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开幕,施小琳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报告(以下简称“党代会报告”),《报告》聚焦提升极核主干能级和幸福成都品质,鲜明提出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的重大部署。
作为成都产业经济大区、要素资源大区、历史文化大区的金牛区将如何主动担当作为,围绕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提质“幸福城”?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成都市金牛区委书记周德强表示,金牛区将强化城市功能导向,统筹推进基本功能优质均衡、核心功能整体成势、特色功能优势彰显,加快打造“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更多力量。
周德强接受记者采访
唱好“双城记” 打造“成渝第一枢纽商圈”
具体怎么做?周德强表示,唱好“双城记”,金牛要发挥主枢纽功能。金牛区经济总量排名成渝双城第7,辖区内拥有成都站这一链接成渝双城的核心枢纽站,有责任、有能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国际消费目的地中当先锋、打头阵。金牛将借势提质打造“成渝第一枢纽商圈”,助力构建成渝1小时消费圈。
一是高起点谋划。推动成都蓉北商圈发展服务局实体化运行。优化成都蓉北商圈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与成华区协调联动,着力构建以成都站为核心,以人民北路为轴线,府河、沙河为生态环带,荷花池、升仙湖等四大片区组团发展的商圈格局。
二是高品质建设。锚定“时尚消费+定制服务”特质,与解放碑、观音桥商圈,春熙路、交子公园商圈错位发展、协同共兴,加快实施人北TOD综合开发,引入新品首发、时尚首秀、品牌首店,即时性、差异化服务双城异地消费人群。
三是高效率推进。强化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保障,加快实施成都站东西两侧下穿隧道工程,深入推进成都站扩能改造项目国有用地搬迁、成渝中线线型国有用地搬迁工作,稳步推进铁路总部私产住户房屋腾退。
建好“都市圈”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增强主引擎动力
建好“都市圈”,金牛要增强主引擎动力。周德强认为,金牛区地处成德绵桥头堡核心区位,天府大道北延线和市域铁路S11线建成后,金牛与德阳的时空距离将缩短至40—60分钟。金牛将主动扛起主城责任,加快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全面增强高端要素运筹、都市工业、现代服务发展等核心功能,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一是以都市产业提质增强主干功能。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持续做强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化“研发总部+生产基地”协同合作,高质量规划建设金什合作产业园区,加快共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更好推动成都都市圈内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
二是以市采试点增效助力协同发展。积极争创自贸港协同改革先行区,主动融入国际铁路大港区建设,创新推进“市场采购+生产基地”建设,深化共享数据红利、外贸通道、海外资源等市州(区、县)合作机制,推动“川渝产品走出去、全球商品引进来”,助力成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三是以建筑业转型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中铁二院、华西集团等龙头优势,带动成都都市圈建筑行业绿色化、智慧化转型发展,努力创建省市绿色建筑示范区。鼓励辖区企业与眉山、资阳等市州加强交流,在城市设计、劳务用工、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助力富民增收、共同富裕。
提质幸福城 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提质幸福城,金牛要勇担主力军重任。周德强表示,金牛区作为发展较早的老区大区,在公服布局优质均衡、城市形态宜居宜业等方面,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还有差距。金牛区将以人口增长趋势和分布形势牵引基本功能布局,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一是优化完善公服配套。科学配置公共资源,精心打造13个未来公园社区,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进11个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试点,持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促进基本功能优质均衡、就近满足。
二是持续改善城市形态。划定“5+8”城市更新单元,有序实施重点区域连片更新、成片开发,分批完成354个老旧院落提升改造;加快低端市场调迁关闭、分散市场规范整治、楼宇市场转型升级,促进非核心功能疏解,腾挪优质发展空间。
三是整体提升治理效能。深入推进智慧金牛建设,着力补齐建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防汛等领域的感知神经元节点,积极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加快“1+4+7+N”全域TOD体系建设,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坚决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让城市更整洁、更干净、更亮丽。
办好大运会 打造全球顶级赛演中心、年轻活力聚集高地
办好大运会,金牛要放大主赛场效应。周德强表示,金牛区是大运会闭幕式和重要比赛承办地,在这里,将诞生大运会首枚金牌,将决出篮球比赛冠军。金牛区将主动扛起主体责任,以最高标准、最好作风、最佳效果做好闭幕式筹办、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紧紧抓住成都连续5年承办国际重大赛事的重要窗口期,以高能级赛事链接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打造全球顶级赛演中心、年轻活力聚集高地。
一是大力发展赛事经济。积极引进体育赛事运营﹑策划﹑推广专业机构,提升凤凰山体育公园、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场馆国际化运营水平,高标准办好2022年世乒赛、2023亚洲杯等重大国际赛事,争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加快提升文化魅力。借助大运会等赛事节会,加强城市营销、事件营销,发挥天府艺术公园、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城市级地标作用,创新“曹家象”专属IP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讲好金牛故事、传播金牛声音、展示金牛形象,持续提升综合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三是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围绕大运场馆布局运动体育、康体休闲、文化演艺、购物餐饮等多元场景,引入文化创意、文化设计、文博展览、数字娱乐等科创文创融合企业,打造“城北体育馆—西部高定中心—荷花池半边街”大运时尚旅游线路,着力构建赛事旅游经济生态圈。
(四川经济网记者 苏俊 毛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