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生态本底 科技赋能 让“绵阳味”香飘全球——写在2023中国(西部)健康食品博览会即将在绵阳举行之际

2023-06-14 21:11:45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魏文红责任编辑:张萍

六月绵阳,将迎来一场健康食品产业的国家级盛会。它将让你知道,飘香的“绵阳味”不止有米粉、肥肠……

6月16日至19日,2023中国(西部)健康食品博览会将在绵阳市举行。这是全省首个抢抓健康食品这一前沿战略引导产业的专业展会。

“绵阳有条件、有基础、有支撑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本次博览会将立足四川、联动西部、面向全国,为全国健康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如是表示,并对绵阳发展健康食品产业具有的“科技要素富集、生态环境优良、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区位交通便捷”五大优势作了充分肯定。

这场以健康食品为“媒”的“双向奔赴”,将全国目光聚焦到这座坚持厚植生态本底的科技之城。绵阳,依托生态和科技这两大核心竞争力,一座健康食品产业名城正加速崛起。

一地供全国

厚植生态本底,筑牢健康食品之基

6月,行走在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只见一行行绿油油的麦冬长势喜人,麦冬地里还种着一排排玉米,正挂着鼓鼓的玉米棒,不少农户还同时套种了苦瓜、豇豆等藤蔓作物。

作为四川知名的农业大县,三台的这个“种养循环”项目,依托生猪、麦冬两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开展“药、粮、菜”复合种植,在麦冬地里配套种植玉米、藤蔓蔬菜,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此基础上,玉米作为生猪饲料,生猪的粪便通过“畜禽粪污”项目输送到田间地头作为有机肥料,形成“粮不愁销、猪不愁喂、低碳环保”的“大生猪产业循环”。

位于三台县的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

种养方式更加绿色的同时,麦冬的品质也更高了。“三台县有6万亩麦冬地,年产量近1万吨,占全国麦冬产量的70%,占全国出口量的80%。可谓一地供全国。”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龙介绍,绵阳独特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让绵阳麦冬的品质更出众。“加上今年行情好,预计一亩地麦冬农民能收入3万元。”

绵阳的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不仅体现在麦冬等产业的发展上,更体现在近年来农牧食品产业的持续做大做强,不断从绵阳辐射四川、西部,并走向全国。

铁骑力士集团,是生长于绵阳市的本土企业,从单一的饲料加工厂发展成为集饲料、育种、食品、生物工程为一体的现代农牧食品集团,在全国建有151家分(子)公司,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100强企业等多项荣誉 。

优质的生态、绿色的种养和加工模式,让绵阳健康食品产业持续保持竞争力。

绵阳的生态环境到底有多好?一组数据可以说明:绵阳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国生态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森林覆盖率、国土绿化覆盖率分别达56.13%、70.5%,而且绵阳还有418只野生大熊猫、占全球的22.4%,被誉为“野生大熊猫第一市”。绵阳年平均气温为17.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9%,还有5000余米的海拔高差,这些自然条件为优质农牧产品的生产赋予了良好的生态本底。

绵阳的农业资源有多丰富?也有一组数据证明:绵阳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拥有1个国家级蔬菜良繁基地县、3个国家级制种大县、3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全市常年存栏纯种猪超过3万头,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前列,同时,绵阳绿色有机农产品非常富集,“三品一标”农产品超600个,具有品种多、产量高、无污染、品质好的特点,这些农产品为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料上的保障。

“掌握健康密码”

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拥有省级、市级两个健康食品产业园区。“科技强市”为健康食品产业赋能,绵阳在众多食品产业细分领域掌握了健康美味的核心科技。

位于梓潼县的省级健康食品产业园

从市区驱车一小时来到位于梓潼县的省级健康食品产业园,在园区圣迪乐养殖基地,记者探访了其高品质鸡蛋的全生产过程。6月骄阳似火,鸡妈妈们在鸡舍里惬意地享受着空调般的阵阵凉风,吃着精心配置的营养餐,还有AI机器探头定时“体检”,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

