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奋勇争先 岳池加快创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县

2021-09-30 13:46:51 信息来源: 编辑:梁鹏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岳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这次大会对岳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规划部署,提出了未来五年岳池将围绕“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加快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县”的战略发展目标。

科学谋划 公共领域提档升级

2020年,中央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成为国家确定的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岳池借势而为,立足“川渝合作生物医药城”“广安副中心”具体定位,持续加强与广安、重庆规划衔接,积极融入“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布局,主动对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度参与广安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协同打造合广长环重庆中心城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

以政策、产业、交通、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岳池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蓝图变成现实。

在政策衔接上下功夫。及时跟踪掌握国家和川渝两省市各类规划落地实施情况,衔接推动“建设大健康产业集群”等一批事关岳池长远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尽快落地。

在产业发展上求融合。积极承接重庆产业配套,争取更多产业项目投向岳池。融入重庆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重庆“米袋子”“菜篮子”。整合两地旅游资源,组建旅游合作联盟,推动文旅资源互惠共享。

在交通基础上补短板。配合推进渝西高铁、渝广市域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争取合川至岳池至蓬安高速公路纳入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规划建设广岳中线、岳池至合川、岳池至广安机场等快速通道,S407、S406等省道止点延伸至合川,解决与重庆“近而不快”“通而不畅”问题。

在公共服务上寻合作。引进“圈内”名校、高等教育资源向岳池延伸布局,推动教育合作发展。鼓励岳池曲艺与“圈内”文艺事业协调发展,促进文体事业共荣。支持成渝重点医院在岳池建设分院,推动医疗共建共享。强化跨区域、跨流域灾害事故应急协同联动,共建1小时应急救援圈。

精准定位 产业集群潜力凸显

岳池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宏伟蓝图凝聚人心,奋斗目标催人奋进。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岳池建设“川渝合作生物医药城”的发展定位,要求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统筹发展新型工业,充分体现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

同时,岳池加快完善县经开区控制性规划、产业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构建以高端特色原料药为主,协同发展医美化妆品、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贸物流四大产业,加速向制剂迈进的“1+4+1”产业体系。实施园区提档工程,完善园区“三纵三横”骨架道路,推进道路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园区整体形象。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医美妆容产业园,全力推进省级化工园区认定,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争创省级化工园区、国家节能化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原料药生产基地等发展平台,打造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

合作才能共赢。岳池以成都、重庆为合作主战场,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承接川渝两地医药产业转移,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支点。对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温江医学城等成都园区,深化“双飞地”模式,推进成都研发基地,做大做强广蓉生物医药“双飞地”园区,加强与重庆园区合作,共建合川—岳池医药大健康产业园。深化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成渝地区知名院校合作,实质化运营医药孵化中心,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共建中试平台,推动高校研发成果在岳池中试放大、转化生产,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在项目推进中,岳池坚持以“招大商、引名企”为理念,实行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招引一批产品线长、附加值高的行业领军企业。推行园区“一站式”服务,压缩项目审批时限,推动总投资120亿元的19个现有医药项目以最快速度落地开工、建成投产。梳理园区高成长性医药企业名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将仁安药业、新青阳药业2户企业培育为100亿元产值龙头企业,力争普康药业等3户医药企业在岳池本土上市,加快形成了上下游完备、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链。

五年来,岳池坚持强链延链补链,持续壮大产业集群,现聚集化学原料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及卫材等六大类医药企业64户、其中全国百强医药企业7户、上市企业6户,拥有药品品种350余个、其中有马来酸麦角新碱、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等全国独家(优势)品种30余个,初步形成特色原料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贸物流四大产业集群。2020年实现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102亿元,相比2015年(园区入驻医药企业35户,实现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27.94亿元)入驻企业数翻一番、产值翻近两番。

同时,岳池与四川大学等10余个高校院所,泰州中国医药城等20余个协会园区,秦勇、傅超美等30余名专家达成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绿色优先 公园城市雏形彰显

东湖、龙湖、岳池湖水天一色,风光迷人。

岳池以洗马河、麻柳河、余家河、姚家河为生态载体,构建“三湖四河一链”城市生态体系,形成以山水生态为本底,以河流水系为廊道,以绿道系统为网络,公园绿地生态服务全覆盖的公园体系,实现水境回归自然、岸境回归生活、城境回归城市的山水绿脉三重境、云岳上池公园城。

目前,岳池公园数量提升至12个,生态绿道长度53公里,城市绿地面积1142.7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288.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26%。

下一步,岳池将探索建设绿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区型、产业型公园城市形态,协同推进城市开发和更新,既让新城霓虹璀璨,又让老城烟火兴旺。实施老旧小区、老旧街区改造,补齐雨污分流等基础短板,让老城区强基底、焕新颜、增活力。坚持将旧城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城市立面打造,丰富城市色彩、优化建筑风格,点“靓”夜空,打造最美城市夜景。大力推进城西、北外街等旧城区升级改造,融入绿道、小游园、微绿地建设,变城市道路为城市“绿链”。按照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原则,加快城区骨架道路提档升级,统筹好城市修补、绿化提质、亮化提升,不断改善街区品质。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融业发展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岳池县围绕“三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一年提升”总体部署,对标对表狠抓落实,脱贫攻坚硕果累累。2019年4月,岳池退出贫困县序列、10月实现全县28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996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连续2年在省级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中取得“好”的等次,与全国、全省、全市全面同步小康。

岳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详细部署。下一步,岳池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目标贯穿始终,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科学确定指标体系,到2025年实现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全市水平的要求,力争让脱贫地区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下一步工作中,岳池将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实施四个举措。

首先“点面结合”建集群,围绕构建“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梯次布局建设27个现代农业园区和2个现代林业园区,打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种养循环产业园、低坑生态休闲旅游区等“五大”产业振兴示范平台,聚集产业要素,将岳池县建设成“巴蜀药乡”,岳池县苟角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擦亮岳池农业大县金字招牌。

其次“打造品牌”壮产业。更加突出稻米、生猪等主导产业地位,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40万亩,带动全县粮油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实现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把岳池建设成“川东粮仓”“生猪强县”。加快构建“岳字号”农产品品牌体系,持续做响“黄龙贡米”“岳池米粉”等产品品牌,扩大农投集团、银丰食品等企业品牌影响力,主动融入“华蓥山”等区域品牌,推广岳池公用品牌。

再者“产业相融”新业态。以产业融合和产居融合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风貌建设,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一批省级示范主题公园和休闲农庄,开发一批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小镇、生态小镇,推动农、文、旅、体、养跨界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

最终“利益共享”促增收。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联结模式,鼓励农户将闲置土地、荒山荒坡流转给经营业主,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股权分红得股金等方式,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岳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凝聚起了全体岳池人民为岳池美好明天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未来五年是岳池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时期,时不我待,前景可期。岳池将紧盯“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县”目标,以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为突破口,齐心协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将岳池建成一座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现代化公园城市。

(四川经济网记者 余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