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专访丨中共越西县委书记陈路:把五年“过渡期”变成高质量发展的“奠基期”

2021-10-29 10:49:26 信息来源: 编辑:唐千惠

穿过小相岭隧道,离越西县城的路越来越近。隧道里闪烁着“文昌故里、水韵越西,欢迎您”字样的彩灯,让我们对越西充满期待。

一路,我们细细打量着越西——这座嶲水河畔的小城。

如火如荼的成昆复线建设,让越西即将进入“高铁时代”,越西高铁新城在“时代”之中拔地而起;越西老城在钢筋水泥里孕育“重生”,城市亮化、绿化、彩化、美化逐一完善,“颜值”越来越高。

一路,路过水观音、看过苹果产业园、走过状元桥……宽广的越西坝子,沿途皆是风景。风景之下,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到越西发展的日新月异。

1、越西全景  jpg.jpg

越西全景

“越西发展大有可为。”中共越西县委书记陈路到越西县任职的时间并不长,从7月中旬走马上任到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越西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满打满算3个多月的时间。

“不是在调研,就是在调研的路上。”这是大家对于陈路这个新书记的第一印象。

为了尽可能快地了解越西,陈路把“下乡调研”作为工作的日常,短短3个月时间,他走遍了越西县的所有乡镇和大部分村庄,这样细致、全方位、实实在在的“踩点”,足以让陈路对越西了解充分,也足以让他对越西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2、中共越西县委书记陈路.JPG

中共越西县委书记陈路

一份“可以实现”的报告

“这是一份实操性很强的报告。”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越西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越西县委书记陈路作了主题为《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奋力建成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报告。

整个报告几乎没有空话、套话,全是提炼出来的“满满干货”。对于这份明晰了越西五年发展路径的党代会报告,陈路对它的定位非常明确——“可以实现”。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又极其特殊的‘后脱贫时代’。”陈路说,党和国家为脱贫县设置了五年“过渡期”,越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如何利用好这五年的“过渡期”?这对于越西今后的发展极其重要。

同时,随着成昆复线通车开启的“高铁时代”,越西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如何放大政策效应、“动车效应”,把政策红利、交通便利转化为发展复利,赢得竞争优势?

“今后五年,越西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已经明确!”陈路说,党代会报告已经为今后五年的越西发展搭好了“框架”。

——按照“1451”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城市建新区、产业建园区、全域建景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科教兴县、人才强县、生态立县、开放富县,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奋力建设高品质生态休闲与避暑度假目的地,奋力建设凉山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建成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示范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越西。

——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建农特之乡,打造产业兴旺之美;建生态之城,打造生态宜居之美;建文旅之都,打造文明和谐之美;建区域中心,打造富裕富足之美。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75亿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翻一番。

3、越西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全貌.jpg

越西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园全貌

变“达标”思维为“竞赛”思维

“变‘达标’思维为‘竞赛’思维,借力发力、加油加力,把‘过渡期’变成高质量发展的‘奠基期’。”陈路说,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工作怎么做?做什么?这是一个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答题”,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工作模板。

如何解放思想、创新突破?越西已经找到了方向。

在抢抓机遇、用好政策上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国省州层面在五年“过渡期”给予越西一系列政策支持,要主动研究、对接、争取政策,积极推动政策落地,整合资金、统筹资源,着力布局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服务项目,跳起摸高、敢闯敢干,借力发力、加油加力。

在做大工业、建设园区上解放思想、创新突破。要突破思维定势,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接一连三”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把五年“过渡期”变成工业发展的“窗口期”。

在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上解放思想、创新突破。招商引资是现实生产力,对于欠发达地区、后发地区尤为重要。要全域全员全力招商,以情感引商、服务招商、利益留商,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在引进、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在招大、引新、延链上求突破。

6、彝族银饰、彝族服饰加工销售,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JPG

彝族银饰、彝族服饰加工销售,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在盘活资产资源、创新投资融资上解放思想、创新突破。盘活国有经营性资产资源,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做实一批债券项目、PPP项目。支持县属国有企业做大资产规模,提高投融资能力,吸纳社会资本建城区、建园区、建景区。

