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威远:厚植创业沃土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2-05 19:27:05 信息来源: 编辑:周圆韵

农村创业创新是增加农民就业收入、繁荣乡村产业的重要途径。近日,农业农村部向社会推介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内江市威远县榜上有名。

近年来,威远县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指导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激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FZ1004860265_A336164.jpg

威远无花果产业基地(余远文)

“农创客”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在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等地,许真华颇有名气,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

许真华主动将掌握的种植技术分享给村民,带动向义镇柏林村6户家庭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为当地提供灵活就业岗位80余个。

越溪镇插旗村山清水秀,过去村民们却守着“金山”受穷。80后小伙李强2015年回到家乡,脚踏实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作为“农创客”,他带头成立了威远县村上村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茶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发展了600亩茶园。

经过几年的发展,专合社逐渐走上正轨,茶叶种植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插旗村也在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专合社还在发展村和八一村两个贫困村流转土地600亩,免费向贫困户提供树苗和种植技术,带领贫困户种植了500亩茶树苗,让他们加入种植茶叶增收致富的队伍。

近年来,威远县围绕农业主导产业,采用“1+3+N”的导师制抓实全县农村创业创新工作:“1”即以建设全国一流创业创新导师队伍为核心;“3”即通过“县校合作”“人才引进”“筑巢引凤”三条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成为导师;“N”即成立威远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威远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威远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多部门建立多平台联动保障机制。

同时,高起点实施“回家工程”。设立返乡创业“回家工程”服务中心,明确就业服务、创业指导、职业培训、子女入学等10余项基本公共服务,搭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越来越多的“许真华”“李强”等“农创客”回到家乡,为推动乡村振兴增添新鲜血液。

FZ1004860265_A336165.JPG

丰收

培育“领头雁”带动新发展

“森谜”,是威远县金四方果业风头正足的零食品牌。它正在快速崛起,成为互联网上很受欢迎的潮牌零食,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其中无花果产品最受青睐。

提起无花果产业发展,企业负责人游勇有发言权。

最初,游勇在向义镇四方村流转土地300亩,发展无花果种植。

在种植无花果过程中,游勇逐渐成长为无花果领域的“田秀才”“土专家”,无偿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统一发种苗,统一收购鲜果,进行加工销售。

目前,游勇除创办公司、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外,还建立起集观光、旅游、采摘、休闲、加工为一体的无花果种植园,跨界配置农业与商贸、文旅等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为传统农业的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本。

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就是培育乡村产业发展的动能。威远县委、县政府将无花果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按照“一心、一园、五区”的功能布局,有序有力推进产业园建设,并创新采用农业“BOT”模式发展无花果产业。

同时,采用农业“建设—托管—合作”模式化解返乡青年创业创新前期资本短缺、技术缺乏等痛点:“建设”指以“导师出技术+龙头企业出资金”启动项目前期建设;“托管”指项目由龙头企业托管给返乡创业青年经营;“合作”指项目进入良好运营状态后由龙头企业占40%、返乡创业青年占60%的比例分红。

向义镇小赵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建伟就是该模式受益人之一。三年时间里,他从4亩无花果发展到40亩家庭农场,成为当地无花果种植技术能手。

“我的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赵建伟说,创业过程中除享受政府10万元项目补贴外,还得到了威远无花果研究所的鼎力支持,全方位掌握了修枝、抹芽等种植技术,并建设无花果烘干房,解决了无花果鲜果不易保存的问题。

据了解,威远县每年都会召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无花果专题班,还会针对无花果管护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线上或网络课堂培训,提升果农们的种植技能,解答他们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授课教师里还有世界无花果领域的业界大咖。

目前,威远县已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等20余所科研院校合作,成立并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威远无花果教授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校外实训基地、威远无花果创业孵化基地,引进教授、硕士及以上导师106名,持续培养乡土人才、创业创新人才4635名。

“世界的无花果看中国,中国的无花果看威远”,一个个“游勇”“赵建伟”汇聚成威远“中国无花果之乡”的重要支撑,使得威远成为全国最大无花果集中连片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年加工能力达7万吨,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更获得“2023年国际园艺学会世界无花果大会”的举办权。

“政策包”激活创业创新一池春水

连日来,新店镇民富村的村民们在田地里忙着采挖早子姜。清洗、装筐、过秤、上车,一辆辆装满早子姜的运输车驶出村落、奔向城市,承载着全村村民的致富希望。

民富村种植生姜有着一定历史基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就有零星种植。为支持该村“早子姜”产业发展,扩大其种植规模,威远县主动提高“早子姜”种植产业贷款授信额、单户信用额度,将种植户无抵押信用贷款提升至100万元。目前,贷款年利率较往年降低近两个百分点,以100万元贷款为例,农户可节约利息1.97万元。

民富村党支部书记刘红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民富村姜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早子姜种植经验。老姜农对新发展的姜农传帮带,抱团发展子姜种植。全村种植户已达130户,种植面积1300多亩。  

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鼓励和扶持。威远县制定出台了《威远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方案》《威远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补偿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乡村振兴产业贷款64笔,合计4448万元,为创业者保驾护航。

组织开展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免费创业培训到镇进村、“创业大讲堂”等系列服务活动;

创建实训基地,提供项目孵化、政策咨询、项目推荐、融资对接等“一条龙”服务;

培育农村电商,依托农村淘宝、村邮乐购等电商平台,发展返乡创业电商经营主体148户,推动黄老五等特色产品实现线上营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创业创新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动能。在威远,各项“双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真金白银的支持让创业潜力和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近年来,威远县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产企对接,并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合同联结、合作联结、股份合作联结等方式带动农户70087户,促农增收29762万元。

截至目前,新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591个,培育各类示范家庭农场:省级25个、市级64个、县级118个。

汗水洒阡陌,梦想归田园。在威远,农业已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新型农民已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越来越多的人携资金、技术、资源回到乡村创业创新,为振兴乡村产业持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建设“美丽内江·宜居乡村”贡献威远力量。

(徐静 四川经济网川记者 毛春燕 李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