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从科伦药业新旧动能转换 看成都工业互联网赋能成都智造

2022-05-11 17:17:13 信息来源: 编辑:唐千惠

在不久前结束的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要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发展智能企业、数字车间,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构建全国领先的产业互联网生态。

5月11日,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成都市新都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四川经济日报社、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年“云行天府”交流推广系列活动——优秀企业实地培训科伦药业专场在科伦药业新都基地举行。

会议现场

数十位成都优秀企业代表走进了位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都工厂,该厂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四处绿树成荫,充满一片春色。代表们一边感受春的气息,一边体验着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制造企业带来的震撼。

参会代表参观科伦数字化车间

领行业之先  数字化改造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在科伦药业的生产车间,工人寥寥可数的生产流水线循环滚动,吹瓶、清洗、消毒、灌装、杀菌、密封、检验、贴签、包装、封箱一次到位,最后由工业机器人打包将药品送往库房,整个流程一气呵成,而偌大的生产车间仅由几台电脑控制,一个高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工厂呈现在众人眼前。

“以前科伦药业的厂房不是这样的。”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都基地总经理刘文军站在最早建成的A、B车间给参观者介绍到,以前整个厂区3000人左右,配料、杀菌、灌装、检验、贴签、包装等流程全靠人工,生产线上挤满了人。随着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原有的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够满足科伦药业的发展。为此,科伦药业直击行业痛点,率行业之先,在内部投巨资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成功实现了旧车间的新旧动能转换。

“面对多生产基地、多产品线、数据完整性要求严、药品质量要求高、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模式各具特色等因素,统筹实施的难度极大,必须创新现有医药行业实践,形成新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谈及数字化升级改造,刘文军表示,改造后节省了近30%的人工,仅两年半就收回了前期投资,如果不改造或许会多花几个亿。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信息部总监徐华林介绍协同平台

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过后的A、B车间,各种国产化设备流畅运行,从吹瓶一次性成型到产品进入到库房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据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总监徐华林介绍,当前在医药行业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成本控制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扮演了愈发重要的角色。科伦药业围绕“成本控制源于设计、源于管理、源于挖掘”的原则,从工艺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环节控制成本。同时,重点推动材料采购规模化、工艺设计现代化、生产设备国产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全流程控制产品成本,强化全产业链的成本竞争优势,实现了新旧动能的转换。

高端智能化车间   让生产效率提高148% 运营成本降低85%

然而,科伦药业的智能化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步。高端尾灌输液药品智能制造车间,可谓科伦药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车间之一,也是中国制造2025行动资金支持的项目,该项目立足高端输液尾灌工艺特色,按照“以关键设备智能化升级为基石,增强管理系统的协同适配性,提升尾灌工艺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的工作思路打造。

与会代表参观科伦药业新都基地

“高端尾灌输液药品智能制造车间通过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制造执行敏捷化,建立数字化的药品设计、生产、质量检验等系统,并运用工业互联网通过通信和控制系统,广泛实现设备互联,形成企业统一的数据平台,涵盖销售订单下达、计划排程、生产监控、质量追踪、物料配送管理等环节。”徐华林告诉记者,目前该车间全员生产效率提高148%,运营成本降低85%,软袋漏液率降低至19ppm。

“目前该车间每年生产能力达到高端尾灌输液药品3.2亿袋,新增销售收入近一亿元、税金1596万元。”徐华林说。该车间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显著降低民众的用药负担,车间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改造软袋输液药品生产模式,将大幅度提升尾灌工艺设备的国产化率,支撑医药制造的绿色化、智能化,还将带动国内输液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与会代表参观科伦药业新都基地数字化生产线

继成功摘取大输液和抗生素两项传统业务世界冠军的桂冠之后,科伦的创新能力已进入中国医药行业第一梯队,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2021年科伦药业被国家发改委评定为“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

智慧决策大脑  让先进制造贯穿企业生产全生命周期

在科伦药业高效生产的背后,是一套贯穿销售计划、生产、质检、物料采购、供应产品全流程,以数字化协同管理为主的产供销智能协同平台系统。该系统被誉为科伦药业的“智慧决策大脑”。徐华林介绍,该平台是以科伦现有信息系统为基础,站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全局资源优化的视角,基于数据决策的供应链全链条优化协同系统,实现企业内产供销一体化优化协同,支撑科伦药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优化协同。

与会代表参观科伦药业新都基地  

在该平台上,整个厂区的设备运行情况实时显示,每台设备的状态都以数据的形式清晰呈现,哪套设备该检修,哪个环节运行停滞,大屏幕上一目了然。此外,库房存货、订单量、出货量、生产计划等也尽在掌握。

“拿生产环节来说,所有生产过程都是由系统进行跟踪控制,并和自动化设备集成,通过对设备进行改善,优化效率,从而让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释放出‘最优产能’。”科伦药业信息部副总监朱毅表示,工业互联网给科伦药业数字化工厂带来的不仅是广泛使用条码、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或信息能够在药品研发、制造、质量检验等多个环节实现一致流通。更重要的是,将信息深度感知、智能优化与自决策、精准控制和自执行等先进的制造系统与过程贯穿生产的全生命周期。

着眼数字化升级 成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

科伦药业基于全产业链的流程整合,大力推进“智慧工厂”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医药行业的工厂数字化、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之路。

与会代表合影

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成都市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探索制造业转型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培育积微物联、安瑞智达等一批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5万余家企业上云用平台,标识解析成都节点注册量26.5亿条、解析量28亿次。

未来,成都将把握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趋势,坚持“实体经济是根基,工业互联网是引擎”的理念,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再造,培育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探索融合发展新范式,打造生态优势新格局,全面增强工业互联网服务能级,提升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水平,走出“成都智造”特色路径,助力产业“建圈强链”。

(四川经济网记者 苏俊 毛春燕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