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暖风万里,捎来了春天的诗行,也吹绿了岷江西岸的一片希望之地。
仲春时节,行走于64平方公里的眉山高新区,耳闻目睹,皆是万物争春、风生水起的模样。
四月,眉山高新区绿意盎然
听!这片希望之地喜讯频传。
3月16日,眉山市制造业发展大会上,金象赛瑞、蒙牛乳业、顺应新材等7家企业获得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和2021年度贡献突出企业的荣誉表彰。
3月28日,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在眉山举行。
4月1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公布了四川省首批化工园区名单,眉山高新区的化工园区入选。这意味着园区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将无后顾之忧,千亿园区指日可待。
看!这片高新之地拔节向上。
大干快上的眉山高新区挑灯夜战
项目竞上游,建设大干快上,开启大项目领跑“急行军”新时代;
创新竞上游,深耕高新土壤,绘出科技创新的“高产田”好风光;
配套竞上游,服务站高谋远,写下事事走在前列的营商环境新篇章。
当下的眉山高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决心、有信心、有干劲,正以踔厉奋发、力争上游之势擢升一个高新区的“高新”成色,为再造一个“工业眉山”贡献新力量。
项目竞上游
大干快上“急行军”
机声轰鸣,铁臂挥舞,厂房拔节……这个春天,眉山高新区,不仅是桃红柳绿的争奇斗艳之地,更是一个个项目击鼓催征、大干快上、争分夺秒的大型建设“战场”。
万华大道上,园区近几年引进的超级龙头大项目——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内生产与建设同酣,变化日新月异。
夕照当空,登楼眺望,塔吊成林,楼宇成山,每天40多家施工单位共4000多名工人在这里日夜挥汗,数十座高高低低的楼宇在近万亩的空地上如荞麦般“疯长”。经过一年来的建设,去年全省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主会场,如今已然是一座规模初具的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
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厂房拔节
“目前,改性材料装置、三元正极装置、生物实验基地等4个项目已投产,天然气制乙炔产业链、磷酸铁锂、NMP在建中,三元正极、聚乳酸、营养化学品等今年待开工。”绿色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批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8亿元。
新晋龙头建设声势浩大,其他企业也不甘示弱。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65亿元、近老厂10倍大的新厂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年产15万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一期一阶段工程建设进入尾声,数百余名工人正进行紧张地设备安装,二阶段在加班加点抢进度。
“一阶段预计今年5月投产,年底实现产值超5亿元,二阶段预计2023年投产,未来有望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相关负责人满眼期待。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新厂建设现场
——四川道弘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改往年的沉默。
车间里,工人们眼明手快地为应接不暇的订单忙活;办公楼,上上下下,一个会接着一个会,一边忙着投资6亿、年产2000t全氟聚醚的新项目的前期启动工作,一边忙着股份制改革等创业板上市的准备工作。
“明年年产2000t全氟聚醚项目建成,四川道弘预计实现5亿产值,‘十四五’期间预计实现营收25亿元。”总经理苟文珊说,园区发展势头好,他们信心更足了。
——四川赞宇科技也擂响了新一轮战鼓。
去年6月,赞宇一期12万吨的绿色表面活性剂项目刚投产,今年又马不停蹄启动二期50万吨洗护用品,其中30万吨洗衣液项目预计今年10月投产,待明年完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实现超20亿元。
“园区循环产业链的形成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充足的芒硝等生产原材料,大大节约了仓储和物流成本,提升了产品竞争优势。”四川赞宇科技副总经理陈青明表示,原本暂时没考虑二期,随着很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的入驻,给了他们继续投资、完成了从生产洗护产品中间体到成品的产业链延伸的发展动力。
四川赞宇科技生产车间
——眉山友禾科技迎来漂亮的“翻身仗”。
友禾专业生产硫酸钾,是这一众企业中体量最小的。入园8年来发展并不理想,曾一度因技术和管理问题,导致友禾成为隔三差五给园区招来投诉的“麻烦企业”。
近两年,在园区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友禾科技痛下决心全面进行技改,引进新的工艺,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拥有曼海姆和芒硝兑拢法两大工艺的硫酸钾生产企业,并立志做业内两大工艺并存的小型示范企业。
