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观点 >新闻详情

李后强:四川中部走出“困境”实现“崛起”已有方略

2023-06-19 14:18:09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


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支持自贡、遂宁、内江、资阳等四市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动四市特色发展。到2027年,产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基本建成产业发展新高地,成为成渝地区现代化建设活跃的新兴增长极。

对此,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科院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表示高度关注,他告诉记者,这个《意见》在学术界被称为四川“中部崛起”方略。

在李后强看来,该《意见》对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突破发展瓶颈、抢抓新机遇为中部崛起贡献功能等,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微信图片_20230619132149.jpg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科院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

说发展困境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共同问题

当前,成渝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李后强表示,当前,成都、重庆双核极化效应、虹吸效应不断增强,扩散效应、溢出效应发挥不够,成渝中部地区与核心城市之间差距不断拉大,成渝地区呈现“中部塌陷”格局。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应当聚焦中部城市的短板谋发展,突破成渝地区发展“中部困境”,实现“中部突围”,为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对于自贡、遂宁、内江、资阳而言,相较于成都、重庆等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区位优势没有得到高效转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是四市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其中,以盐业和化工产业为核心的自贡产业结构单一;而1985年才正式建市的遂宁,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交通不畅;内江曾以“甜城”著称,糖业一度称甲天下,又在改革大潮中走向衰微;资阳体量较弱,本就是成渝中部的“塌陷区”。

数据也能佐证——翻开2022年四川21市州GDP数据,四市排名最靠前的内江排到第10位,自贡、遂宁紧随其后,而资阳的排名在第17位。在李后强看来,可以说,虹吸效应的持续加剧,让中部塌陷的城市发展日益艰难。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都有交通上的区位优势,但由于地处两大极核城市的中间,面临着被“撕裂”的可能,区位优势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往的格局是,成都凭借背靠青藏高原,向西辐射云南、青海、西藏等优势,成为西部人才与物流的重要枢纽结点城市;而重庆靠近四川盆地东侧,依托长江,向东发展,广泛联络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力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李后强表示,两个极核城市一东一西,使得中部城市面临经济体量与质量双提升的压力。特别是高速、高铁贯通后,过去可以留在这些城市的要素,一晃而过,都去了重庆、成都,快道负效应突出,这是“中部塌陷”的重要原因。

看发展路径

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是成都、重庆两个核心城市,处于成渝双核之间的中小城市发展也至关重要,对此李后强强调,应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将“中部塌陷”变为“中部崛起”。

“2019年11月12日,我在第九届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上作主题报告时,就曾提出上述观点。后来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成渝双城五论》著作,也专门讨论了这个大问题。”在李后强看来,以自贡、遂宁、内江、资阳为代表的城市,是由“中部塌陷”转向“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

李后强认为,从上述四个城市的禀赋来看,可以说是各有优势。自贡、遂宁、内江、资阳自然条件、发展基础、经济地理等优势突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实施中可以承担支点作用、中坚力量,完全有条件担负起破解成渝中部塌陷的重任,占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C位”;但在具体的发展中,也要甘愿做配角和陪衬,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发挥好“成渝中点、内外融通”优势;同时,要努力治疗“丘区综合症”,就是“土地供给碎片化、人均资源少量化、地上无优势特产、地下无金贵矿产”等问题,学会借势借力发展,自然不足人工补、优势不足融合补、特色不足创新补,敢于无中生有、从0到1,两边牵手、两头在外,化平凡为非凡、化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实现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

博弈协同

实现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

事实上,“中部塌陷”并非只是四川的困扰。就“中部塌陷”而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给中部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红利,近些年来已经有崛起之势。

李后强表示,如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完成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四川、重庆两地政府如何构建协同互动、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对此,李后强提出:“我们或许可以从博弈论中获得启示。”

“成渝两地竞争态势主要表现在发展战略、发展实力、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两地政府开展竞争、博弈的重要策略就是出台优惠政策尽可能集聚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充裕的资本。”对此,李后强提出,“零和博弈”竞争策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没有出路的,构建协同互动和共建共享合作机制的“双赢博弈”才是理性的和必然的选择。

其中,李后强强调,差异协同是关键,细分市场是手段,科学确定GDP值和税收的分配比例,建立跨区域联合决策机构、充分听取人大代表及各方面意见、取得上级领导或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是可选择路径。

李后强还表示,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解决“上热、中温、下凉”的合作困境,要设计让底层企业赚钱的项目,让骨干企业成为协同互动的主体,努力释放各类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产业布局上,要充分考虑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空间链等延伸扩展问题,在成渝两地“建圈强链”中四市要尽快补链、延链、扩链、壮链,这点很重要。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