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7月14日,在合江县荔江镇荔枝古树公园内,一年一度的采摘活动将如期举行。采摘园里,挂满树丫的红色果子流淌着丰收的甜蜜。今年,合江荔枝产量预计突破1亿斤,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北纬28°的这片土地上,荔枝树已生长了两千多年,这里的地域与文化、味道与传说,都在一颗小小的果子上得以交融和呈现。
千年荔城美名扬,绿树团团如华盖
合江荔枝名气有多大?在一千多年前,已有杨贵妃为其打call。
据《太平寰宇记》载:“泸、戎荔枝都是贡品,且戎州贡者荔枝煎,泸州贡者鲜荔枝。”合江县隶属泸州市,泸州贡品就是指合江荔枝。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诗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正是杨贵妃喜迎合江荔枝的场面。北宋文学家曾巩也有诗云:“击谰冰清不染尘,仙云裁剪绛纱新。千门万户谁能得,只有昭阳第一人。”其诗中的“妃子笑”“绛纱后来皆成为合江荔枝中的知名品牌。
荔枝原产南方,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对栽培的区域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特殊要求。据史记,合江早在汉代就有荔枝种植。史书记载的为宜宾、泸州、重庆等地,但合江曾先后隶属于这些地区,由此这些地区记录荔枝的历史,所指的就是合江荔枝。方绮《四川荔枝志》有记载:“合江原来栽培荔枝,多数系早熟种类,果子至夏至左右成熟。”书中所指荔枝品种多为白荔枝和楠木叶等土著荔枝。现在,人们通常所指的合江荔枝是清朝名仕周汉林从广东引进的改良类荔枝。这类荔枝成熟时节较晚,通常在8月中旬陆续上市,味道酸甜适宜,果大核小,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域名片“合江晚熟荔枝”。
在合江县,土著荔枝以大桥镇莲花村土地坝和三块石荔枝为鼻祖,以后随着人们的钟爱而逐渐繁衍。其中,以土地坝的荔枝最著名。该处荔枝以陀缇、带绿、妃子笑等品种为先,有历代名人闻声致喜,慕名而观,至林而馋。而位于福宝镇鲤鱼村一个叫半边潭的地方,还有一棵合江树龄最老的荔枝树王,虽历经400多年风雨沧桑,这株老荔枝树依然绿树常青,硕果累累。
2004年,合江县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南亚热带作物优质晚熟荔枝基地、无公害水果基地。2007年获得林博会“金奖”,成为四川省最畅销产品、最受欢迎产品。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被评为奥运水果“一等奖”,被中外运动员所享用。
越洋跨海荔枝味,欢歌笑语荔枝声
在四川盆地,最早印上“Made in China”标签的水果里,一定有合江荔枝。
2019年8月9日,10吨合江荔枝启运前往澳大利亚,这是合江荔枝首次走出国门。
2020年7月23日,合江县贵妃大道上,5台满载40吨荔枝的卡车启运前往深圳,越洋跨海,进入美国和加拿大商超。这也是合江荔枝首次进军北美市场。
2021年,合江荔枝产值已达到21亿元。今年5月17日,第七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发布了2021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合江荔枝品牌价值达到12.46亿元,在去年基础上上涨了2.49亿元。
由此可见,合江荔枝除了“甜”,更含“金”。
合江县“三农”工作委员会特色产业股股长陈文海告诉记者,作为四川荔枝的主产地,合江荔枝主要分布在符阳街道、荔江镇、真龙镇、凤鸣镇、白米镇等地。这些地方靠山临江,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达到了荔枝生长对气候的基本要求,品种十分优质,主要以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带绿为主。
如今,随着全县30多万亩荔枝基地的发展壮大,其独特的荔枝文化愈发深厚。
合江县地方文史专家贾雨田介绍,合江县有许多事、物、地都以荔枝命名。如荔枝沟、荔枝山庄、荔枝坝、荔城大道、荔城宾馆、荔都酒楼、荔都大厦等。甚至于有的农家女儿出嫁的陪嫁品都有荔枝苗,有人的名字也取“张荔、刘荔”等。
合江人为荔枝而歌,以荔枝为誉。特别是每年荔枝成熟时,家家户户都以荔枝相送,说荔枝语,讲荔枝话,摆关于荔枝的龙门阵,听闻者心情舒畅,讲述者神采飞扬。
也许,在能够实现荔枝自由的今天,人们不仅只喜爱它酸酸甜甜的口感,其背后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及人的故事,更令人关注。
七月仲夏瓜果生,满城晚熟荔枝红
当馥郁的果香从枝头一路飘到竹筐里、货车上、分拣仓,又随着冷链物流来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合江荔枝已经全面可摘。有数据显示,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的上市荔枝中,合江荔枝产量占到了全国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陈文海告诉记者,丰收对于果农们来说,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把“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这几个月来,我们的销售网络把周边半径200公里的城市全覆盖了……”陈文海说,把好收成变好收入,不仅要靠政府搭台,还要靠市场机制保障。近年来,合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成效显著。历年的荔枝价格都稳定,同步实现了“好果卖好价、丰产又增收”。
另一方面,把好收成变好收入,也是合江县和果农们之间的“双向奔赴”。
荔枝成熟前,合江县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协调解决果品购销过程中的困难问题;7月初,合江县“三农”工作委员会赴重庆、成都、贵阳等地进行对接,开展荔枝营销工作;今年合江荔枝还将首次走进酒博会进行现场展销;电商“荔小二”上线,助力果农线上销售……
来自山东的合江女婿马永庆,心中也有一个念头——“让全国人民都能吃到合江荔枝”。
2012年,马永庆和荔江镇花桂村部分村民共同成立了“荔枝专合社”,目前规模已达到3000亩。每年荔枝成熟时,200多名会员分批把荔枝采摘、打包,装进印有“合江荔枝标识”的纸箱线下销售;在线上,他们选择了对农产品支持帮扶力度大的销售平台。马永庆希望“以后人们吃到荔枝时就会想起合江,就像是喝茶会想到西湖龙井一样”。
“荔枝的保鲜期短,哪怕在冷链技术发达的今天,保鲜仍然是果农们苦恼的事情。”陈文海说,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个个电商平台,已经帮助“马永庆们”把“合江荔枝”的名号打出去了。
这个盛夏,属于合江的甜蜜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