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美丽的小西湖(五通桥区)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铸就辉煌。
2021年,乐山市五通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6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9.58亿元、总量实现翻番,增加值增速达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7.5亿元、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50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14元、增长10.4%。
全区29个市列贫困村、669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别于2016年、2018年在全市率先达标退出和脱贫。
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工业强县示范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入选四川首批特色优势产业试点培育……
“数据”见证发展成绩,“荣光”彰显发展实力。
拼搏、奋进、跨越、赶超……奋进新征程,五通桥区从未停息,勠力前行。
2022年8月29日,中共乐山市五通桥区委九届三次全会开启新征程,谋定新战略,锚定新目标……
实施新能源、新材料“双轮驱动”战略,打造晶硅光伏、绿色化工新材料两大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剑指——争创“全国百强区”。
中国绿色“大硅谷”
刷亮“新名片” 打造千亿“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
全球晶硅看中国,中国晶硅看四川。
2021年,全国多晶硅产量约5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七成以上,四川乐山多晶硅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3%。而在未来两年,乐山市五通桥区的多晶硅产能将有望占据国内“半壁江山”。
2020年11月5日,乐山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绿色硅谷”称号。
乐山,正在成为中国多晶硅的发源地、核心区和未来的制高点。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10.5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基地,处处都是“拼经济、搞建设”的热闹场面。生产车间里,多晶硅生产、拉棒切方切片,机器声轰鸣;建设工地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众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你追我赶。
四川永祥新能源公司厂景
来到被誉为“花园式工厂”的永祥新能源公司,绿草如茵、厂房林立。精馏车间里,各式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从工厂生产出来的高纯晶硅源源不断输送到下游企业。走进四川永祥股份数字体验中心,公司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数据化……尽收眼底,一目了然。
谈起公司晶硅光伏的发展历程,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代长宏介绍说,在经过4次技改升级后,四川永祥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祥法”——“第四代永祥法”成功将四氯化硅全部转化为生产原料三氯氢硅,变废为宝,提质降耗,突破技术“壁垒”。如今,永祥新能源二期采用“第六代永祥法”,产品纯度最高达99.999999999%(11个9), 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工艺技术指标行业领先,N型单晶占比90%以上,达到电子级晶硅水平,实现高纯晶硅“中国智造”。
乐山京运通常务副总经理张鹏告诉记者:“乐山京运通一期12GW拉棒切方项目总投资41亿元,从土建进场到点火历时83天,跑出了‘五通速度’,刷新了行业建设纪录。今年6月份已全部达到达产条件。” 不仅如此,乐山高测项目当年从租厂房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用了2个多月时间,晶科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到投产也只用了100天。
7月22日,乐山协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GCL-FBR颗粒硅项目首条装置生产线正式投产;7月30日,永祥能源科技一期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在五通桥区新型工业基地开工。两个项目达产后,五通桥区将成为全球单一区域最大硅料生产基地。
四川晶科能源单晶车间
永祥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二期6月建成投产;高测20GW光伏大硅片抓紧推进、配套项目一期6GW已建成投产;京运通二期22GW拉棒切方、切片项目展开场平……
与时间赛跑,抢滩市场制高点,五通桥区晶硅光伏企业各自跑出了“加速度”。
企业用力,政府给力,环境助力。
近年来,乐山市紧扣“双碳”目标,坚持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坚决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乐山市建设“中国绿色硅谷”的重要使命,将“晶硅光伏”作为全市“头号工程”。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中国绿色硅谷”建设领导小组和以市长为指挥长的“中国绿色硅谷”建设指挥部,认真落实全省“水电消纳示范”“精准扶持电价”等惠企利企政策,制定实施“光伏22条”、《“中国绿色硅谷”人才聚集十条硬措施》、“招商引资30条”等,在要素保障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构筑良好产业生态。
五通桥区委、区政府积极“走上去”,争取到位中省各类支持资金19.56亿元;“走出去”对接企业、“请进来”实地考察,先后对接目标企业200余家次,成功签约晶科光伏一体化、江苏中能硅业20万吨颗粒硅、福华动力电池新材料一体化材料产业园、岷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等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844.85亿元。
当好企业“服务员”。做好“亲商”“稳商”“安商”服务环境,梳理公布109项“办事不出园区”事项清单,设立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变“坐等审批”为“靠前审批”;创新推动“一企一策一专班”“点对点”挂联服务企业等模式,打造政商、政企“直通车”;构建“1+4政法协作”模式,设立“硅谷法庭”等,实现诉讼不出园区、纠纷化解在园区。
提升园区发展能级。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统筹推动28个基建项目集中连片。建成投用园区道路6条,加速推进在建道路4条,为企业通勤“保驾护航”;竣工投用9座变电站,供电能力提升至230万千伏安、增长2.2倍,为企业用电“添砖加瓦”;建成投用固废堆场、工业供水厂一期、污水处理厂一期,为企业发展“固本强基”……打造良好的投资“洼地”,“乐山光伏产业园”成功纳入全省首批“5+1”产业重点特色园区。
