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2022年的成都小说创作砥砺前行,稳中求变,大有可观。作家们汲取着巴蜀文脉的养分,秉持着成都书写一贯的传统,奋笔不息,佳作不断。纵观成都小说界,作家队伍不断优化壮大,青年有生力量的不断加入为成都小说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营养。小说成果后续影响力持续发酵,影响不断提升,成果转化优势明显。作家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坚持文学传统,发扬地方特性,秉持开放视野。2022年的成都小说书写量与质协同发展,选题多元开放,主旨悠远深刻,技法精益求精,发表出版平台起点高,后续影响力大。就当下来看,成都小说成绩斐然,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会有更大的突破。成都文学正逐步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学区位,为文化强省与文化强国贡献成都力量。
发表出版:质与量的协奏
2022年的成都小说创作团队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合理,健康有序,青年力量蓬勃发展,后续梯队不断壮大,良篇架构不断涌现,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都有不少佳作。成都小说的出版与发表既注重量的累积,也注重质的提高。2022年的文坛涌现了不少成都小说家的作品。
长篇小说出版与发表方面,阿来的《寻金记》在《人民文学》2022年第1期发表。裘山山的《失踪的夹竹桃》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罗伟章的《隐秘史》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今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还有何大草的《隐武者》、骆平的《野芙蓉》、李明春的《川乡传》、章泥的《予君一片叶》、袁远的《吾儿吾女》、刘甚甫的《此命如书·雨村烟舍李调元》、卿秀文的《苔花开》、宁不远富人《米莲分》等。小说集出版方面,裘山山的小说集《红围巾》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卢一萍的短篇小说集《名叫月光的骏马》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甄明哲的《京城大蛾》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唐一惟的小说集《月季》由四川文艺出版社2022年出版。
单篇作品方面,裘山山在《中国作家》《朔方》《青年作家》《江南》《绿洲》等刊物发表小说多篇;罗伟章在《花城》《十月》《芳草》等刊物发表小说多篇;卢一萍的《无名之地》在《清明》发表;凸凹的《別墅与老鼠》刊于《朔方》、《红蜻蜓》刊于《北方文学》、《事后想来》刊于《天津文学》;熊焱的《那些事情在梦中出现过》刊于《湘江文艺》、《手足》刊于《飞天》;杜阳林的《无言》刊于《天津文学》、《花醉》刊于《作家》;夏岚、许晓敏、蒋紫旗、熊德启四位青年作家分别在《四川文学》和《青年作家》开设的“四川小说星火计划”栏目刊发小说。其他还有王甜、王棵在《人民文学》发表小说,袁远的《有影无踪》刊于《青年作家》、《遥远的近距离》刊于《红岩》等。
题材主旨:坚守传统并开疆拓土
2022年,成都小说选题视野开阔,各种题材精彩纷呈。作家立足现实,放飞想象,传统题材与稀缺主题相得益彰。作家们不是简单地复刻生活,而是进行了艺术的提炼,将文学深度介入生活,主题多元而深刻,对主题的深刻把握保证了文学的品质。
巴蜀文学历来注重乡土文学书写,成都小说家坚守乡土书写传统,在乡土书写的拼图上增添新的板块,继续丰富四川乡土文学的广袤世界,同时,这些作品写出了乡土的某种“异质性”元素,写出了属于这一时代的东西。罗伟章的《隐秘史》是一部关于乡土的小说,作品从多个角度写乡土。李明春的《川乡传》以川东传统乡土社会的历史、裂变、转型来反映时代进程。章泥的《予君一片叶》书写城乡协同发展中的乡土世界。宁远的《米莲分》也与乡土有关,作者以极为细腻的笔法书写乡村故事,用细节的极致刻画浓缩时代,讲述一辆摩托车串起的三代女性不同的命运。
历史写作方面,作家普遍在宏大的历史中融进鲜活的血肉,让历史有了生命,也有了温度。阿来的《寻金记》所延续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涉及边地开发、金矿管理、川军抗战、四川匪患等等历史事件,在书写盗金故事的同时,将历史一点点还原出来。罗伟章的《将近两千年前的一桩悬案》写历史,小说对《三国演义》“刘安杀妻”故事进行了当代改写。何大草的《隐武者》用武侠的外衣切入历史,是一部新武侠作品,描绘了一个平民化的武侠世界。刘泰然的《南风其凉》的书写策略与之较为相近,小说将背景放置在元朝。
现实关注方面,裘山山的《失踪的夹竹桃》记录一代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记忆,体察平凡生命的艰辛与人性的光亮。凸凹的《别墅与老鼠》《社区主任》都是写身边人身边事,将日常的酸甜苦辣艺术地表达出来。骆平的《野芙蓉》采用双视角叙事,讲述一段跨越两代人的爱情悲剧。阿微木依萝的《摇桥》以短小的篇幅将几十年的婚姻生活浓缩,以此透视生活。蒋林的《熊猫男孩奇幻旅行记》《熊猫康吉的远行》持续打造四川独有的大熊猫文化,将其与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
人性的探寻是作品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持续的写作中显得更为悠远深邃。《隐秘史》是罗伟章“声音史三部曲”的第三部,以秘密为中心展开,将人性最隐秘的那一部分暴露无遗。卢一萍的《无名之地》将一个犯罪故事置于孤绝的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呈现出别样的色彩。作者写到凶悍的杀人犯来到无名之地红柳滩后的绝望和生命的脆弱,以此来映衬另一些常年生存于此的普通人,以不同的群体书写复杂的人性。总的来讲,成都小说家们将文学的触角伸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释放了文学无尽的可能性,限于篇幅,只能挂一漏万,点到而已。
