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百年燊海井为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增色添“味”


视频制作:四川经济日报社视频中心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何羽佳 鲍安华 文/图)“轰、轰、轰……”随着有节奏的声音,一根长11米的汲卤筒被缓缓地放入深1001.42米的井中,大约5分钟后,装满卤水的汲卤筒在热腾腾的白烟中从井底升起,取卤工人用铁钩将汲卤筒底部的开关钩开,“哗~”的一声,卤水喷涌而出。这是3月12日,参加“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进行时——2021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大安行”活动的记者一行在自贡市大安区燊海井看到的取卤场景。

1.png

记者参观燊海井现场取卤

刚从地下1000多米取出的卤水引得在场记者连连惊叹,争相凑上前去一探究竟。“我刚刚尝了一点,的确很咸,还带有铁锈的味道。”四川发布记者张药滟尝了一小口卤水后说道。

据燊海井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凿成于公元1835年的燊海井是一眼以产天然气为主兼产黑卤的生产井。在清代道光年间,卤水自喷量每日约14立方米,并且能日产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气,大约可烧制14吨盐。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手工制盐的灶房,这里弥漫着白茫茫的蒸气,8口圆形平底大锅正在熬煮制盐。“手工制盐的过程是,先将取到的卤水抽到灶房锅中,通过井底的天然气对卤水进行熬煮,使其蒸发水分,再下入豆浆进行提纯……” 现场解说人员告诉记者,手工熬制一锅盐需要8小时,8口大锅一天24小时不间断运作,每天大约可生产2吨食用盐。

2.png

手工制盐的灶房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古法手工制盐全过程,真的太震撼了!”“这种采用古法制的盐一定很纯正,我买了10包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尝尝。”“燊海井不仅产卤还产气,直接解决制盐燃料问题,这样的发现实在太伟大了!”同行媒体代表参观燊海井后,无不为古人的智慧和大安深厚的井盐文化而惊叹。

据了解,2019年燊海井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其知名度大幅提升。如今,燊海井正焕发出新生机,同时,也为大安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增添了一抹亮色。

“近年来,大安区积极利用特有的‘盐龙灯食’文旅资源,打造专属品牌,为文旅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已有文化名片的基础上,加大对燊海井、恐龙博物馆、彩灯、美食等特色文旅资源的宣传推广,助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大安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微观察】

四川电视台记者何叶:希望通过我们的声音让更多人来亲身感受“盐之都”的独特魅力

3.png

燊海井能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持续产盐真的是太伟大了!今天亲眼目睹这口百年盐井从取卤到熬盐的过程后,我实在佩服古人的智慧,惊叹自贡历史悠久的井盐文化,这是自贡不可或缺的文旅资源,也是大安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的“加分项”。

来到燊海井之后,我们还了解到燊海井不仅产卤,而且还产气,当卤水从汲卤桶喷涌而出的时候,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们还现场观看了手工制盐的全过程,也是非常的震撼,这种体验感真的太棒了!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到自贡、来到大安,亲身体验感受传统而悠久的盐文化,同样也希望充满魅力的大安能早日创成天府旅游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