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最新 > 最新顶部 >新闻详情

这五年 德阳工业转型升级辟新天

2021-02-03 09:55:1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赵丁

编者按 >>

“十三五”时期是德阳工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德阳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创新要素供给,厚植产业生态,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集群成链、企业集聚成群,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主要指标总量居全省第二,形成了一批具有德阳造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工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发展动能更强劲,高质量“成色”更足,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名片更响亮。“推动智能制造集群化发展”“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今日本报特别推出《“十三五”德阳工业发展成就巡礼》专题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盘点五年来德阳工业取得的丰硕成果,集中报道其特色亮点与创新举措,以兹鼓励德阳工业战线接续奋斗、逐梦前行,重整行装再出发,站在新起点,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FZ1004853996_A334703.jpg

2019年6月,50MW重型燃气轮机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顺利完成总装盖缸

五年,时间的标尺,标注着德阳工业发展的高度。

1020.1亿元!

“十三五”末,德阳全部工业增加值迈上千亿大关、达1020.1亿元,年均增速达8.3%,总量居全省第二。

3660.2亿元!

“十三五”末,德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660.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

152.9亿元!

“十三五”末,德阳工业税收达152.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

1280户!

“十三五”末,德阳规上工业企业达1280户、居全省第二,新增主板上市企业2户。

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刷新的排名,正在见证德阳工业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春华秋实。

回首“十三五”,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部环境日趋严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多重困难叠加,多条战线作战,德阳工业经济成长的“烦恼”如期而至。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五年来,德阳工业战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担当工业挑大梁使命,以壮大五大产业集群为牵引,以产业功能区为主战场,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招优引新,更加注重数字赋能;

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蓄势迈向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为“十四五”乘势而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蓄了充沛的动能。

从基础支撑看,工业经济贡献了全市55.5%的GDP、58.8%的税收,创造了全市41.3%的就业岗位,拥有70.3%的发明专利,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定盘星。

从发展质效看,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达2.9%、居全省第二;较“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7.7 %,高新技术企业户数实现翻番。

从项目建设看,京东、百事、一汽解放等世界500强企业成功引进,德兰航宇航空燃机精密锻件制造基地等366个重大项目建成达效,新增销售收入879.9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418.8亿元,年均增长5.2%。

从营商环境看,“最多跑一次”率平均97.4%,网办率达100%,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缩短至80个工作日内,德阳可持续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居全省第二。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五年时光,“愿景”变“实景”、“蓝图”成“现实”。

FZ1004853996_A334702.jpg

50WM重型燃机满负荷运行中-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文德刚 摄)

创新驱动  塑造发展新优势

全球首套玄武岩连续纤维万吨级池窑生产线研制投产;

全球首台白鹤滩百万机组精品转轮研制投用;

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研制投用;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研制投用;

国内首台10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研制投用;

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kW飞轮储能装置”研制投用;

C919整机国产锻件70%在德阳研发制造;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集群培育名单;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实现零突破、达6户……

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

五年来,德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集高端要素,集成科研力量,攻克了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一批自主研制的“国之重器”相继问世,“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持续涌现。

2020年9月,国内首台自主研发F级50兆瓦重型燃机性能试验在东方汽轮机运行。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研发试验开始以来,近50人的专家技术团队密切注视着近3000个测量参数,原型机点火试验一次性成功,试验电站正加快建设。

2020年10月14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现场,东方风电一口气发布3款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

15天后的10月29日,东方风电又传喜讯,接连中标三峡新能源等多个风电项目,收获85台风电机组订单。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观经济下行双重冲击背景下,东方风电工业总产值增长172.8%。同样的喜人成绩还在东方电机、特变电工、东方自控等龙头企业得到体现,三家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9.8%、38.1%、74.1%,超50%龙头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头部牵引支撑作用明显。

“逆势”上扬的背后,是源于德阳危中寻机、果断行动,在变局中开新局,保持创新驱动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迈出的坚定步伐。

五年间,德阳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国机重装、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东方风电、英杰电气等15家企业向集成服务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成功转型……

德阳R&D投入强度连续11年居全省第二;五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50项,88项创新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3项荣获国家科技奖励;承担国家工业强基项目5个、居全省第二;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额占全省90%,126项重大技术装备获国省首台(套)认定;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5家,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7家、省级78家。

节节攀升的数据,科技攻关的实例,诉说着德阳智造创新与嬗变的生动实践;初显雏形的现代产业体系,生机盎然的创新生态,正在昭示德阳工业的新图景。

FZ1004853996_A334701.jpg

东汽大型燃气轮机转子吊装

招优引新  激活发展新动能

招商落地工业项目131个、总投资达654.4亿元;

京东、百事等1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地;

东方雨虹、中航宝胜等9家国内500强企业落地;

