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泸州讯 (记者 庞玉宇 文/图)“我们每个周都要排练出一个节目,让广场舞节目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室天天都有人。”11月26日,站在泸县云龙镇达康社区的文化广场上,正在达康社区多功能活动室指导练舞的文艺志愿者刘娟告诉记者。
而达康社区只是该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隅。泸县云龙镇党委书记徐启良表示,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该镇紧紧围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总体部署,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做文章,为建设省级中心镇,建成泸县城市副中心赋能。
文化“赋能”
打造乡村振兴文化样板
有声图书馆
走进云龙镇综合文化站达康社区,一面红色的文化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我们亲民文化服务建设的内容之一——‘有声图书馆’,群众只要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就能免费阅读线上的2万余册图书。”云龙镇政府宣传干事陈佳介绍道。
达康社区位于场镇中心,办公阵地占地700平方米,社区内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舞蹈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多个文化文艺功能室,是云龙镇的综合文化站,场镇及周边村民都喜欢到这里休闲放松。
据介绍,云龙镇文化阵地总面积达8232平方米,建成亮湾文化广场、云龙健康公园、大水河文化广场、云龙镇机关篮球场等占地1000平米以上文化阵地6个。为落实两项改革工作,更好的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今年以来,云龙镇围绕七个传统节日、建党100周年、理论直播车、百名文艺家巡演等多个主题开展文艺活动,参与的普通群众达到300余人次,受众1000余人。
改革“赋能 ”
一支队伍管执法
为落实两项改革工作,切实解决乡镇一级“管得着看不见、看得见管不着、应该管无权管”等突出问题,云龙镇通过整合力量,上下联动,推行执法体制改革,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工作机制,自5月份开展执法改革工作以来。较去年同期相比,云龙镇违法案件发生率下降60%,案件办结率上升40%,社会满意度上升30%。
综合执法指挥中心
据了解,云龙镇通过整合该镇行政执法办、市场监管所、国土所、应急办、乡村振兴办等政府涉及行政执法的部门人员25人,依据乡镇机构“扁平化”管理的要求,成立统一组建、统一管理、集中办公的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管权责、一套制度管规范、一个平台管指挥、一个号码管投诉的执法体系,提升基层行政执法反应能力,确保各类违法行为及时高效处置。
云龙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罗南兵说,通过综合行政执法,云龙镇场镇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街面车辆乱停乱放、乱摆摊设点等影响场镇形象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农村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生态环保等问题得到了彻底治理,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文旅“赋能”
拓宽乡村振兴新路径
“我们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以‘农业+’‘文化+’引领云龙镇乡村振兴,打造‘一湖一带一园一基地’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泸县云龙镇九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打造民间博物馆、滨水休闲游乐区、滨水露营休闲区、金银花白芷特色中药材种植区“一馆三区”九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串联顺对子大桥、永济桥、树清酒庄、蜀泸酒业等优质龙桥窖池资源,形成龙桥酒庄观光带串联百年荔枝林。打破行政边界,在杨高、伏耳、先锋、英雄等村连片发展产业,形成万亩荔枝龙眼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龙河村打造集采摘旅游、农事体验、实践教育为一体的农文旅基地。
万亩荔枝龙眼现代农业产业园
下一步,云龙镇为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将抢抓泸县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依托云龙镇独有资源,坚持以农为本、以旅促农,以三产联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理念,以乡村旅游业为导向,以九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打造“一湖一带一园一基地”建设,使乡村旅游业成为云龙镇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设宜居乡村示范区、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生态康养示范区。
徐启良表示,结合云龙镇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泸州市委“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部署,抓重点扬优势,强功能补短板,加快推进泸县城市副中心建设,为泸州东翼发展贡献云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