碳的零排放。加满36公斤氢气后,可以一口气跑300公里~400公里!”卢东升指着一台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重卡说,目前德阳这样的重卡共有12辆。在他看来,转型发展氢能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氢动力”,真正实现了“氢装上阵”。
争当产业“引领者”,建强氢能“生态圈”。德阳还鼓励市内院校开设氢能相关专业,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氢能应用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型实用人才。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氢能无人机实验台架
位于广汉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民航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何强告诉记者,学院依托四川省全电通航飞行器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东方电机等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联盟,组建专业研发团队,致力于氢能无人机的全面发展。
“已新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育氢能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与国内领先企业合作建设氢能实验平台,实验平台主体建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实验设备采购,本学期已开始进行氢能相关实验。”何强说,下一步,学院还将规划建设先进的试飞场地和测试中心,为氢能无人机的研发和验证提供坚实保障。未来,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引领氢能无人机行业规范发展。
全链条布局,全集群发展,全场景应用……如今,在氢能产业这条新赛道上,德阳正加快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 明确着力打造“三地一区”,推动氢能产业提质增量,力争到2027年,全产业链及关联企业达到30家以上,氢能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乘势而上。2024年德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氢能产业,加快培育全链条产业体系,全面提速转型发展步伐”,为下一步德阳氢能发展指明了方向。
“氢”装上阵,“链”上发力,德阳“上新”不断。
(川经瞭望记者 闫新宇)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