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丨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2-12-19 20:18:54 稿件来源: 编辑:王颖责任编辑:张萍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婕)《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于当地时间12月7日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变,标识不变,中国将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

当地时间12月13日,在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角—中国日”上,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入选城市正式对外发布,成都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同时入选的还有深圳、昆明等其他5个国内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等6个入选城市,还同时与来自其他国家的14个城市一起入选了“自然城市”平台,这也是首次有中国城市入选该平台。

成都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样一座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有哪些具有示范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今天,让我们一起关注: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7年经国务院审定发布并正式命名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全国35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被中国科学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

保护区总面积310㎞²,外围保护带面积117㎞²。保护区内3.1万公顷的茂密森林形成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对成都平原的水源涵养起着巨大作用。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

近年来,都江堰市狠抓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交流合作和科普教育,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保护区内大熊猫、川金丝猴等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有增长趋势,濒危野生植物保护良好、高山峡谷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缓慢恢复,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护区在国家七部委联合组织的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评估中获得全省第二名、成都市第一名,是成都市唯一被评为“优”等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强化资源保护

积极开展本底资源调查,先后开展“5·12”地震灾后综合科学考察、光光山综合科学考察、扭角羚专项调查研究、苔藓专项调查、蝶类专项调查、川金丝猴种群调查等10余项野外调查项目和科学考察活动,切实掌握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体系、潜在可利用资源等情况。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围绕动植物保护、打击违规经营行为等重点内容,开展武装巡护、拉网式样线巡护,高密度开展日常巡护,充分运用无线数字视频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偷挖、盗伐、捕猎等违法行为。

强化科研监测

确定5公顷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植被永久样地、10个地震灾后植被自然演替监测固定样地、两栖爬行及小型兽类监测样地,建成10条生物多样性监测样线、大熊猫专项样线、60个红外线自动相机监测样线。

开展珍稀植物繁育、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地震植被自然演替监测等监测项目,全面覆盖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动态监测动植物基础数据。

探索大熊猫野化放归机制,争取国际合作资金建设大熊猫放归适应性训练圈项目,组建大熊猫放归监测队伍。

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在保护区内放归“琴心”和“小核桃”两只大熊猫,并开展了长达两年的野外监测工作,开创了成都市首次放归圈养大熊猫的先河。

强化交流合作

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保护国际(CI)、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院、四川省林业科学院、四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哥伦布动物园、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养麝研究所等国内外保护与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陆续开展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大熊猫栖息地野外调查与巡护协同系统研究、金丝猴专项调查研究、扭角羚专项调查研究等系列科研合作活动,进一步提升保护能力。

2021年10月18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考察组一行到访都江堰,就都江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考察,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对都江堰给予了“都江堰在文化遗产地、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成效显著”的高度评价,进一步扩大都江堰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影响力。

强化科普教育

在全国创新开设“熊猫课堂”,设立12个自然教育示范基地,组建熊猫讲师、熊猫志愿者队伍300余人,积极开展“大熊猫生态旅游节”、“UNDP熊猫使者走进都江堰”等自然科普教育活动,以体验式、沉浸式方式切实强化自然科普宣传教育力度。

建成“瓦子坪”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平台,通过动植物标本展示、自然科普知识介绍、互动设施布展、科普小径建设,开展集科普、宣传、教育、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教育。

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联合出版《大熊猫家园》科普教育丛书,入选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系列教材,登上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杂志《生命世界》封面故事,并被纳入都江堰市7所小学课堂实验教学。

特色与亮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课堂:根据都江堰市生物多样性特点,编写印制了“都江堰生物多样性小丛书”一套。都江堰生物多样性小丛书包含《多彩的植物》《神秘的野兽》《奇妙的鸟类》《丰富的景观》共四册,丛书以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展示了都江堰市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鼓励青少年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实际行动珍爱野生动植物,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都江堰生物多样性小丛书

案例成效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4种未记录鸟类,这种从无到有的变化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变更,更是都江堰市常年坚守大熊猫栖息地、守护青山绿水的成果。接下来还将立足都江堰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宽渠道、丰富载体、创新工作,主动学习借鉴其他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推动成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取新成效、再创新纪录。

(图片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