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石棉:金色藏堡秋意浓 农旅融合乡村兴

2021-10-04 11:32:13 信息来源: 编辑:刘佩佩

四川经济网雅安讯(周万龙 记者 程强)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瓜果遍地,华夏大地到处都是丰收的繁荣景象。青石青瓦青院落,金秋金楼金藏堡。石棉县蟹螺乡境内的尔苏藏族传统村落蟹螺堡子更是另一番迷人景象。玉米成熟了,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满了黄橙橙的玉米,在青石青瓦的映衬下更凸显了秋天丰收的金色。

挂满房檐的玉米

蟹螺堡子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最美古村落。是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山鸡节”的核心区,是中国首部深入挖掘尔苏藏族文化的故事影片《觉里曼姆》拍摄地、是四川省尔苏藏族文化研究的中心之一。这里还是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

挂满的玉米成为靓丽的风景

堡子内文化遗产特色多样,保留了最为原始的尔苏藏族传统文化,居住在这里的尔苏藏族族群,是华夏大地唯一的一支在八月过年的族群,唯一类似古夏历的《母虎历法》在这里活态传承,唯一早于云南纳西族东巴文的“萨巴文”在这里传承延续,被外界专家、学者称作为我国西部民族文化走廊“活化石”。

尔苏同胞能歌善舞、待人热情,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蟹螺堡子是全国最大的尔苏藏族聚居地,是研究、体验尔苏藏族文化的首选地,被誉为藏彝走廊上人文景观的活化石。

蟹螺乡副乡长吴聘介绍,蟹螺堡子的玉米主要作用就是装饰院落,农业产业主要以水果、干果、蔬菜为主,蟹螺堡子现有优质猕猴桃1300余亩,晚熟枇杷300余亩,核桃1500余亩,花椒300余亩,蓝莓200余亩,蔬菜850余亩,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前来拍照的游客

据了解,蟹螺堡子依托文旅资源优势,坚持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的原则,以“旅游+文化”、“旅游+传统村落保护”的模式,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各类建设资金修缮和保护传统建筑和文物,完善旅游接待服务等基础服务设施,深入发掘江坝村蓝种植莓基地、家庭农场绿色食品基地、有机基地等认证创建工作,同期建成各类采摘体验基地,将绿色果蔬种植与采摘体验相结合,形成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新农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