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张大千匪巢磨难记》演出现场
1
我接手资中的木偶剧,起初是当导演。排一个叫《孔子问乐》的剧本。内容反映孔子请教苌弘音乐知识方面的故事。后来作者不同意动他的稿子收回了剧本。剧团心有不甘,提出另搞张大千。张大千是内江人,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对资中木偶剧团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不二选材。我同意。前些年拍张大千的电视剧,上海人艺沙叶新任编剧,香港艺人吕良伟出演张大千,台湾艺人王思懿有重要角色。我则被投资方制作方任命为剧本统筹,与沙叶新对接。筹备期间我阅读了大量张大千的历史资料,俨然成为张大千史家。资中提议搞他的木偶剧,正中我下怀。那是三年前,2019年的事。当时凭借对木偶剧的遥远记忆和粗浅认识,我提出,纵观张大千一生,只有三段生活适合改编成木偶剧,能契合青少年趣味和木偶表现特征。一,被迫当土匪一百天。二,出家当和尚一百天。三,敦煌采风作画数年。后一个选题主要考虑有另样的西域风情,有神秘的洞窟色彩和种种传奇故事可以入戏。最终,团里定下第一选题,我开始剧本创作构思。
本文作者金乃凡在《张大千匪巢磨难记》首演座谈会上
2
我少小辍学,初中二年级便考入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学习舞蹈。分团后调战旗话剧团任演员,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2年,师承徐晓钟、罗锦鳞等戏剧大师。结业后回到战旗,接受组织分配,担任专职创作员,编导室主任。后任团长退休。我常常宣称自己这一輩子只从事了一种事业——戏剧艺术。虽然8年的演员生涯乏善可陈,可它让我熟悉了舞台、有了“舞台感”。中国戏剧最高学府的2年深造,让我知晓了导演在戏剧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时初步掌握了排戏的方式方法及舞台手段的调度运用。我引以为豪的还是创作成就,写的剧目不多,成功率却很高,几乎囊括了国家和军队的所有高奖。
3
接手木偶剧的创作时,我已经退休11年,年逾古稀。这些年虽然沒有离开舞台艺术的编和导,但大多是小打小闹,搞些小品小戏。这次接手的是一台个把小时的木偶大戏,对一个从未搞过木偶剧的人来说,不能不是个挑战。
古人曾把戏剧称之为传奇。传奇就是不一般,好看精彩,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故事。巴蜀鬼才魏明伦老师把写戏分为三个层次:一要引人入胜(好看),二要动人心弦(动情),三要发人深省(思想深邃)。好看,是写戏的第一道关口和首要标准,第一关过不了,其它都泡汤。
资中木偶剧团是四川三个木偶剧团中最小最弱的。建团几十年第一次自编自创搞大戏,期望值可想而知。
4
我起的剧名叫《张大千匪巢磨难记》,张大千是金字招牌,必须挂在头面。匪巢磨难便是传奇。表现的是一段带传记性质的历史,须名实相符。起初我认为,木偶剧是舞台剧的一个分支,和话剧表演有许多共通之处,就按我熟悉的话剧创作路数构思创作。事后发现,其实不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费了不少周折。
《张大千匪巢磨难记》演出现场
5
张大千是历史人物,是享誉国内外的国画大师。被土匪绑票不得已充当土匪山寨黑笔师爷的这段经历,虽然发生在他读初中时的青年时代,但处理他的戏剧形象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有一点失当和偏差,也不能未卜先知把他神圣化,搞成高大上的人物,要把握好分寸,尽可能真实准确的还原历史,让观众在观剧中吻合他心理上对那个时代、对张大千这个人物的认知。
6
为了让我尽快进入情况,掌握木偶艺术的要领。剧团邀请我去扬州观摩学习全国优秀木偶、皮影剧目展演。这是国家级最高水准的展演,机会难得。我像个速成班的小学生,恶补了好些天,终于茅塞顿开,一只脚踏入了木偶艺术的奇妙殿堂。满载而归之余,我仍有两点不满足,纵观林林总总的优秀剧目,总体上主题开掘仍流于一般,流于泛泛,甚至”小儿科”。另外我悟到,木偶艺术不是在舞台上诞生的,起初它并不属于舞台戏剧的范畴,属于院坝场馆艺术,小众艺术。今天请它登上大舞台,成为舞台艺术的一个分支,它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资中木偶剧团的杖头木偶,属中型木偶,偶身大约60厘米高,面部只有10厘米宽窄,放到一个标准的千人剧场,坐在中后排观众的眼中它几乎就是个小不点,很破坏剧场审美的习惯。能不能把木偶比例做大?让观众看清楚?不能。全国与人等高的大木偶只有四川南充木偶剧团一家。做大了,解决了视觉的问题,却又带来操作上和演出上的一系列问题,很麻烦。
