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四川的最南端是攀枝花,攀枝花的最南端是仁和。这里是攀枝花“烟火气”十足之地。
兔年春节,仁和阳光火热,温暖如春。跟城市一样暖意浓浓的,还有当地复苏的节日文旅市场。 攀枝花仁和区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春节“黄金周”,仁和区综合接待游客65.52万人次,相比于2022年,增长834%。旅游收入3.3亿元,增长526%。客流量和旅游消费收入,都迎来了近年以来的高峰。
“春”到仁和,烟火气旺,年味十足。
春到仁和
看年味 文旅“大餐”端上桌
2023年春节,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的第一个春节“黄金周”。随着2022年底成昆复线全线贯通,坐拥攀枝花南站的仁和,成为了“新成昆”攀枝花的“窗口”,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名副其实的“仁和”。
近年来,仁和以“烟火仁和”定位城市特色,为迎接兔年春节“黄金周”,更是提早在“年味”上下足了功夫、做细了文章。
仁和国潮风情街(苏波 摄)
2022年12月中旬,仁和区在成都举行苴却砚文化艺术节暨“天时地利 这里仁和”城市形象展示体验专场活动,发布了城市形象宣传片和“攀枝花市仁和区旅游地图”小程序,并通过各种形式,送出1000张动车票兑换券,向成都及外地游客发出邀请。与此同时,成昆复线仁和区城市形象宣传主题动车也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不断向外界讲述着仁和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
烟火仁和 奇遇年味
与之相呼应的是,兔年春节,仁和将一套文旅大餐端上桌——
1月19日,攀枝花首届花节在仁和区大河广场开幕,包含了新春花展、年货市集、民谣音乐会等丰富的活动形式;1月14日—28日,仁和区举办“烟火仁和·奇遇年味”新春游园活动,舞狮表演、旗袍快闪、川剧变脸、汉服巡游等精彩纷呈;此外,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平地镇迤沙拉村,大田镇小啊喇村樱花谷、“莲乡”布德镇中心村等地,均推出了赏鲜花、晒暖阳、品佳肴、放焰火等活动,让前来游玩的市民和游客享有丰富的体验感。
看人气 同比增长8倍多
这个春节,记者在仁和感受到了久违的人山人海和热闹喧嚣的节日氛围,一幕幕热闹场景,无不透露出一个信号:烟火气回来了。
位于仁和城区中心的国潮风情街,是节日期间仁和人流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节日市场上,节日商品琳琅满目、购销两旺,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街上都人潮汹涌、人声鼎沸。传统的“小糖人”、“套圈”等年味十足的传统民间技艺和游戏,吸引不少游人驻足。
平地镇迤沙拉村(王东 摄)
春节期间,走进平地镇迤沙拉村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樱花步行街、俚颇彝绣、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特色美食“九大碗”等赚足了人们的眼球,据迤沙拉村负责人介绍,“黄金周”期间,迤沙拉村日均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
到仁和康养度假,同样是倍受外地游客青睐的选项。今年春节期间,各个康养酒店、山庄、农家乐等人气火爆,许多地方出现“一房难求”,有长时间居住的旅居者,也有短时暂住的外地游客。“春节期间,中心一直处于满员状态,有些往年来住过的游客都没有要到房。”仁和区喜年康养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仁和区统计,春节期间,累计进出仁和辖区车辆约300万台次,全区接待游客约65.52万人次,接待游客量创下近年来最高,是2022年的8倍多。其中,A级景区接待游客18.98万人次,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吸引16万游客,鑫岛欢乐世界、仁和公园等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看收入 经济提振强信心
消费是观察经济的晴雨表,消费旺起来、商贸动起来,经济就热起来、信心也强起来。
春节黄金周期间,仁和区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526%,重点商贸企业累计销售额约3400万元、增长24%。其中,仁和区A级景区收入9508.98万元,迤沙拉村仅一个村旅游收入就近3000万元。
春节“黄金周”仁和区文旅产业旺盛的势头,提振了仁和区2023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1月28日,春节收假第一天,仁和区召开2023年重点工作研究部署会,明确提出,全力抢抓对外交通机遇,从康养文旅、现代物流等方面着手,全力发展全区服务业。
据仁和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仁和区将聚焦做好服务业增量提质工作,主动对接全省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和全市“服务业发展年”工作部署,编制推动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梳理政策措施、重点项目,围绕康养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拓宽对外宣传推介面等,着力打造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和“烟火仁和”城市品牌,全力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促进全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四川经济网记者 谢强 徐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