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人物 >新闻详情

“大国工匠”李白千

2022-02-19 18:22:06 信息来源: 编辑:高艳

“日丰管管用五十年”,一条在建材界有名的广告语,大家耳熟能详。但说起日丰管背后的李白千,许多人都感到陌生。

他是为日丰管注入生命和灵魂的工学博士,中国塑料管道行业的第一位“大国工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

“大国工匠”李白千

“大国工匠”李白千

学习之路——

不断学习,步步向前

1963年出生的李白千,是在亚西机器厂家属楼里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亚西机器厂会计股长,母亲是乐山地区建筑公司医务室的全科医生。李爸经常从亚西厂图书馆借回的书籍,这让李白千视野开阔起来。

1978年,李白千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乐山一中;1980年,考取了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专业;1984年7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营成都新型建材试验厂担任技术员。他学以致用,成效明显,半年时间便成为了全厂公认的“王牌技术员”,一年后被任命为车间主任。

1992年,李白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成都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1994年底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0年4月,李白千在川大任教六年后,毅然辞去四川大学塑料工程教研室副主任职务,南下加盟佛山市日丰企业科技有限公司(现日丰企业集团),成为负责研发的总工程师。 

不断提升,攻坚克难

不断提升,攻坚克难

提升之路——

不断提升,攻坚克难

2000年,日丰在业内开创先河,成立了独立的管道研究所,李白千担任第一任所长。他说:“当时大多数企业只是成立研发部、技术部,而日丰却拥有研究所,这在业内来说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可见日丰对科技研发的重视。”

在上世纪90年代,铝塑管凭借抗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逐渐成为镀锌钢管的理想替代品。李白千首先开展原料国产化的研究,经过无数次试验,陆续实现了从铝带、热熔胶到内外层塑料全部材料的国产化,一举提高了日丰管的竞争力。

2005年,日丰决定进军北美市场,但是北美市场的“门槛”很高,身为工学博士的李白千坦言:“难度非常大。”

从2005年至2007年,在公司大力支持下,李白千率团队对不同配方的多种管道做了上千次内部测试和工艺改进。最终日丰在国产原料基础上研制的RF1#配方,成功地拿到了进入北美市场的通行证,成为国内唯一达到NSF最高抗氯等级的PE-Xb管制造商。 

不断超越,追求极致

不断超越,追求极致

追求之路——

不断超越,追求极致

李白千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又开始研究新的课题。以家用热水管为例,水速不快,就会沉积泥沙和水中微型胶团,而后在管壁形成生物粘泥,影响传热效率;如果管道更加光滑,就能减少效率损失,减少清洗次数。三年间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做了几百次实验最终成功,结果减去15%管道壁厚——等于减少产品的15%原料消耗,从而降低成本,部分性能甚至超过北欧等国同类产品。

骄人的成绩来自从生产实践不断去寻找产品质量提升的空间,加盟日丰已有21年的李白千,保持每月上一天夜班的习惯,并且一有时间就会“到车间逛逛”。在李白千的主导下,日丰从研发到生产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不断琢磨,精益求精

不断琢磨,精益求精

工匠之路——

不断琢磨,精益求精

什么是工匠精神?

李白千认为,就是对产品精雕细琢,并做到极致,同时让追求永无止境成为一种精神理念。在他看来,工匠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尚巧”,追求技术之巧的“能工巧匠”,熟能生巧,这是80%的人都能做到的;第二个层次是“尚精”,追求技艺之精,要琢磨、探索,“精益求精”的“行业大匠”,这是少数人能做到的;第三个层次是“道技合一”,从技艺中领悟“道”的真谛,把技艺升华到理论,再从理论高度去前瞻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成为大国工匠的李白千仍不满足现状,他正在一步一步地努力摘取管材科技皇冠顶上的明珠。

 (张树林 四川经济网记者 蒋培路)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