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遂宁经开区:企业“手拉手” 合作“链”未来


6月28日,遂宁东旭阳光国际大酒店3楼金色大厅内,一场别开生面的供需对接活动让来自市属国有企业及控股公司、遂宁经开区电子信息企业、遂宁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理事单位、金融界企业等代表汇聚一堂。讲产品优势、亮产业布局,把企业供需摆在桌面上……这场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供需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了一条产业链合作的桥梁。

借供需对接活动东风,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大中小企业“手拉手”,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互通有无,开创了本土企业上中下游配套合作新模式。

遂宁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供需对接大会

搭建平台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近年来,遂宁经开区抢抓东部产业转移历史机遇,“无中生有”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从“切薯片”到“切芯片”的“绿色崛起”,成功吸引普思电子、志超科技、立讯集团、康佳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已拥有电子信息企业近200家,形成了配套成渝、服务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产业因聚而兴,企业因聚而赢。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的大背景下,遂宁经开区深刻地感受到,供需对接、抱团奋斗是企业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底气。因此,遂宁市电子信息产业联盟顺潮而生。

“电子信息企业只有通过优势互补、集聚发展,把产业链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充分衔接起来,才能做大‘朋友圈’、做优‘生态圈’,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实现企业发展壮大、链条安全稳定。”遂宁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任常菊一语道出了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供需对接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引进第一家电子信息企业以来,遂宁经开区历届班子坚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信心,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历经16年,已成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也是全省链条最为齐备的专业化园区之一,PCB产能居西部第一,正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的6英寸集成电路生产基地,西部最大的PCB制造基地。  

任常菊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用政府“有形的手”紧握市场“无形之手”,让众多具有强烈合作意愿的企业在这里,面对面找机会、谈项目、谋合作、促共赢,齐心协力提升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配套水平,全力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质升级。

双向奔赴

变供应链为“共赢链”

补链延链强链,供应链如何变成“共赢链”?这不仅是遂宁经开区不懈努力奋斗的方向,更是电子信息企业实现突围加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今年,抢抓“双循环”战略发展机遇,位于遂宁经开区欧美产业园的四川省飞帆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帆泰”)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盯国际国内市场,布局“触摸设备”新赛道,让企业与遂宁相关电子信息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比起竞争,企业之间更多的是合作。”飞帆泰总经理刘福兵说,目前公司已经和英创力、立讯精密、曾特纳等遂宁经开区本地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还将加强与凡立美的深度合作,在打造智能公交站台等公共交通领域上下功夫。“智能公交站台样品已经研发出来。产品投用后,有望增加公司5000万元的产值。”  

打通本地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本地企业配套合作的交流对接合作空间更加开阔。在与会企业看来,“上游企业+下游企业”“链主+链属”的供需对接,更大意义在于构建起多方共赢的产业链生态。

作为供应链受益的企业之一,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艾克华告诉记者:“我们能为飞帆泰提供PCB产品,同时又需要购买利普芯、广义微的mos芯片,曾特纳的结构件以及立讯精密的连接件等,园区企业实现了‘双向奔赴’,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抢占市场。”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蜂巢能源科技(遂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云,他表示,本次活动搭建起政企沟通桥梁和重点产业供需对接平台。利用平台,企业将进一步在正负极材料、电碱液、电池模组pack、BMS电池系统等领域寻求合作伙伴,不断扩大“朋友圈”,形成企业在遂宁本地供应互融互通新局面。  

借力供需对接活动,企业“手拉手”实现协同联动、竞合共生、良性循环,越来越多落户遂宁经开区的大中小企业在全力拼经济的大潮中,进入产业链、供应链互通互融快车道,在“双循环”中扬帆远航。

(梁惠 四川经济网记者 张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