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2025年末接入5000万个感知数据——成都“智慧蓉城市域物联感知中心”正式设立

2022-07-29 18:59:18 信息来源: 编辑:丁晓宇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 文/图)“金融中心2号楼物联感知演示展台的门磁正在发生报警,请及时处理!”7月29日,在成都市“智慧蓉城市域物联感知中心”(以下简称:感知中心),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疫情防控的门磁场景:通过对居家隔离住户安装门磁,当门磁监测到开门事件后,疫情管控平台和指定网格人员的手机,马上会收到一条告警,并伴随告警语音播放。

“智慧蓉城市域物联感知中心”现场

成都城投智慧城市公司研发技术中心负责人张蓉介绍,门磁作为感知设备,可以“一源多用”,疫情防控时期可以助力隔离工作顺利开展,在平时智慧社区的场景中,还可以应用于助力独居老人关怀、出入管理等应用等等。

道路水浸预警、广告牌坠落预警、疫情隔离门磁报警……这样的“智慧”感知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而今后,这样的预警信息都将通过感知终端“神经末梢”第一时间传达到成都新打造的“中枢大脑”——感知中心中。


疫情防控门磁展示


提升城市感知判断、快速反应能力

记者了解到,根据《成都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成都市将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在这样的背景下,感知中心经成都市智慧蓉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设立,其设立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将通过感知终端、通信网络、管理平台等构建起万物互联的城市神经网络,实现物与物的联结、物与人的联结。

智慧感知综合管廊展示

据悉,感知中心由成都城投集团所属成都城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筹建,将围绕智慧蓉城统一建设市域物联感知体系要求,坚持“全面覆盖、共建共享、协同应用”的建设原则,落实智慧蓉城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物联数据与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全面融合,统筹推进物联感知终端“投建管营”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场景营造、态势感知、监测预警、数据分析等智慧应用,加快物联感知体系建设。

张蓉介绍,感知中心致力于汇聚城市脉搏(传感、定位、射频识别)类感知数据及城市影像数据,除了物联感知以物为中心的感知数据以外,还将进一步推动将以人为中心的感知源数据纳入统一汇聚运营,利用算法模型对多维感知源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实现更加精准主动地发现城市事件和潜在风险,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除了之前看到的“门磁小型感知终端”,记者还在感知中心看到许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感知设备和场景。


管网数据感知决策展示

在城市安全展区,记者看到危房监控场景,通过在老旧房屋的墙体上安装一个感知终端,当墙体发生裂缝、倾斜时就会产生告警,再推送到感知平台和网格人员的手机端,及时进行处理。对存在较大风险的墙体,还可以加装喇叭,当监测到大幅度裂缝和倾斜时,可以提示大家迅速撤离。

在数智城投展区,记者看到通过在管廊里加装一些传感器和检测设备,能及时发现管道安全隐患,并能通过视频的方式,查看地下管廊的运行情况。通过在家庭和餐饮后厨安装燃气泄漏的感知终端,当发现燃气泄漏的事件时,它会自动关闭燃气阀,并开启排风设备,尽量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智慧多功能杆

在环保场景展区,记者看到,在大约300-500米的河道部署水质监测的设备,能及时发现河道内的水质变化,并产生告警,网格人员收到预警后,可以通过排查上游,快速、精准的确定排污企业。

“智慧多功能杆是城市感知终端搭载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它地下有管道、有电力、能通网,在城市里广泛分布。”张蓉介绍,智慧多功能杆上搭载了摄像头,可以和灯杆上的红绿灯和喇叭进行联动,当发现红灯时有行人横穿马路,它能快速识别、拍照记录,并通过喇叭进行警示。其次,它能对路边的智能井盖、智能垃圾桶进行监控,当井盖发生位移、垃圾箱满溢时,它也会发出告警。除此之外,占到经营、违章停车也是多功能杆在城市治理纬度的典型应用场景。


成都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展示

“今天展示的感知设备,未来有望逐步落地投入到现实的场景当中试点并尝试推广应用。”张蓉介绍,物联感知体系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使能基础,以物联网、AI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新型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在城市布设感知终端,实时收集监测多样化感知数据,智能挖掘分析数据信息,实现城市主要生命体征的实时感知,提升城市感知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是做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在超大城市治理中能发挥很多作用。

计划到2025年末接入5000万个感知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感知中心将通过‘一事多源、一源多用’助力快速发现、处置城市事件,真正做到高效处置一件事”张蓉说,“一源多用”即一个感知终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城市治理场景,实现集约共享;“一事多源”是指综合多种感知终端的数据来判断是否发生城市事件,提升事件发现的准确性。


张蓉表示,未来,感知中心将在成都城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的运营下,进一步抓好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到2023年末完成300万个感知终端建设,到2025年末通过自建、带动社会资本共建,共计接入5000万个感知数据,实现多元渠道布局千万级社会治理感知节点。

感知中心数据将按标准统一接入智慧蓉城数据资源体系与智慧蓉城运行管理平台,助力推动泛在感知、高效协同、集约共享的物联感知体系基本形成,感知体系的社会治理效能、产业带动效应显著增强,有效支撑超大城市科学敏捷治理,切实推动物联感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智慧蓉城建设从夯基筑台迈向整体成势贡献力量,助力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