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绵竹人社“三字诀”工作法 促进劳动仲裁走心走细走实

2022-07-01 12:03:16 信息来源: 编辑:易陟

四川经济网德阳讯 (姚春梅 记者 钟正有)为进一步处理好劳资纠纷,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绵竹市人社局将2022年确定为公信力建设年,以打造“阳光仲裁”活动为抓手,重点从“强队伍素质、建调解体系、重案件审理、优仲裁服务”等四个方面入手,用好“活、便、快”三字诀,促进劳动仲裁工作走心走细走实,不断提升仲裁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

灵“活”应变,创新工作模式更高效

一是坚持从“心”出发。强化“三声”、“四心”原则,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来访要热心、听取陈述要耐心、风险告知要真心、处理问题要细心”的服务标准,准确把握群众诉求,搭建沟通平台,整合调解室、仲裁庭、咨询室等现有场地设施,因地制宜打造“阳光”仲裁院,开辟仲裁“暖心角”,畅通从咨询到调解、从调解再到庭审的劳动争议闭环调处机制,不断提升仲裁服务软实力。

二是坚持用“情”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让当事人少跑路,开通“绿色通道”,破解农民工、生活困难的劳动者等弱势群体申诉难、办案期限长等问题。2021年,为38名女职工开辟绿色通道,调解处理涉及工资、加班工资、经济补偿等纠纷;2022年1至6月,为42名女职工开辟绿色通道,调解处理涉及经济补偿、赔偿金以及工伤伤残赔偿等纠纷。

三是坚持创“新”办案。着力构建快捷、便捷、高效、利民的调解仲裁工作新机制,推行要素式办案模式。根据案件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庭审前归纳出案件基本要素,围绕案件争议要素进行庭前指导、开庭审理和制作仲裁法律文书。有效地将法定审限内结案率提升到95%、将裁决文书文字量减少约30%;建立案件研讨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案件分析研讨会,对近期疑难问题和疑难案件统一讨论。

四是坚持用“学”促提高。组织仲裁院内部庭审观摩评议和裁决书评比活动,规范庭审程序和提升仲裁员裁决书的书写水平,该市仲裁员在德阳市仲裁裁决书撰写技能竞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五是坚持用“优”强服务。全力争取答辩期的缩短或放弃,引导双方当事人从政策视角、实际经营角度厘清矛盾点、解好争议结,促进案件调解结案,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仲裁服务。2021年共计简易处理调解结案118件,调解结案率为80%,2022年1至6月简易处理调解结案67件,调解结案率为63%。

六是探索用“合”强队伍。探索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职能整合,按照“两个部门,一套人马”的思路,将劳动就业股与仲裁院的职能与人员进行整合,同时运行行政执法与劳动仲裁两套制度,对行政案件与仲裁案件创新进行一个窗口受理、分类办理和处置,所有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实现当日立案、当日组庭、当日约谈企业或组织调解,提高办事效率,最大程度以“真心”换“真薪”。

与民方“便”,全覆盖法律服务更惠民

一是公益援助,靠前服务。率先设立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与司法局合作组建公益律师援助团,为劳动者提供免费“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2021年,共计为36名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2022年1至6月,共计为10名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成立法律咨询服务台,为农民工、困难职工、女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及仲裁引导,如代写仲裁申请书、指导相关证据的收集等。2021年,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以及仲裁引导共计1300余人次;2022年1至6月,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以及仲裁引导共计600余人次。

二是优化流程,部门联动。加强仲裁案件精细化管理,开辟仲裁“绿色通道”,与法院、司法、人社、工会、街道等多部门建立多元联动机制,调派业务骨干进驻单位进行现场办公,实现“先援助、快立案、促保全、早结案、预执行”的无缝对接办案流程。

三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与市人民法院对接协商,率先出台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的暂行办法,对如何统一裁审受理范围、规范裁审程序、裁执衔接等明确规定工作流程。

四是重办案过程,强化“五公开”。即开庭案由、时间、地点、仲裁庭组成人员公开,仲裁规则公开,审理程序公开,举证、质证、认证环节公开,仲裁结果公开。结合“阳光仲裁”的深入开展,今年启动“仲裁开放日”活动,凡符合条件的公民在开庭时可参与旁听,有效增进全社会对仲裁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除不宜公开的案件外,均公开组庭、审理、调解、裁决。

“快”速反应,主动破局疫情裁审更及时

一是畅通线上信息发布渠道。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推行仲裁调解“互联网+”模式,通过绵竹人社融媒号、德阳人社公众号宣传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布仲裁信息及接受仲裁申请预审。

二是提前预判,源头防控。针对劳动争议易发企业,劳动仲裁部门采取约谈企业负责人的方式,发放劳动争议风险防范提示材料,警示企业加强源头管理。2021年约谈企业送达仲裁建议书共计12次,2022年1至6月约谈企业送达仲裁建议书共计4次。

三是强化宣传,和谐用工。开展“红色力量援企惠民大走访”,组织业务骨干入园入企进行普法宣传,指导用人单位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共计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本。组建“流动仲裁庭”,选树鼎达集团、致远锂业、瑞驰拓维、中航宝胜、成新药玻5家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开展“仲企共建”活动,指派优秀仲裁员到企业集中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培训活动,以典型案例为教材,以案释法,实现“办理一案,预防一片”。 

近年来,绵竹市不断提高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年均结案率和调解率均长期高于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的90%和60%的考核要求。荣获“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以及市县级“巾帼文明岗”等称号;2020年10月,承办川渝劳动人事争议案例研讨会并作经验交流发言;2021年12月,指导鼎达集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功创建“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金牌调解组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