近日,走进友禾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两套工艺设备生产线并存,一边是技改后的曼海姆工艺设备的老生产线,一边是正在调试的芒硝兑拢工艺的新生产线。
友禾科技相关负责人开心地说,“目前很多客户都等着要货。新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将翻几番。”
……
“今年,园区计划开工100亿以上项目1个,50亿以上项目2个,5亿以上项目5个,1亿元以上项目16个,亩均投入500万元以上,这样震撼的建设场景和发展前景在高新区历史上是空前的。”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车智勇告诉记者,奔着“十四五”千亿园区的目标,园区大项目领跑的“急行军”时代已经拉开大幕。
创新竞上游
深耕高新“甲天下”
3月25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眉山9项科技成果获奖,创历年新高。其中,眉山高新区的四川顺应和川金象的两项技术获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在眉山的园区中风头无俩。
深耕“高”和“新”,创造科技创新“高产田”。在园区引导下,各大企业的眼光不止于市内、省内、国内,而是在你追我赶的创新路上放眼全球,绘出一道道“甲天下”的科技风景。
一块镍土有多少种可能?
四川顺应给出了一个惊艳全球的答案:对低品位、难处理的褐铁型红土镍矿实现镍、钴、锰、铁、镁、铝、钪等金属的梯级富集与分离,便得到远远低于行业主流供应商平均成本的镍钴原料,和高品位铁精矿及高价值镁铝钪副产品。
惊艳的背后,源于四川顺应成功开发出的全球首创、最高效、零排放处理褐铁型红土镍矿的湿法创新工艺——硝酸加压浸出新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国内、国际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达100多项。
四川顺应新材料项目研究场景
四川顺应,是川内唯一利用资源循环技术推动从能源金属提纯到三元前驱体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其开发出全球首创的硝酸加压浸出新技术、国际领先的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新技术等核心技术,缔造了第一家实现褐铁型红土镍矿中多种有加组分的综合回收等7个行业第一。
目前,四川顺应的“红土镍矿综合利用项目”已经进入规模化生产建设阶段,“镍铁合金综合利用项目”“锂资源一体化项目”即将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去年,其将成乐高速旁的老厂改为顺应新材料研究院,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今年,其在检测中心、实验基地、中试线等科研项目上的固定资产投入将突破1亿元,规划大学本科以上科研人员达到70人。
川金象,园区土生土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原动力,不停制造着惊喜,拥有各类相关专利550余项、PCT国际专利3项。
近日,金象又一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快,年产30万吨晴胺项目已经立项,计划在2025年底全面建成投产。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目前,一期年产10万吨氰胺碳氮材料产业链项目正在进行安评、能评、环评。
川金象科研团队项目攻坚
这个依托自主开发的、全球首创的以尿素或三聚氰胺为原料,经热解聚合生产单、双氰胺新技术,具有行业颠覆性意义,或将成为金象制造第二个行业单项冠军产品项目。
“我们采用全新的工艺和技术,生产成本降低50%,市场竞争力显而易见。”金象相关负责人说,近三年来,他们累计投入技改研发费用3.4亿元,打算再用五年时间,创造一个世界第一。
而在万象创新科技产业园区内,去年投用的绿色生物工程与材料试验基地项目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布局在眉山,集中试放大、工业化支持与优化与一体的生物合成类多功能研发中心的创新平台。该基地成功刷新了眉山的技术创新建设投资力度和强度。
该基地能够充分利用多功能平台优势,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解决项目产业化瓶颈,加速项目产业化推进,打破跨国企业垄断地位。基地力争利用5到10年将绿色生物工程材料试验基地打造成国际领先的生物合成类研发中心,每年稳定输出两三个工业化项目。
然而,无论是园区老企业的持续发力,还是新入园企业的爆发式发展,都说明高新区深耕科技创新“高产田”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近年来,园区围绕“双城科创谷•绿色产业城”战略定位,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抓手,在创新工作上兑现奖励资金超过3000万元,形成多点开花的高质量创新局面:
——通过国高创建引领创新,“以升促建”各项工作受到科技部门肯定,园区跻身全省省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支持推动企业攻关前沿颠覆性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研发的可降解塑料PLA技术全球领先,顺应动力研发的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技术和川金象研发的尿素法单(双)氰胺技术全球首创,博雅新材研发的“掺铈硅酸镥单晶”技术成为国家行业标准;
——万象科技孵化器成功创建全市首家国家级孵化器,成功创建全市首家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
