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为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德阳市中江县坚持党建引领,主动求变,不断探索发展之路;科学施变,确保“三变五社”改革试点成功。
党建引领,把牢政治“方向盘”。一是主要领导冲在前,率先垂范。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三变”改革试点,带领党委班子成员召开“三变”改革学习会、研判会、专题会。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带领干部,沉下身子,进村入社,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坝坝会,亲自做群众工作。二是完善保障体系,确保顺利推进。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手册》,设立“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资金,成立三个“三变”改革工作队,扑下身子到村上组织“三变”改革。三是实行积分管理,让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制定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办法,明确基础分、评议分、奖励分3大板块,紧紧围绕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情况,设置产业项目招引、保护村级资源等5个方面16项积分指标,将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党员积分管理重要内容,让党旗飘扬在改革前沿、基层一线。
主动求变,激活乡村“原动力”。一是不断学习,勇于尝试。通过学习,探索“再造村集体经济”试点,2020年11月,探索以继光镇袁家桥村、新天村为试点,动员村民将闲置土地经营权交给村社集体,统一对外流转,探索“旅游+休闲+采摘”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二是找准路径,全力推进。尽管“再造村级集体经济”能部分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但是还不能彻底解决农村发展问题。2021年6月,学习了卢水生教授关于“话说三农”讲座,作为试点的继光镇党委班子当即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会议认为,“三变”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会后,又组织干部到旌阳区实地学习考察,结合继光镇党代会“一核三区”发展布局和目标定位,镇村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确定了继光镇的继光村、新天村、桂花村为“三变五社”改革试点。三是做好“两边”,确保成功。坚持边改革实践,边总结经验,将农村“三变”改革总结为“3大步骤、32个环节”。以村为单位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村集体资源进行“拉网式”清产核资,全面摸清“三资”存量并进行确权登记。划分村集体资本,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股份量化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照“1+N”工作法,根据资源分类,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土地、劳务、置业、旅游等股份合作社,让农村闲置资产活起来。
科学施变,开启振兴“新跑道”。一是“产业带动”型。依托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配套连片开发耕地,土地统一整平后对外发包,增长土地量差,提高土地平均价格,村集体获得土地量差、价差收益,村民获得土地入股分红、集体二次分红。同时围绕产业成立劳务股份合作社,组织起村民进行培训,输送到就近务工,参与“种-养-加”产业链条,获得稳定的劳务收入。二是“文旅资源开发”型。中江县依托继光湖、继光从军路等生态资源,借助“继光故居”红色文化,在继光镇新天村成立旅游股份合作社,整合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房屋,规划建设农旅融合发展区,发动村民在景区内参与“吃、住、游、玩”服务项目经营,村集体和村民获得股份分红和经营性收益,推动农村生态增值、农民增收。三是“示范片区引领”型。发挥土地资源禀赋,按照“资金向片区投入、产业向片区聚集、政策向片区倾斜”的思路,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有机产品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产业园成立土地、农机、劳务等股份合作社,为园区提供流转土地、大田托管、劳务用工等配套服务,着力推动集体、村民“双增收”。
(四川经济网记者 钟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