“筑巢引得凤凰来”。目前,全球晶硅光伏领域10家头部企业半数落户五通桥,“中国绿色硅谷”已落地晶硅光伏及配套项目15个,总投资达到600亿元。现已形成11.3万吨高纯晶硅,2万吨颗粒硅,43GW单晶拉棒切方和14.5GW硅片生产能力,五通桥高纯晶硅产能位列全球“第一方阵”。
今年年内,晶硅光伏产业产值有望实现700亿元,带动五通桥区工业总产值冲刺1000亿元大关。力争到2025年,全区晶硅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达2000亿元。
增添“新引擎” 再造千亿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盐”续千年,桥通五洲。
五通桥区因盐而兴,因桥而得名。
这里有公元前250年,蜀太守李冰在五通桥牛华溪红岩子开凿的史上第一口盐井。也有抗战时期,从天津塘沽迁到五通桥区的永利川厂所诞生的著名“侯氏制碱法”,开启了五通桥区由制盐到盐化工的新纪元。
盐——是五通桥区的传统产业,也是该区转型升级绿色化工的支柱产业。
走进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的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福华通达),“安全环保是福华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不安全不生产、不环保不生产、不节能达标不生产”等安全环保理念的标语张贴在公司内显要位置的墙壁上。来到公司门口内的生态养鱼池旁,公司负责人指着池塘里活蹦乱跳的鱼儿告诉记者:“福华通达的废水经过多级处理之后,各项指标都能达标,可以直接拿来养鱼。”
在福华通达生产车间里,一条从卤水到烧碱到甘氨酸再到草甘膦的垂直一体化循环生产线让人惊叹。“公司不但形成了产业链上氯、氢、磷、钠等元素的内部循环,还通过热电联产,减少了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实现了尾气、废水、余热综合利用等外部循环。”福华通达副总工程师周毅告诉记者,在“三废”利用方面,福华通达投资数亿元,攻克了草甘膦母液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关,对草甘膦母液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是福华通达从一个制碱企业到挺进全球农化行业前列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也是福华通达挺进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二次创业”的根本所在。
福华先进材料产业园开工仪式
8月2日,总投资220亿元的福华动力电池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在乐山市五通桥新型工业园区盛大开工。
日前,记者来到福华动力电池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只见各类工程车上百辆,挖掘机开山破土、推土车排山倒石、渣土车来回穿梭……现场一片繁忙。记者了解到,该产业园一期自8月2日开始场平施工以来,目前场平已完成80%,计划12月31日前,实现福华动力电池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开工。
福华新材料项目建设工地 (章綦 摄)
“该产业园涉及电池正极材料、电子特种气体、高端磷系阻燃剂等多个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共计6大类21个子项目,产品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应用、航空航天材料等。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619亿元,年利税183亿元,新增用工3500人。”福华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华告诉记者,“福华集团将以先进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为头号阵地,强力推进福华‘251’战略,即立足新材料、新能源双轮驱动,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1000亿元产值,与五通桥千亿晶硅光伏产业并驾齐驱,为中国绿色制造作出贡献。”
优化“新环境”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幸福五通桥
涌斯江、茫溪河交汇于此,融入岷江,与五通桥区环绕相依,景城相融。
清代诗人李嗣源称赞五通桥“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故五通桥有“小西湖”之称。“山、水、树、桥、城”是五通桥区美丽小西湖的真实写照。
走进五通桥区,站在涌斯江桥上,沿江的水泥柱“吊脚楼”已全面拆除,13.2公里亲水步道正在加快改造提升;四望关“浮桥”也已按计划实施汛期季节性拆移……市民张勇告诉记者:“曾经在‘吊脚楼’上看‘龙舟赛’、喝茶聊天很惬意,现在拆除了,尽管有些‘不舍’,但安全隐患消除了,城市也更‘敞亮’了。”
阳光广场效果图
亮山、亮水、亮文化。近年来,五通桥区围绕“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聚得住民心”的定位,深入挖掘城市精神内涵,统筹推进城市系统治理,修复唤醒城市历史记忆,大力弘扬城市桥盐文化,整合融入山、水、园、林、桥等元素,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小西湖“颜值”。先后投入19.2亿元谋划实施13个城市更新项目,21个老旧小区相继改造、沿江吊脚楼全面拆除,菩提山绿心公园、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加快推进……美丽小西湖的风光正逐步照进现实。
五通桥区致力于让更多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将有限的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入到民生领域。高标准推进24个民生项目,通材小学、福华通材中学、区人民医院、综合老年服务中心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加快建设。全区教育、医疗、养老事业将进一步扩面、扩容,人民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景转化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幸福实景。
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老木孔航电枢纽(位于五通桥区竹根镇、冠英镇、牛华镇)加快推进,乐山机场(位于五通桥区冠英镇、蔡金镇)加快建设,冠英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五通桥区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体的区域性交通次枢纽加快形成,“品质生活区、临港经济区、文旅融合区”美丽幸福的五通桥指日可待。
建功新时代,五通桥区“挑大梁、展雄风、走前列、立头功。”
能源、新材料“双轮”驱动,建设“双千亿”,争创“全国百强区”——五通桥区风华正茂,奋楫扬帆,行稳致远。
(四川经济网记者 蒋培路)
(图片由中共五通桥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