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高原古城焕新韵 生态松潘跨千年

2023-09-15 16:50:1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丁晓宇校对:何羽佳责任编辑:黎琦

千年松州(松潘),相约岷江源头,看新景。

9月,川西高原的清晨,一束阳光破云而出,照射在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的“中华第一金碑”——红军长征纪念碑之上,远远望去金光夺目,引得研学、瞻仰的人们,驻足肃穆凝视。

松潘县城全貌  (严易程 摄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松潘,召开了著名的“毛儿盖会议”和“沙窝会议”,为松潘烙下一道深深的红色印记。

距纪念碑直线1公里处,继青藏铁路后,我国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修建的又一条“天路”——川青铁路成黄段穿城而过。

跨越历史长河,这条平均海拔3000米之上的客货共线铁路,通车后将成为川西北地区的一条快捷绿色交通运输通道,填补川西北地区没有铁路的空白。

红军长征纪念碑  (严易程 摄)

值此,松潘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高原古城将走上“一步跨千年”的康庄大道。

铁路线旁,新落成的藏寨错落有致,而藏寨的不远处,金灿灿的青稞田里,农牧民们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

回溯2300多年前,松潘古城因茶马古道交汇,成为南来北往物资的集散地,见证了汉藏和亲,汇聚了藏、羌、回、汉等各民族的灿烂文化。

松潘,素有“一水横来、四路交汇”的美称,是大九寨黄金旅游线的中心位置,也是通往“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和大草原的交通枢纽地。当前,正加快建设川甘青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正加快建设成为绿色发展高地、民族团结进步福地、国际生态文化旅游胜地,“一城两心三地”的和美生态家园新风景也逐步实现。

古城新风貌   民族团结融合 共同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松潘古城北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雕像述说着汉藏一家亲,友好交往、团结进步的美好故事。古城内,随处可见羌族多声部与回族花灯表演,大部分餐馆都标有“清真”字样……在松潘,旅客能够直观感受到“民族融合”的浓烈氛围。

松潘,一个藏、羌、回、汉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团结友爱,多年来共同建设古城,创造了宝贵的民族文化产品,打造了新业态,促进了新消费,让古城焕发了新活力。

今年7月,大型边塞沉浸式实景历史舞台剧《瓮城传奇》在松潘上演,大获游客和本地人的好评。

“演出展现千年松州的古老城墙与悠久的民族文化,融合世界最先进的光影科技与舞台技术,采用全新的科技演绎方式给游客带来深度的互动体验,充分展示唐朝时期边陲重镇川西门户松潘的繁华盛景。”松潘县文体旅游局局长车铃说,舞台剧吸引游客走进古城,民族特色的民宿又让游客留了下来,细品古城风采。

车铃介绍,通过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商家积极投入,松潘建成了茶马驿民宿集群,开启了民宿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通过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以自然生态、民族民俗、康养休闲为核心打造精品民宿,目前,县域内共有民宿47家,培育了30余家民宿酒店获首批阿坝州熊猫标杆民宿,其中,古城内就有9家金熊猫标杆民宿。

松潘古城

在古城边,从事旅游行业20余年的李桂蓉对于古城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当年,松潘的马帮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但是我的店铺接待能力较弱,很多外国游客在这里不习惯饮食。”李桂蓉感慨,经过政府多年的扶持与引导,店铺已转型成为一家国内外游客青睐的“小欧洲西餐厅”。

如今,李桂蓉能够接待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她那不大的小店里,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邮票、照片。

“现在松潘越来越好了,做餐饮、民宿的人越来越多了。许多回头客,看到如今松潘的变化,都会跟我分享他们的所见所悟。” 李桂蓉欣喜地说。

连续举办7届的“古城花灯会”、松州古城以南街延熏门和瓮城为中心的遗址公园再现古城风光、百吃不厌的穹锅馍馍、酸菜面块……

来自松潘文旅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松潘县已接待游客达490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4%,旅游收入实现45亿元,同比增长23.1%。

如今的松潘,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文旅融合正为松潘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

松潘古城也已然成为集文化、旅游、商贸、会议、学术、娱乐为一体的国内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不断加大对松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正有序推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松潘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申报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已递交住建部。松潘将紧扣藏、羌、回、汉多元文化交融特点,发挥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事业中凝聚人心、积蓄后劲的重要作用,完成古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松潘县东塔坪山景区等10个重点建设项目。

“十四五”期间,松潘将投入30亿元,35个关于古城小区提升改造的储备项目即将酝酿启动。

初秋,当带着雪山气息的岷江从松潘古城穿过,江风带动风铃满城作响,城内,是各民族勤劳的身影,城外,是八方纷至沓来的旅客,从古城回望,雪山隐隐可见,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整座古城。