“近年来,园区更侧重于科技创新的奖励。目前,园区正在修订的相关奖励政策,便是在国、省、市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园区‘高新’质感。”园区经科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园区“产业树”和《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的发布,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发展,园区的创新工作越来越有干头。
当下,园区拟建一个锂电产业的公共该服务科技创新平台,为园区乃至于整个眉山的企业提供一些科研、质量、运维方面的服务。
肩扛眉山高新梦,高新区勇往直前。
配套竞上游
站高谋远“勇争先”
育大育强,配套先行。
眉山高新区深谙此道,站高谋远,诸多配套工作已走在眉山前列。
当下,眉山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素质产业技能工人缺乏之困成为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眉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工作部署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如何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全省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学院,全力服务支撑眉山“1+3”产业发展?
眉山高新区先行先试,积极打造眉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学院。
不久前,眉山市教体局、眉山高新区管委会、眉山职业学院和万华化学,围绕关于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学院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度交流。
园区推进该产业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建设眉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学院,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群,打造一流的产教学研训用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培养大批产业一线紧缺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正在围绕“如何建?”“谁来主导”“选址哪里?”等核心问题进行商讨。
随着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不仅对工业用水的用量递增,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
以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投产运行为例,明年每天工业用水达到2.5万吨,后期将达到7.5万吨。
为此,园区规划建立日供10万吨的工业供水厂,这在眉山的园区中是首例。
“建好后,以服务企业为主,将水平价卖给企业。”园区项目包保人表示,园区将从岷江西安建立一个取水泵房,通过6.5公里的原水管接入园区,进入园区内,专门的净水处理站就建在需要大量用水的企业——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的旁边。
目前,工业供水厂正在开工前期准备中。
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对面,曾经的空地上建起一个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小型社区,这是高新区联合市属国有企业打造的眉山市首个工业邻里中心。
满足3000余人生产生活的工业邻里中心
这个集住宿、商业、就餐、生活配套服务于一体,满足3000余人生产生活的小型社区,努力营造宽松便捷、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是高新区服务招商企业的样板,有力推动了高新区重大项目建设。
一位来自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园的建筑工人表示,“住在这集装箱式的板房区,干净卫生,用水用电方便有空调,吃饭、买东西可以刷充值卡,有家的温馨。”
除开硬件的配套,高新区在“以情服务,促企业发展”方面,更是深谋远虑,舍得下深水创新工作方式。
“我们带着企业去攀枝花、乐山等地考察磷矿、锂矿和萤石等。”园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去年开始,他们进一步深入服务理念,以企业“主人翁”意识,助力企业运维。
受到帮助的企业纷纷表示:“园区出面,我们不仅少走弯路,更便于争取优质资源,加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为实实在在解决入驻企业的大宗物流配套问题,园区正联合周边的园区对接专业的物流公司,考虑建现代物流业园或铁路物流专线,目前正在前期论证中。
配套竞上游,服务勇争先,高新区全面保障助推园区发展。
项目大干快上,让人热血沸腾。
创新放眼全球,绘出骄人风光。
配套站高谋远,事事走在前列。
人间四月天,眉山高新区,万物争春竞上游,不负大好春光,不负千亿梦想。
潮涌岷江两岸阔,春风拂面处处新。
今日之眉山高新区,又站上一个全新的起点。
(柴登贤 四川经济网记者 刘枢洵 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