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年来,无人机在多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个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2021年7月,河南省突遭强降雨,导致巩义市米河镇多个村庄通信中断。中航无人机--“翼龙-2”利用搭载的移动公网基站,实现了约 50 平方公里范围长时稳定的连续移动信号覆盖,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这款第一次出现在群众“视野”中的“翼龙-2”,来自于一家川企——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无人机”)。
中航无人机园区内景
中航无人机作为我国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通过多年积累,在应用场景研究、产品研发、无人机整机制造与系统集成等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
当前,中航无人机聚焦创新链,竞速新赛道,已掌握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技术,产品翼龙系列无人机总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逐梦“研发路”
无人机“国家队”实力强劲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航无人机在产品的研发方面,收获颇丰——
“我们的翼龙无人机,率先突破了无人机综合防除冰、任务载荷快速集成、多种通信手段集成等多个关键技术,成功开拓了气象探测、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产业等多个市场领域,完成气象探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应急通信任务,并成功利用无人机实现无制导应急物资精确投送。”谈到新产品,中航无人机副总设计师崔济多如数家珍。
据崔济多介绍,“翼龙-2H”无人机是在“翼龙-2”无人机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功的全球首款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具备作业成本低、工作时间长、作业面积广等特点,其机翼挂点多、承载能力大、拓展能力强,较有人机具有明显安全优势。
“翼龙-2H”气象型,曾执行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气象探测任务;
“翼龙-2H”人工增雨(雪)型,曾执行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人工增雨(雪)任务,在去年完成过四川省抗旱增雨任务;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曾执行泸定地震应急救灾任务,能获取灾区图像信息,建立临时空中通信基站;
……
近年来,中航无人机致力于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航无人机有已授权专利42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含国防专利 11 项),实用新型 14 项,外观设计2项。
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夯实着中航无人机作为无人机“国家队”的责任担当。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航无人机已在气象领域开创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先河。同时,作为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翼龙无人机更是打通应急通讯保障生命线,开拓了应急救援新方法和新手段。
竞速“新赛道”
激发“链长”的赋能效应
2022年6月29日,“翼龙-2”民用无人机下线仪式举行,标志着翼龙无人机商业化运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同日,中航无人机也正式鸣锣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无人机第一股“。
翼龙-2 无人机
拓新路,展新貌。对于实现跨越发展的中航无人机而言,新的挑战和责任也随之而来。
如何竞速“新赛道”?崔济多表示,“中航无人机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变革,立足全球高端无人机市场,拓展‘翼龙’核心品牌,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发挥无人机产业链‘链长’企业的主导作用,构建高端无人机产业生态圈,形成全体系全寿命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无人机专业化公司。”
据介绍,当前,中航无人机拥有行业国家级领军人物领衔的研发中心,聚焦市场需求和创新驱动的产品和技术发展,围绕“平台、应用、智能、协同”四条主线集智攻关,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推动以翼龙系列无人机为核心的高端无人机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不仅如此,中航无人机还将积极发挥无人机产业链“链长”企业的主导作用,联合民航局、中国移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航空工业成都所等多个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构建产学研相互促进与融合的开放式无人机产业生态圈,引领高端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
据透露,中航无人机已于2022年获得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批复,旨在更有效地利用地方政府政策及科研院所资源,强化技术预研、加速技术熟化、加快技术转化。
同时,中航无人机还将充分利用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领先单位、关键供应商等资源优势,把握专业用户、专业研制单位等市场需求导向,开展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的创新应用研究与产业化拓展。
以更创新的优质产品闯市场,以更前沿的发展模式赢未来。当前,中航无人机正在现有产品系列化的基础上,持续研发新型无人机平台,面向场景和应用持续丰富无人机谱系。并对标世界一流,在“新赛道”上全力打造“高成长性、高影响力、高竞争力”的优质科创型企业。同时,着力围绕“引领关键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创新市场应用”构建高端无人机产业生态圈。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 实习记者 张恭浩楠)
(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