圣迪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圣迪乐饲养的是德国引进的高产、高抗病力的罗曼粉蛋鸡,其核心的技术主要有严苛的生物安全防控,自主研发的高营养配方食粮,恒温恒湿、洁净卫生的环控技术等,最大限度减少了母鸡生病几率,从而实现产出鸡蛋的健康、安全、营养。加上全自动洁净生产线和冷链物流系统,圣迪乐实现了从种源控制到蛋鸡养殖,再到蛋品加工直至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全流程自主可控、安全健康。同时,母鸡通过生物富集性的特点将食物营养富集到鸡蛋中,专业的营养配方师通过科学的食粮配方,加入亚麻籽、蔬菜等,成功让母鸡产出omega-3鲜蛋,所含营养物质丰富,包含亚麻酸、DHA等营养元素,并通过NSF可生食和无抗生素双认证。相关技术获得省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还得到北京神飞航天应用技术研究院的认可并建立联合实验室,圣迪乐因此也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

绵阳特色食品

“我们的鸡蛋在市场反馈很好,满足了消费者高端化、多元化的需求。”圣迪乐工作人员说,现在圣迪乐在全国有17个养殖基地,养殖规模排名全球第十二位,中国第二位,在全国高品质鸡蛋市场占有率67%。

第26届中国快餐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绵阳)米粉节在绵阳举行

依靠核心科技打入全国甚至全球健康食品市场的企业,绵阳还有很多。光友薯业自创立初期就靠发明“无明矾粉丝”,发起了方便粉丝行业的健康革命,如今,公司以健康为中心打造产品线,通过技术攻关推出以红薯、马铃薯、大米作为原料的四大薯类健康主食,讲究的是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每日摄入薯类食物的推荐,以及“粗粮+细粮+杂粮”的健康组合。

“如今,人们从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更注重健康。”四川光友薯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邹光友认为,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当下,健康食品是消费趋势,也是食品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绵阳特色食品

走进绵阳市健康食品(三台)产业园,道路两旁中国麦冬大健康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中国西部食品包装产业园等“园中园”招牌格外亮眼。

绵阳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的蓬勃动力,背后是优质生态与科技创新发挥的“乘数效应”。目前,该市食品产业共建立了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技术中心和1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

瞄准千亿赛道

全域动员打造健康食品之城

“健康食品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没有天花板。”绵阳市委、市政府发展健康食品产业决心大、行动快、目标明、方向清:明确将食品产业列入全市4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并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绵阳食品产业“一核两翼三带”布局,推进食品产业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 

一张覆盖全域的健康食品产业蓝图正在绵阳大地上展开。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江油市为“一核”,发挥经济社会和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全国知名的食品饮料制造创新基地;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在“东南翼”,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建设全国重要的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北川县、平武县在“西北翼”,立足生态优势、民族特色、乡村振兴要求,建设四川重要的民族特色食品饮料产业基地。同时,形成三个产业带,包括北川-平武精制茶产业带,涪城-江油优质白酒产业带和安州-北川魔芋加工产业带。

绵阳市健康食品产业布局图

一面抓产品,一面抓品牌。绵阳坚持把打响绵阳品牌作为拼经济、搞建设的重要抓手,鲜明提出“绵阳品牌、中国品质,让世界爱上绵阳造”,创新开展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三推”活动。其中“绵品出川”通过开展特色产品推销,组织企业优选特色产品,集中赴外推介,拓展市场销售网络,打响绵阳品牌。

2022年6月以来,组织企业先后走进厦门、东莞、苏州、佛山开展“绵阳造”产品展示展销、产销对接、直播带货等活动。活动期间,“绵阳造”健康食品尤其受到当地市民和采购商的青睐。圣迪乐omega-3鲜鸡蛋、醉国色牡丹籽油、麦冬饮料、魔芋制品、桑叶茶等健康食品,营养丰富、口感美味,在“绵品出川”活动期间与当地企业签订购销协议,销往全国各地并进入海外市场,在更广范围叫响“绵阳造”,飘香“绵阳味”。

“绵阳造”特色食品参加“绵品出川”活动

绵阳是四川乃至全国健康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食品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和安全生产等五个方面开展了系列的工作,扎实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省食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555亿元,居全国第三;实现利润总额1154.8亿元,占全国的20.1%。

如今,趁着2023中国(西部)健康食品博览会的“东风”,绵阳立足四川,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健康食品为抓手,理顺机制、打通堵点,集聚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五市战略”合力,扎实推动食品饮料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成效日益显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未来,将有更多的“绵阳味”飘香全国、迈向全球,持续擦亮“中国食品制造强市”金字招牌。

(四川经济网记者 胡敏 张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