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我来自新疆,2005年到宜宾上大学,2009年毕业后留在了宜宾工作。17年来,见证了宜宾的大发展,也见证了三江新区及其前身临港经开区的腾飞!”
2023年2月18日,宜宾三江新区设立满3周年。前不久,宜宾三江新区营商环境暨作风建设大会召开,三江新区居民吕俊丽以见证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在大会上分享了她的三江故事。
吕俊丽在大会上分享她与三江新区的故事
吕俊丽说,她第一次听说“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2009年毕业那年,第一感觉是很高大上的样子,于是报考了经开区的岗位。
但当她和同学坐着7路公交车摇摇晃晃一个多小时来到白沙湾街道时,看到眼前的老工厂、“田坎坝”、城郊乡镇建筑等,不免有些失落,甚至让她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但我的老师告诉我说别看临港现在这副模样,以后一定会有大发展。”吕俊丽说,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和她的爱人选择留下来,也正因为如此,有幸见证临港到三江新区的提档升级,同时也体会到了三江新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吕俊丽与孩子在公园游玩(受访者供图)
“2019年底,也就是三江新区正式设立的前几个月,那时候听说是临港要建东部产业园,偶然一次与家人一起郊游,看见挖掘机、推土机、汽车穿梭在东部产业园工地上,那种放眼而望都是忙碌的壮观场景,之前从未出现在我眼前。”吕俊丽说,而两个月后,当她再一次登山时看到,忙碌的工地,一部分已经变成了硬化道路、厂房。
随着产业园的建成,企业入驻,吕俊丽的不少同学、朋友也陆续从江苏、深圳回来了,从曾经只能网上聊天到现在可以“天天奔现”。
吕俊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对子女入学体会尤为深刻。记得刚搬家到经开区的时候,大女儿刚满3岁,向给孩子报读幼儿园,但当时临港的幼儿园很少,公立幼儿园名额甚至少到还不够户籍孩子上,私立幼儿园也没几个,要么学费很贵承受不了,要么条件不好,要么就是太远很不方便。为女儿读书的事,她和老公没少发愁,不得已,她只能选择在家专职带娃。
“今年,我的小女儿也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就在这短短几年间,我家1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就有7家幼儿园可以选择,公立幼儿园就有3所,不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而且教学理念特别好,让孩子能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进步。作为妈妈,我感到非常地放心。”吕俊丽说。
生活上的便利,吕俊丽感受更是明显。以前,她想带孩子看电影、逛商场,要么往宜宾南岸跑,要么往老城区去挤,很不方便。而现在,吕俊丽说:“不出三江新区就可以想怎么high就怎么high!”——没事儿和三五好友逛逛浙商新天地,有空就和家人一起去“公园π”打个卡,感受一下年轻人的气息;周末带孩子去科技馆畅游科技的海洋;兴致来了还可以约上同事、朋友一起到博物馆感受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顺便还可以在文化馆享受一场音乐的盛会;最惬意的还是饭后一家人漫步在白沙湖公园,看看流水,听听鸟鸣……
“我看到的三江新区的变化可不止这些!而且这些变化,是我们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真实感受得到的!”吕俊丽说,智轨的出现,不仅缩短了城市距离,同时丰富了出行方式;以前生个病总往城里或南岸跑,现在家门口就有好几所医院可以选择……
三江新区一隅
“无论你来自哪里,不管你学历高低,总能在这里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吕俊丽清晰地感知到,三江新区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
2021年,吕俊丽和爱人都在三江新区拥有了心怡的工作。“我有幸成为了我们白沙湾街道网格中心平台的一名管理员。”
基层社区网格员,是与居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人,他们是居民生活的“百事通”、社区平安的“千里眼”、化解矛盾的“万能钥匙”,涉及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安全隐患预警、文明创建、矛盾纠纷等。
一次,社区接到消息,一名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家里持刀砍人。吕俊丽奔赴现场,当被患者用一瓶辣椒油泼在身上,犹如满身血啧,她心里有一些害怕,但是因为责任所在,仍然与患者对话,安抚情绪。
问题的解决一波三折。患者父母不同意送人进医院,担心孩子会受苦及医疗费用问题。经过多方协调解决医疗费用,吕俊丽又耐心与家属沟通,让患者去医院接受治疗。
后来,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家属满脸笑意对吕俊丽打招呼、说感谢。
“每次看到居民们表示谢意的笑脸,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吕俊丽说,她经常跟同事、领导分享:“我真的太喜欢这个工作和我的团队啦!毫不夸张地说,我每天都是哼着小曲儿、蹦蹦跳跳地去上班!”
“当年我选择留下来,是最明智的选择,留在这里,一切如愿。三江新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心中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吕俊丽告诉记者,今年,她准备把父母从新疆接过来,与他们一起居住,让父母也一同见证勇立潮头的三江速度。
(四川经济网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