联东U谷、南威软件等29家行业领军和专精特新企业落地;

全球发动机机匣制造第4的德兰航宇落地;

百亿产业项目引进取得历史性突破……

耕耘五载,成绩斐然。

五年来,德阳紧紧围绕省委新定位新要求,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等战略机遇,开展资本、资源、技术全方位招商,坚持前端精准对接、中端精准承接、后端精准服务,引进了一批补链强链的高成长性企业和高能级项目。连续2年获省级财政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激励前两名,累计获奖补资金超1.5亿元。

编制了五大产业“三图一表”,360°透视德阳制造业现状、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趋势、产业链重点发展环节、招商目标企业,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开展招优引新、招大引强。

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强市“1+3+1+N”一揽子政策,通过政策精准供给,提升产业导入竞争力,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重塑了招商引资竞争新优势。

成功举办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开放合作平台层次更高,释放了更多新机遇。

2020年2月17日,2020德阳市网络投资推介会举行。直播推介37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1501.7亿元,2000余名企业家及商界人士参与。“云招商”“云洽谈”“云签约”拉开帷幕。

2020年7月13日,在德阳首届人工智能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数字经济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签约,中国电子、华为等项目19个签约,总投资230亿元。

2020年11月27日,德阳市通航产业园推介暨全国首个大型无人机“设计生产批准函”颁发仪式举行。德阳招商引资企业天域航通获颁这一殊荣,标志着全国首个大型无人机“准生证”落户德阳……

周周有项目签约,月月有项目落地,散发着投资德阳的新热度,彰显着建设德阳的新速度。

近年来,高位招商让德阳尝到甜头。德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领导联系指导产业工作专班,大力实施全面改革开放创新工程,书记、市长亲自带队考察、洽谈、调度项目,区(市、县)主要领导靠前服务、一线招商,新项目引进落地成效显著,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

忙,是记者连日来辗转德阳市经信局和各产业功能区留下的深刻印象。这里,干部精力充沛、步履匆匆,电话一个接一个,微信钉钉响个不停,一口清向企业介绍产业政策,事无巨细协调各种问题。

产业链招商,加速了产业集聚,增强了集群根植性;集群催生了一流生态,提升了招商吸引力,互促共进的精彩好戏接连在德阳上演。

“十三五”末,德阳产业集群特色凸显,五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占比达84.9%。

数字赋能  驶入发展新赛道

建成智能工厂、数字车间31个;

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2家;

国机重装、东方电机和宏华石油等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

“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德阳工业互联网基地”如期开园;

“互联网+装备制造”“C2M智能制造”示范推广……

德阳数字赋能工程正紧张有序地实施,传统产业正逐步装上聪明的“大脑”驶入新赛道,涅槃重生,归来仍是“少年”。

走新路,才会有出路。

德阳工业基因与生俱来,而结构偏重的劣势也明显,如何让老树发新枝,在存量中找增量?

德阳找到了金钥匙——数字赋能。

2020年7月,四川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德阳召开,德阳市委书记靳磊说,要坚持“大小两端”协同发力,推动“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大”就是推动大企业数字化集成应用,打造“中国的GE”,“小”就是推动6000余家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化雁阵”。

2020年,德阳启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5年改造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投资300亿元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数字研发、测试、检验检测等设施和设备的开放共享。

2020年3月,东方电机“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通过工信部专家组验收。据测算,每年可为企业带来约1.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重塑了资源组织架构,将原先13个生产班组优化到7个。”东方电机相关负责人说,数字化车间建设让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跨越了一大步。

2020年6月24日,四川消费品工业智能制造现场交流会在亚度家具召开,数字化车间令参会人员眼前一亮,机器轰鸣,开料、排钻、封边、包装,操作台电脑精准提示、有条不紊。公司行政人力资源总监王显敏介绍,亚度家具全面数字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100%,年产值实现翻番。

2020年8月,德阳数字小镇开工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计划静态投资120亿元,汇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等数字研发和应用业态,签约了58集团未来产业学院总部、西部软件评测中心、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中国电子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时代飞扬大数据产业孵化园等一批引擎性项目,数字经济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生产模式。数字赋能是推动德阳工业二次崛起的新赛道。

数字化转型不是另起炉灶,是嫁接转化,要坚持需求牵引,以“量变”求“质变”。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

如何实干?记者走访发现,德阳市经信局正如火如荼开展比谋划、看特色,比能力、看项目,比作风、看变化的“三比三看”活动,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力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着力打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专业化经信队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回望“十三五”,德阳工业转型升级中蓄势跨越,焕发生机与活力,圆满收官!

展望“十四五”,德阳工业迎着新目标拾级而上,令人憧憬与期待,从“新”启航!

张旭玲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  肖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