《张大千匪巢磨难记》演出现场
人偶同台表演是个好办法,我学到了这一手。演员与偶同台演出不仅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人偶互动互补,妙趣横生,还丰富了舞台的表现力,是突破传统木偶表演形式的创新。在表现土匪抢劫、官兵围剿等紧张混乱场面时,偶总不如人。
7
对待传统,首先要敬畏。因为那是无数前辈艺术家苦心求索的成果,是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创新也要慎之又慎。我在扬州看到一些人偶同台的剧目,有喧宾夺主,节外生枝的感觉。显得不和谐,生硬,不伦不类。如果人都能替代了,还要偶干什么?每个艺术品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个性,都具有排它性。人偶同台,主次要明白。偶是主角,人是配角。人是为偶服务的,切忌喧宾夺主,不伦不类。要让观众心悦诚服看的是一台木偶剧,而非杂八凑。
我在这方面的处理力求得当和有机,让人和偶尽情发挥各自优长,各领风骚,同时又互动交集,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张大千匪巢磨难记》演出现场
8
据说木偶是百戏之宗。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玩偶的记忆。这大概就是促发木偶剧和其它戏剧诞生的始因,因而偶和人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木偶剧较之话剧和戏曲更夸张更写意更浪漫,更具有戏剧的“假定性”,更适于与观众互动和交流。
9
我设计了由人扮演老年张大千。鹤发童颜,长髯齐胸,宽袍大袖,拄着籐杖,飘飘然仙风道骨的造型。让观众有亲和感,产生了与张大千面对面对话的幻觉。由他来串场,回忆那段铭心刻骨的经历,有极强的带入感。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满清王朝被推翻后,军阀割据,天下大乱,兵来匪往,民不聊生。年代久远背景又复杂纷乱,为了拉近与今天观众的距离,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帮他们克服观剧障碍,理解什么是土匪绑票牵肥猪,什么是袍哥盘海底,什么是军阀收编土匪、无匪不成军的社会状态等等,需要引导和带入。张大千讲自已的故事,既贴切又亲切。
《张大千匪巢磨难记》演出现场
10
饰演张大千的是四川人艺的一级演员赵汉军。除了年龄外形接近,更主要我想发挥他表演和台词的强项。他的作用不仅仅是场序之间呈上启下的串联,而要充分表现话剧表演和台词的强大舞台魅力,让观众享受多种艺术美。张大千代表现实,木偶饰演历史。两个时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为追求一个共同目标,一张一弛,一动一静,交相辉映,珠联璧合如行云流水一般呈现出最佳的舞台效果。我的目的达到了。
11
另外,我还设计了一只憨态可掬、顽皮好动的猿猴来陪衬张大千。艺术构思来源于一则民间传说,张大千是黑猿投胎转世。其母临盆前夜梦见一只黑猿往她怀里一扑就不见了,第二天一早便生下了张大千。黑猿既与张大千左右互动,又与观众上下互动,妙趣横生,颇受欢迎。它增加了“偶趣”和“童趣”,又冲淡了话剧痕迹,同时让戏好看,一举几得。
《张大千匪巢磨难记》演出现场
12
清代文论家李渔提出戏曲创作的四点主张:一,立主脑。二,剪枝蔓。三,脱窠臼。四,密针线。以此体现作者”立言之本意”。他的四点主张与话剧的三一律理论精神相符。立主脑就是塑造好主人公的形象,编排好主要故事情节。以此来完成作者的“立言”,即对全剧主题思想的表达。木偶剧主要受众是青少年,是中小学生。木偶剧自身带着游戏和娱乐的属性,特别适合低龄人群。万万不可像其它艺术门类搞高大上的东西。但也不能停留在猪八戒背媳妇、小猫钓鱼、二小放牛郎、半夜鸡叫等,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粗浅简单的水平上。木偶剧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保护发扬光大。必须全方位的提升它的艺术品质,扩大它的受众。除了形式的创新,主题的开掘上也要下功夫,不能一味的“小儿科”。我在酝酿剧本创作时,从浩瀚的史料中悟到张大千这段经历最好的主题,就是:一个学子,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对文化的坚守,对良知的守正不阿。张大千虽然身陷匪巢,被迫当了100天的土匪黑笔师爷。虽然受到土匪头子康东家的赏识,甚至康东家妹妹康姑娘的爱慕。