传播影响:内外共舞、后劲十足
成都小说书写在本土文坛是独树一帜的,除了数量上的继续保持,还有质量的提升,不少作家开始放缓脚步,舍弃量的追逐,而注重精品力作的打造。在当下的语境中,小说相比其他体裁影响可能更大一些,成都小说家能够走出蓉城,在国内及国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在发表平台方面,不少作品在《人民文学》《十月》等国内知名刊物发表。图书出版也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出版作品。转载方面,有多篇作品被各大选刊转载。较有代表性的如裘山山的短篇小说《事情不是这样的》同时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读者》转载;卢一萍的《无名之地》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万众阅读》转载。其他还有不少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月报》等选刊转载。
2022年,不少成都小说进入国内各种排行榜。阿来的长篇小说《寻金记》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罗伟章《谁在敲门》领衔“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1)” 。裘山山的短篇小说《事情不是这样的》入选芒果文学IP价值排行榜。卢一萍的《名叫月光的骏马》入选腾讯11月十大好书榜及中国出版传媒商报11月严选好书榜单,卢一萍本人也入选王十月(《作品》杂志主编、70后作家)主编的《经典70后》,为该书收录的16位70后代表作家之一。文学奖入围、提名与获奖也多有斩获。阿来的《云中记》获得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他的《蘑菇圈》获得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特别奖。王棵的《从同志到先生》与贾飞的《远灯》获得第十届四川文学奖。罗伟章的中篇小说《寂静史》入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提名作品。裘山山的《一路平安》获《北京文学》2021年短篇小说奖,《路遇见路》获《解放军文艺》2021年小说奖。马平的《五世同堂》分别获得“人民文学奖”与“川观文学奖”。阿微木依萝的《长风吹过黄叶岭》获得第三届“青稞文学奖”。
研讨评论方面,各级文学组织相继召开了多场研讨会、发布会等,推介成都小说。2022年先后召开《予君一片叶》新书发布暨分享会、《川乡传》作品研讨会、《惊蛰》热销一周年分享会、新时代川渝乡村振兴文学建设暨罗伟章创作研讨会、校园主题文学创作暨骆平作品研讨会等。2022年,成都小说依然爆发出较大的影响力,学界对成都小说的研究依然不遗余力,《民族文学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刊有阿来的小说研究论文,《当代文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推出罗伟章研究专辑,《阿来研究》分别推出了阿来、罗伟章、杜阳林等小说家的研究专辑,其他还有不少成都小说得到学界的关注。
另外,不少之前发表的作品后续影响力持续扩大,在2022年继续进入人们的视线,被各大选刊转载,获得各种奖励、被研讨评论,被影视改编或进行影视版权交易等,后劲十足。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四川导演旦真旺甲凭借《随风飘散》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而这一作品正是改编自阿来的小说《狗孩格拉》。贾飞的《远灯》出售影视改编权,由北京某影视公司拍摄制作,并将全国公映。
在2022年,不少之前出版的小说推出了新版。裘山山的长篇小说《春草》由成都时代出版社推出新版;罗伟章的《大河之舞》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修订纪念本;杜阳林的《惊蛰》推出了精装纪念版,出版一年,加印十余次。这些都可一窥成都小说的持久生命力。
未来可期:实力派与青春风暴
在当下,成都小说迸发出了强大的力量,发展势头强劲,而随着青年力量的不断涌现,成都小说的未来大有可期。阿来、裘山山、罗伟章、马平、卢一萍、杜阳林等实力作家在文坛站稳脚跟,蒋林、王刊、阿微木依萝、周恺、甄明哲、王棘等青年作家崭露头角。近年来,有不少有利政策也在奠定着成都小说的未来。比较典型的为《四川文学》《青年作家》联袂发起“四川小说家星火计划”。该项目扶持了不少成都小说家,首批入选该计划的夏岚、许晓敏、蒋紫旗、熊德启四位青年作家的小说都可圈可点。夏岚的《没有秘密》显现出一种写作的老练与成熟。许晓敏的《夜谈》在一种青年锋芒的张扬中流露出一些写作的“灵气”。从他们的个体写作中能够看到一种新生力量的积蓄。在2023年,两家刊物继续推进该项目,确定唐一惟、甄明哲、加主布哈、李谁四位入选作家,各种扶持计划的持续与扶持力度的加大,让成都小说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当然,如果用较为苛刻的眼光来看,成都小说仍有不少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再将眼光稍微放开,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或多或少存在。与全国的小说创作相比较,成都小说的特色并不突出。成都小说的批评明显是一个短板,无论是本土的批评家,还是对成都小说的批评研究,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成都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学亦是如此。成都小说家人才辈出,新生的力量不断涌现,既有文学的传承,也有地域文化的滋养,加之作家们的文学天分与勤奋,成都小说必将给文坛带来更多的惊喜。
成都小说,现时已可观,未来亦可期。
(作者系成都市作协小说专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