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作者李后强在2023宽窄哲学研讨暨成果发布会发言
宽窄是二进制(1与0),属于布尔代数,是历史发展观和事物演化方式。在抽象代数中,布尔代数(Boolean algebra)是捕获集合运算和逻辑运算根本性质的一个代数结构,是英国数学家G.布尔为了研究思维规律(逻辑学、数理逻辑)于1847和1854年提出的数学模型。所谓一个布尔代数,是指一个有序的四元组〈B,∨,∧,*〉,其中B是一个非空的集合,∨与∧是定义在B上的两个二元运算,*是定义在B上的一个一元运算,并且它们满足一定的条件。布尔代数是以布尔值(或称逻辑值)为基本研究对象并以此延伸至相关研究方向的一门数学学科。布尔值有两个,真(用1表示)和假(用0表示)。布尔值的运算是逻辑运算,如: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异或,同或等等,还有一些重要概念如最大项、最小项、卡诺图、反演律、吸收律之类。最简单的布尔代数只有两个元素 0 和 1,用于电路设计, 0 和 1 代表数字电路中一个位的两种不同状态,典型的是高和低电压或者开与关。布尔代数运算规则比较特殊,比如,1、结合律:(a+b)+c=a+(b+c);(a·b)·c=a·(b·c);2、交换律:a+b=b+a,a·b=b·a;3、分配律:a·(b+c)=(a·b)+(a·c),(a+b)·c=(a·c)+(b·c);4、吸收律:a+a·b=a,a·(a+b)=a;5、幂等律:a+a=a,a·a=a。等等。这些是研究宽窄哲学的数学基础。宽(开、真)就是1,窄(关、假)就是0,由此构成计算机的语言体系,是现代化的基底,数字化的源头。宽窄是元概念,也是“元宇宙”。从本质上讲,宽窄学就是符号动力学,就是布尔代数。
2017年四川省社科院与四川中烟联合建立宽窄哲学研究院,由此拉开了宽窄哲学研究的大幕,至今6年,已经成功举办多次研讨会和两届宽窄高层论坛。六年来,在基础理论上有创新,在应用研究上有拓展,在生产实践上有突破,尤其是经济效益非常显著。2022年双方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的协议书,推进“宽窄之道”向“宽窄之用”转化,这是在新起点上的深化升级。
今天的会议具有战略意义,是历史标点、里程记号,将会被记入史册,历史将会永远记住今天,参会的每个人都会成为宽窄发展历史的见证人。一个会议成功的标志,不是有多少人,而是有哪些人,不是看在什么地方,而是看说了什么话题,有哪些新观点、新论据、新发现、新突破。2023宽窄哲学研讨暨成果发布会,以“道”致“用”,突出宽窄哲学的实践智慧,成果丰硕,氛围浓烈,具有高视角、高能级、高金量、高效率、高品位的特点,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学术会议。
李后强被聘为“宽窄学首席战略科学家”
大道至简,宽窄就是大道。宽窄既是道理,又是道路,还是道法,更是道德。如同圆周率π、自然对数底e、虚数单位i和普朗克常数p等宇宙普适常数一样,宽窄概念会被历史牢记。宽窄就是天演,由创世奇点到今天的宇宙,进化走过的是循环反复的宽窄道路;宽窄就是生命,从受精卵到成人再到死亡,无不充满宽窄变换,生死就是宽窄;宽窄就是艺术,所有的创作,从笔画到图画,从文字到文章,都是宽窄演化;宽窄就是心态,就是开心。在宽窄词汇中没有“难题”二字,一切难题都是伪命题,难在心结没有打开,打开心结一切不难。宽窄就是诗歌。有著名诗人说,诗人是在宽窄之间游走,既要上天又要入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深入群众,张弛有度、收缩有方,善于夸张、敢于想象,不讲逻辑、不讲词性、不用成语,把第五段文字搬到第二段,反而更有诗意和韵味。时间是宽窄,空间是宽窄,能量是宽窄,信息是宽窄,大小、长短、强弱、明暗、正反、阴阳、浓淡、新旧、高地、粗细、松紧、多少......什么都是宽窄,世界的本质就是宽窄。书写宽窄、音乐宽窄、生活宽窄、做人宽窄、做事宽窄,行走宽窄之间,人生尽欢颜。学习了宽窄,就会通透、潇洒。
人生处处有宽窄。宽窄是心理学、境界学、品德学、康养学。宽窄之间、潜力无限、活力无限、机会无限。热是分子无序运动,运动越剧烈越热,运动越慢越凉。宇宙有明物质、暗物质,有实空间、虚空间,明实为窄,虚暗为宽,元宇宙就是虚实融合,宽窄样本。用“宽窄”,看世界,品人生,悟大道。
宽窄在心,宽窄在蜀。宽窄学发源地在四川成都。世界与四川也是宽窄问题。只要心宽了,处处是美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万事皆顺。在未来,宽窄研究要与逻辑学、大数据、元宇宙、拓扑学、动力学、素数论、合成学、复变论、健康学、长寿学等深层结合,建立宽窄逻辑学、宽窄天演论(进化论)、宽窄循环论、宽窄生命论、宽窄经济学、宽窄家教学、宽窄党规学、宽窄幸福学等新型交叉学科,实现宽窄学发展的新跨越。
让我们高唱宽窄之歌,从宽处着眼,从窄处入手,由窄到宽,奔向美好未来!
(作者李后强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四川大学物理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本文为他2023年7月13日在“2023宽窄哲学研讨暨成果发布会”上的发言,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