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朱于云丨旱秋

2022-08-29 19:05:56 稿件来源: 编辑:易陟责任编辑:黎琦

烈日灼灼,空气里弥散着燥热。老家的冬水田没能熬过高温的炙烤,裂开了一道道口子。稻田失去水的滋养,热得稻子都早熟了。经验丰富的农家人顺手掐下一只稻穗,在手中轻轻揉搓几下,吹走空秕粒和瘪谷,将饱满的稻粒数了又数,牙齿用力咬一粒,再看看稻粒的成色,随后把剩下的稻粒全部抛向空中。知了单调的叫声格外刺耳,农家人抬头看看,苦叹一声,忧烦情绪在田野上空盘旋。

打记事起,这一片冬水田便是“全村人的饭碗”,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幸福。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七夕节前后,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稻田,稻子瞬间被烤成金黄色。墙上的镰刀,从麦香里醒来,等待着又一场收割季的到来。天刚蒙蒙亮,农家人就出门忙碌了。热闹的大地,打谷机“嗡嗡嗡”翻转,大口吞咽稻穗,稻粒哗哗流出。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一袋一袋的稻谷被肩扛背驮到各家各户。成片的黄灿灿稻粒在院坝上晾晒,慢慢变得成熟干净,堆成一座座小山等待入仓,诠释着秋天最好的姿态。

稻子收割后,最忙的时节告一段落,冬水田不久便要被翻耕起垄。趁着这段空闲期,我会约上堂哥和几位发小到冬水田掏鳝。移开草垛,一看、二探、三掏,一条条大拇指般粗细的鳝鱼,便进入了我们的笆篓。个把小时下来,每个人都有了二三斤的收获。回到家,挑选出来几条个头儿特大的鳝鱼,砸晕,盘成卷曲状,拌上适量泡菜盐水,包上荷叶或者芭蕉叶放进灶膛中,盖上红红的柴灰,烰上半小时,“烤盘鳝”便成了。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你一口我一口,相互逗趣,彼此分享,这就是快乐且无忧无虑的童年。

抢收抢晒之间的短暂歇息后,伴随着儿时的童谣,中秋节如期而至。农家人放下手中的农活,像过年一样,筹备着中秋节的美食。糍粑是中秋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女主人在头一天便开始忙碌起来,用竹筛去掉糯米细粒,淘洗干净,再用温开水泡上一整晚。第二天捞出,滤干水,装入木甑,用文火蒸透煮熟,倒入石臼杵成泥,取出装入木盆,用热帕子搭盖好。上桌前,揪成一小团一小团,浇上谷芽糖浆、撒上炒黄豆面,咬在嘴里,唇齿留香,为秋天画上完美的句号。

中秋余下的糍粑,精打细算的女主人会碾成饼晾干。在农忙季节,切成薄片,生起一灶火,在锅中抹上少许猪油,烤上几分钟,做成糍粑块。起锅时,双面金黄,浇上谷芽糖浆,或者撒上些许食盐,细细品味,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的365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今年天旱不作雨,稻子收割期较往年提前了十多天。母亲为让我们能够吃上秋天的第一碗新米饭,冒着40℃高温,在院坝中一边翻着晾晒的稻谷,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糯稻断水早,空秕粒多,籽粒瘪谷。糍粑吃不成了,石臼、木槌、木甑也用不上了……”我从母亲的话语中得知,父亲原本打算从自家的深水井抽水浇灌糯稻,但看到村里的几口水井已接近干涸,主动将井交由村上集中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母亲从电视、手机上获悉了当前严峻的抗旱形势,深明事理的她没有责怪父亲,但我明白并理解母亲那根深蒂固40多年的糍粑情结。

望着母亲的背影,听着乡村广播“有序用电、节约用水”的倡议,我知道带给我们无限童趣的那片冬水田很快就会回来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