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松潘:“文旅+”深度融合建最美古城

2023-07-15 10:09:2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郑红梅校对:魏文红责任编辑:杨璐


四川经济网阿坝讯 (记者 严易程 文/图)“壮丽辉煌七十年 感恩奋进新阿坝”。为充分展示阿坝州建州70周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性变化,连日来,中央、省、市等29家主流媒体齐聚阿坝州开展主题采访活动,近距离感受“熊猫家园·净土阿坝”,用笔触和镜头,讲述阿坝故事、传播阿坝声音、唱响阿坝旋律。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阿坝州东部,古名松州,是连接川、甘、青三省的管钥之地,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和四川省西部旅游黄金路线的中心位置,是岷江和涪江发源地、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以藏、羌、回、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为历史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

52609a8a0126f0379538eae3bf9dd88

川西门户

阿坝州建州70年来,松潘县在生态保护、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族团结、基础设施、民生服务、产业转型等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崭新成就和显著变化。现如今,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53年的722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29.19亿元,产业结构由初期的“二一三”型转变为“三一二”型,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当前,随着毕业季和暑期的到来,松潘县再度迎来旺盛的旅游人气。7月13日,记者在松潘看到,不少前来旅游的游客除了在松州古城内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外,还走进松潘乡村体验了别样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

农区变景区  让美丽乡村成为新“靓”点

走进松潘县镇坪乡麦吉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干净宽敞的乡村旅游道路和错落有致的羌式民居,湍急的岷江穿村而过,村道两旁的蔷薇花正迎来第二次绽放,一股宁静质朴的乡村气息令人沉浸其中。

DJI_0729

俯瞰麦吉村

麦吉在羌族语言中意为羌族人民居住的幸福吉祥之地。“立足古羌文化传承与发掘,我们在整村推进上保留乡土气息,在文化打造上融入古羌元素,将景观化打造与基础设施提升相结合,从而推进了“园林式”村庄打造。”镇坪乡乡长余晓霞说,村庄离县城近、民族文化浓厚,依托本地深厚的羌族民俗文化和自然观光资源,选择在闲置农房改造上下“先手棋”,打造极具羌韵羌风的特色名宿,既突破了麦吉村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还盘活了闲置资源,实现了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双赢局面。

从农区实现景区的蜕变,对于麦吉村村民吴金贵而言是他从来没想过的。如今,麦吉村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吴金贵看来,吃上“旅游饭”已经近在咫尺。“从环境恶劣的高半山迁移至现在交通便利的岷江河畔,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村子就像花园一样。”吴金贵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DJI_0733

“园林式”般的麦吉村

抢抓发展机遇,构建全域旅游。麦吉村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投资建设了观景平台、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恢复了松茂古道沿线关键节点茶马古道遗址遗迹,打造了一批民宿、土特产店、民俗风情体验馆等乡村旅游设施。同时,立足丰富的土地资源,围绕“农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将种植出的农产品,通过线下销售和网上销售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打造了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逐渐成熟,实现了高半山的“贫瘠土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沃土”的蝶变。

不仅如此,松潘县川主寺镇安备村作为岷江源头第一村,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安备村坚持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并行,积极探索“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产业模式,也走出了一条旅游兴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片1

岷江源头第一村

安备村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草畜不平衡、超载过牧,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随着九环沿线旅游经济兴起,安备村意识到必须要守住“绿水青山”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才有将来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我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了推进草畜平衡、减畜减载,植树造林,恢复荒山荒坡,护林防火,保护森林草原资源以及水源保护等工作,生态也越来越好。”川主寺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得以好转,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率逐年增加,为安备村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基础,也让乡村旅游迸发出了新活力。

近年来,松潘县通过保留地域特色、生态风貌、民族风情,打造出了一条串联各景区景点的独特民俗风景线,构建了“全域、全时、多元”的生态文化旅游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截至目前,已建成上磨村、牟尼沟村等10个精品旅游村寨,完成了17个乡镇的25个特色微景观打造,形成了集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乡村亲子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品,深受各地游客喜爱。

魅力变动力  让厚重历史成为新“起”点

一直以来,松潘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元素。作为一个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千年高原古城,该县以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国内,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沉浸式的实景历史舞台剧等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神龙破墙而出,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行走在松州古城内,一出精彩的大型边塞沉浸式实景历史舞台剧《瓮城传奇》正在此上演,引得观众纷纷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现在正在演出的就是我们打造的大型边塞沉浸式实景历史舞台剧《瓮城传奇》。”松潘县文体旅游局局长车铃说,《瓮城传奇》以壮阔的松州历史为背景,以数字科技为手段,通过炫酷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唐朝时期边陲重镇川西门户松潘的繁华盛景。

DJI_0738

松州古城

据了解,松州古城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同时还享有“川西门户”的美誉。据史料记载,自唐武德元年(618年)在此地置松州,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瓮城传奇》则利用千年松州的古老城墙与悠久的民族文化,融合世界最先进的光影科技与舞台技术,采用全新的科技演绎方式给游客带去了深度的互动体验。

“我们就是想通过创作这样一场颠覆演艺行业、创新古城体验、引领消费场景、弘扬民族和谐文化的视觉盛宴来推动松潘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车铃告诉记者,以前,松州古城以其厚重的历史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驻足游玩,但更多的是过境游客。

如何将游客留下来,也成为了这座千年古城亟待解决的问题。车铃介绍,自2004年开始,松潘县成立松州古城文化开发工作小组,开始建设松州茶马古道和唐蕃文化景点。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对全城街道建筑物进行仿古改造,对古城内的房屋风貌、主要道路进行改造,新建广场、松州茶马互市、唐蕃和亲等处雕塑。同时,还在民宿打造上下功夫,丰富松州古城业态。

0faa4bcaab93a331db04ef2f390cdb3

实景历史舞台剧表演

“全县的民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再到稳步发展,已让越来越多的人悉知并认可,并成为了松潘旅游新名片。”车铃记忆犹新。据悉,2014年至2015年,通过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商家积极投入,松潘县建成了茶马驿民宿集群。茶马驿民宿集群也正式开启了松潘的民宿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截至目前,松潘县共有民宿47家,30余家民宿酒店获评首批阿坝州熊猫标杆民宿,其中,松州古城内就有9家金熊猫标杆民宿。

近年来,生活在松州古城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也努力经营着这座古城,在演绎着独特的民族风情时,还见证着这座高原古城的兴盛和繁荣。在古城边从事旅游行业20余年的李桂蓉对于松州古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现在我们松潘越来越好了,我看到做餐饮、做民宿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店里也有一部分回头客游客,看到松潘的变化,都会跟我分享他们的所见所悟。”李桂蓉说,1999年底,她从成都学习完西餐制作回到松潘经营起了自己的小餐厅,20多年来,接待了众多遍布全国各地的游客。

穿过厚重历史,今日松州现在已是一座繁华的高原现代城市。夜幕降临,古城内华灯璀璨,游人如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领略这座上千年历史的高原古城的风光。

IMG_5795

夜幕降临的古城街道

如今,松潘的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文旅融合正在为松潘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松州古城也成为了集文化、旅游、商贸、会议、学术、娱乐为一体的国内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当前,松潘县正全力构建“四片”发展布局,努力推动产业松潘、文化松潘、生态松潘、平安松潘、幸福松潘“五个松潘”建设,紧紧锚定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激发县域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活力,助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持续做精、做优、做细、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助力全县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惠民、富民的美好愿景正在这座充满千年历史的高原古城逐步实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