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广元昭化区:稻鸭种养有“钱”景 群众增收添动力

2022-06-07 21:20:04 信息来源: 编辑:王颖

四川经济网广元讯( 毛杰 王菲菲 记者 侯东)仲夏六月,农忙时节。连日来,在广元市昭化区,村民们正抢抓有利农时在田间耕田插秧,以确保鸭苗能如期进入稻田。

昭化区是国家级稻渔示范区、全省水产大县和全省稻渔种养重点县,推广应用的山区稻渔种养技术曾获广元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稻渔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二等奖,并纳入全省稻渔种养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单位,可养鱼水面和人均占有水面均居全市第一。近年来,昭化区立足辖区丰富的下湿田资源,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向“产业+”要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磨滩镇佛岩村有2000多亩土地,其中下湿田达800余亩。然而下湿田仅能种植一季水稻,经济效益低下。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大力发展稻鸭产业。

“下湿田种植后当年不能再复种,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其利用率,我们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稻鸭养殖。”磨滩镇佛岩村党支部书记权刚告诉记者,鸭子在稻田活动可有效刺激稻秧生长,而且鸭子的粪便还可作为有机肥料,既省钱又省力。为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村民收入,佛岩村还建立了稻鸭养殖场,引进优势品种,邀请农业专家上门做技术辅导,进一步提高产量。

磨滩镇佛岩村稻鸭养殖场负责人郭艳玲介绍,今年引进的鸭品种不错,金腚鸭吃的料少、产蛋量高,产的还是绿皮蛋,产蛋高峰期也较长,总体来说,利润较乐观。

此外,佛岩村稻鸭养殖场还按照“统一鸭苗供给、统一防控、统一供料、统一销售”的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最大程度保证养殖户利益。

“我们准备对鸭蛋进行深加工,待做成泥巴蛋、咸鸭蛋、皮蛋等产品后再拿到市场上销售。对于不产蛋的老鸭,可以直接售卖,市场行情也不错。”郭艳玲认为,稻鸭养殖产业发展模式有“钱”景。

稻鸭产业只是磨滩镇稻渔综合种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按照昭化区“5+3”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大力发展稻鱼、稻虾、稻蛙等,并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一田多用、一田双收”。2021年,磨滩镇稻渔综合种养突破4000亩,产值达1240万元,人均增收600余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