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巴适!70项非遗项目赴西充“赶集”

2021-06-14 09:51:04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衡欢 记者 李国富)川北凉粉、景泰蓝金丝彩釉手工画、贺家空心面、西充剪纸、浑水米豆腐……6月11日至15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南充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周在西充县举行,来自全市9个县(市、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各具特色的非遗技艺,70项非遗项目赴西充“赶集”。

6月13日,记者在西充县城北广场看到,各非遗展台按非遗美食、非遗手工技艺等类别精心排列成“100”字样,一盆盆黄色鲜花布置为党徽形状,“共享文化遗产 彰显非遗魅力”“献礼建党百年 传承红色基因”等标语随处可见,现场人头攒动,前来参观、购买非遗产品、了解非遗文化的群众络绎不绝。

FZ10041196683_A484661.jpg

非遗传承人张雄志正在教小朋友捏面塑

“吹糖人咯,教你吹12生肖。”在西充非遗项目吹糖人展区,色彩缤纷、惟妙惟肖的“糖人”引得众多小朋友蜂拥而至。

传承人曾另梅从货架上的铁锅中舀出一小块糖稀,在手里揉成一个小球,然后将一头拉得又细又长,再用手指熟练地一弹,末端冷却的糖丝断掉,形成了一个吹气口,小朋友含住吹气口往里吹气,糖稀逐渐膨胀起来,曾另梅则通过捏、拉、摁等动作,不一会儿功夫,一只俏皮可爱的小白兔便跃然而出。围观的孩子们纷纷惊叹不已。

曾另梅介绍,吹糖人在我国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原料是麦芽糖,手法有吹、拉、扯、捏、剪、塑等,制作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分钟左右,制作时需要心、口、手同时配合方能完成。

“爷爷,我想学捏小鸟。”“爷爷,我想学捏小兔子……”在西充非遗项目面塑展示区,传承人张雄志正手把手地教小朋友捏面塑,在张雄志的耐心示范指导下,一只只惟妙惟肖的小动物从孩子们的手中诞生,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展示他们的作品。

“这两个作品原材料都是我在老家发现的树根,用了不少功夫制作而成。”在西充根雕技艺展台,只见九龙戏珠、观音等根雕作品栩栩如生,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其技艺传承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向群众讲述根雕的创作过程、制作方法、发展历史等。

在西充热凉粉(盐菜泥拨弄)展位前,刚出锅的热凉粉吸引市民排起了长龙,舀几勺热凉粉,放上盐巴、姜蒜等各类佐料,再淋上秘制红油,顿时香气四溢,围观群众垂涎欲滴,争相购买。

“好看好吃又好玩,没想到可以如此近距离地接触非遗、感受非遗,这几天我要带孩子来多多体验一下。”市民张女士笑着说。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西充县文广旅局局长程芳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周,真正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让更多群众了解非遗、关注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

据悉,西充非遗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拥有西充剪纸、祥龙哭嫁歌、西充香炉茶传统生产工艺等非遗项目29个,其中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9个,县级非遗项目18个。此次活动中,西充剪纸、西充根雕、吹糖人、面塑4个非遗项目参加展陈,凤和黄酒、西充狮子糕、热凉粉(盐菜泥拨弄)、浑水米豆腐、太平白酒、冯宫坊醪糟、开心麻花、充国狮王糕8个非遗项目参加展销,同时,活动期间还开展非遗文化展演,非遗传承公开课,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