在招才引智、待遇留人上解放思想、创新突破。越西高质量发展,关键在高素质人才。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更要待遇留人,特殊人才特殊待遇,下血本保障人才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现实需求,把越西发展所需各类人才引进来、留下来、用起来。

7、越西贡椒——川椒代表.jpg

越西贡椒——川椒代表

建设“三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坚持做强一产提质量、做大二产扩数量、做优三产促总量,把越西打造成为高品质的文景融合城市,高颜值的美丽宜居乡村。”

陈路说,在越西各乡村调研的这3个月,越西深厚的文化底蕴,越西处处是景的自然风光,越西人民的勤劳朴实,让他咂摸出了“越西的味道”,也让他对于越西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8、越西苹果,助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jpg

越西苹果,助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我们不追求高大上,我们要做的是接地气,能够实实在在落到实处的东西。”向着这个方向,越西大胆提出了建设“三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的新思路。

城市建新区。刚性执行城乡规划,重拳整治“双违”,分区域塑造城乡风貌,提升城市亮化彩化美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县优城”。在“十四五”末,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达45%以上。实施旧城更新、新城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规划实施古城遗迹步道项目,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加快高铁站房、站前广场交通枢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公园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灯光水影越西河”景观带,大力发展“月光经济”,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城市新样本。支持建设一批旅游小镇、产业小镇、特色小镇。

产业建园区。大力推进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做优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现有规模化优势产业投产达效、稳产高产;新建万亩优质烤烟示范基地,鼓励规模种养殖业向现代园区升级转型,力争创建国家省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个以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规划建设中国大凉山食品产业园,支持大瑞镇建设知识产权小镇。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园区,以基础提升、技改扩能、转型升级为重点,支持乃托特种水泥、索玛集团、大川新材料等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策划包装和落地实施一批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推动华润风电项目投产达效。

9、越西县养殖产业园  300万羽蛋鸡养殖场 工人们正在包装鸡蛋--孙建生拍摄,联系电话:13881583178 (5).jpg

越西县养殖产业园300万羽蛋鸡养殖场,工人们正在包装鸡蛋

全域建景区。文化是越西最丰富最厚重的资源,文旅融合、以文兴旅,是越西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坚持以全域旅游规划统揽城市、交通、水利、乡村建设等各类规划,打造高品质生态休闲与避暑度假目的地。推进全域旅游加速发展,以零关古道为轴线,高水平规划重建访古探幽旅游线路,打造高质量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文昌文化、民族文化、南丝路文化、蜀汉文化以及成昆铁路“慢火车”“20℃夏天”等丰厚文化积淀和自然馈赠,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打造文旅主题IP,赋能文旅产业,推动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月月有节、四季精彩,擦亮“文昌故里·水韵越西”“越动山水·嶲养福地”金字招牌,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4、文昌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 区.JPG

文昌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抓教育、医疗,提升越西人民幸福指数

“要大抓教育大办教育。”陈路说,在越西工作的“计划表”里,教育一直是重点,栽好梧桐树,才能培育出金凤凰,为越西未来发展积蓄能量。

5、花园式的越西县文昌小学。.jpg

花园式的越西县文昌小学

怎么抓?“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

通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动教育越西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省民族地区平均水平,建设凉山北部教育中心。

同时,大抓学校基础建设,推动县城学校扩容提质,乡村学校提质增效,让学生就地就近享受优质教育;大抓教育教学质量,发挥高中教育“龙头”作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开放发展;大抓“两支队伍”建设,严把“准入门槛”,深化“县管校聘”;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让教师教好书、学生上好学。

“抓好医疗工作,让越西的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陈路说,要全面推进健康越西建设,强化公立医院主体地位,规范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盘活现有医疗资源,探索发展“医联体”“医共体”,全面实行“县管乡用”,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医技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彝医药,加快医养结合步伐,着力建设凉山北部区域医疗中心。

同时,持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强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成昆铁路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增进“五个认同”,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让“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各族群众心中深深扎根。

“我们要双肩扛起事业,心中装着人民,带领干、带头干、带动干,拼到无能为力,干到感动自己!”陈路说,目标既定,唯有前行,越西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林建江  邓燕  四川经济网记者  胡智  陈国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