他不为所动,始终保持文人气节,明辩是非,不与匪同流合污。在抢劫一家乡绅的集体行动中,他竭力保护名人字画和书籍,并以四幅“百忍图”描绘的勾践、苏武、司马迁、韩信四位先贤的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精神教化土匪同伙。这不是文化自信是什么?在民不聊生,身逢乱世时代,一个渴望读书的学子被土匪绑票上山落草为寇而求学不得,是多么悲哀的事。那时有句民谚,宁为太平犬,不作离乱人。它从侧面告诫今天的莘莘学子,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学习,不负此生。这本是一段厚重的历史,宏大的叙事。偏要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用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气、非常戏剧化的形式把它演绎给观众,以求雅俗共赏,见仁见智。
《张大千匪巢磨难记》演出现场
13
我还体会到,要搞好一台木偶剧,除人物,情节和主题设计外。还有2个至关重要方面:木偶造形和台词配音。木偶是没有表情的,面目是呆板的。更不会发声说话。如何体现人物的个性呢?人物没有个性,形象就立不起来就失败了。只有强化造形,夸张强化人物的形象特征,让观众一看就能记住他。这方面我请出战旗的一级舞美师杨柱老师,为剧中每个角色画出人物造形图,再交木偶制作部门制作。接下来就是配音。要配出每个人物不同的语调、音色、谈吐习惯。无论正反庄谐都要夸张,拉开彼此的距离。最好在群议中能捕捉到每个人的语言特点。还要有意放慢语速,木偶在台上的反应动作慢,不能和人相比。
我专程从北京请来著名配音演员郑炼老师监棚。组织了成都最好的配音班子。配的效果不错。
《张大千匪巢磨难记》演出现场
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主题歌和全剧音乐的谱曲和制作,我请澳门卫视的作曲家刘继明老师担纲完成。音乐优美动听,主题歌朗朗上口,时代感极强。很好地烘托了戏剧效果。
上述专家朋友的鼎力相助我一直心存感念。
我还要感谢北京中国木偶剧院的木偶专家谭志远先生。他受剧团邀请,多次飞临资中排练现场指导。手把手一招一式教演员操作木偶。他人偶一体,上下灵动的示范,一下子让偶变得鲜活,仿佛注入了生命。原来木偶是这样耍的?我眼界大开!
14
受疫情影响耽搁,历时三个年头,《张大千匪巢磨难记》终于面世了。6月24日在资中县木偶剧团小剧场成功首演。省市县的专家领导来了不少,座无虚席。观众反响强烈,剧场效果火热。借用资中县文化局退休老局长曾斌的评语:我看了木偶剧团几十年的戏,这是最好的一台!它让我震惊!
四川木偶界的领军人物,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秘书长唐大玉女士除了祝贺外,立即举荐该剧参加下半年在南充举行的亚洲木偶节。
到此,我在木偶剧舞台上的初学乍练划上了句号。我的心得体会不一定对头不一定准确。剧作演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真心诚意对一见钟情的木偶艺术抱着极大热情。我希望它走得更好更高更远。愿这朵植根民族沃土、深受民众喜爱的文化遗产花开不败,深入人心。
作者与《张大千匪巢磨难记》演职人员等合影
15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资中木偶剧团给了我这样好的一个合作机会。合作中难免磕磕碰碰。但总体说,全团上下一直支持我,配合我,敬重我。使我不受干扰的全身心投入创作。这在我艺术创作生涯中不多见。
资中木偶剧团是个小团,底子薄,人员少,队伍年青。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海团长的带领下,全团一心,奋发图强,呈现出旺盛的战斗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团体一定会有远大光明的前途。
祝福他们!
2021.7.1成都
【作者简介】
金乃凡,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原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团长,四川省剧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荣获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央戏剧学院学院奖、全军创作一等奖等国家级大奖。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