高原新枢纽   围着松潘游阿坝 拥抱“高铁时代”新机遇

88年前,红军长征走过松潘大草原,淬炼出宝贵的长征精神,激励着松潘儿女奋发作为。而今,高铁时代的到来更是为松潘带来了新机遇。

“今年,川青铁路成黄段有望开通到松潘的镇江关站,明年有望全线开通,境内有4个站点。届时,松潘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高原枢纽。”松潘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晏明刚如是说。

松潘思路清晰,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牢固树立产业思维,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三产之间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走好融合发展道路。借力“铁公机”交通优势,依托松潘良好的区位和自然优势,围绕一二三产靶向发力。

国道213、建设中的川青铁路成黄段纵贯南北,省道、县道横穿东西,九黄口岸机场建设推进有序,已开通11条航线......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格局逐步形成,松潘正成为川甘青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高铁、高速公路的开通,给原来只能自驾游的旅客更多的出行选择。松潘成为旅客游览川西北,游览阿坝州的集散中心……”晏明刚展开地图,娓娓道来。

九寨黄龙机场

松潘,作为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和四川西部旅游黄金路线中心位置的旅游名城,是通往九寨沟、黄龙和川西北大草原的交通枢纽。“游客汇聚于松潘,再分散到各大景点,游玩后还将集中回到松潘进行休整,再返回初始的城市。”晏明刚坦言,一聚一散之间,旅客围着松潘游阿坝,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将多次引入松潘。

松潘,准备好了么?

近年来,松潘根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着眼拉伸城镇框架、构筑城镇风骨、培育城镇灵气,出台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县城及川主寺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

同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县城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公共绿地、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构建“内畅外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启动建设九黄机场专用道路、川主寺镇至燕云乡段、草原村至红原阿木乡段、云昌村至上纳咪村段等项目。

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同时,松潘深化旅游市场“十大专项整治”,推动旅游导向型现代服务业提升,不断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高原文创IP,建设文化松潘;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壮大经营主体,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要“月明星稀”,松潘要形成“众星捧月”全域旅游之势——突出黄龙—牟尼沟、松州古城、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三个核心支撑,融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打造古城花灯会、黄龙庙会,规划打造“红色教育松潘环线”教学线路,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开发建设滑雪场、温泉、精品民宿等旅游业态,让游客走入松潘,遍寻精品。

高铁带来游客,也带来货运物流新机遇。松潘正加大物流设施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发中高端文旅商品,把松潘独一无二的绿色、红色、特色资源变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今年,松潘正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松潘之美。

产业新高地   打好转型“攻坚战”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昨天才从若尔盖回来,下周要去红原打一转。大量的贝母和大黄等着我去收购。”9月,阿坝州的中药材到了收获的季节,四川通利荣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洪忙得不亦乐乎。

“9-11月,预计收购大黄鲜货达300吨,今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刘洪指着新采购的烘干设备以及粗加工的生产线设备和中药材检测设备告诉记者,接下来将新增晾晒设备,为精深加工做准备。

四川通利荣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入驻松潘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从事中药材初加工和中药饮片加工,依托松潘县精准扶贫中药材加工基地,发挥在中药材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和销售方面的渠道优势,致力于阿坝州中药材收购加工,助力阿坝州中药材产业发展。

“现在企业正在从粗加工转型为精深加工;同时扩大采购和销售渠道,从原来主要在阿坝州采购、销售逐步扩展为面向成渝地区和国外市场。”刘洪说,公司的转型升级是与松潘县产业的转型同频共振的。

另一边,松潘县生态绿色产业园区内的丹珠梅朵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装袋、封口、打码,工作人员正加紧对产品进行打包装箱。

“公司每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及嘉兴桐乡市签订的采购订单达200多万元。今年,公司还获得成都大运会供应商资格。”丹珠梅朵食品公司负责人白玉飞说,将持续严把产品质量关,把绿色生态的牦牛肉加工成优质高原特产。

依托农业资源,发掘特色农业深加工产品,打造区域优质品牌,这条产业之路在松潘逐渐铺开,并不断拓深。

黄龙景区

松潘县生态绿色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闫永军介绍,松潘拥有16.04万亩耕地,位居全州第一,全县农牧业占GDP比重为21.9%,松潘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和设施农业,建设牦牛、藏红花椒、贝母、高原蔬菜等亿元级别产业园,建成一批高原水果、花卉、道地中药材、优质饲草料、地胡椒等千万级别基地,建设“高原粮仓”,助力“天府粮仓”推动现代化高原特色农牧业升级。

在松潘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统领,推进“5+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基础之上,工业现代化也在同步推进。

今年,松潘将继续做强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坚持农副产品走系列化、深加工路子,打响地胡茶、白羊春茶等区域公共品牌;坚持畜牧产品走精细化、强品质路子,构建牦牛肉、奶制品全产业链;坚持生物医药走品牌化、特色化路子,培育发展松贝、虫草等中成药、中药饮片。

此外,松潘还将大力发展“风、光、水、储、氢”清洁能源、“牦牛肉(乳)、手工杂糖”等农副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产业,实现生态工业突破。

未来,松潘将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好、支撑带动性强的“5+N”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3+N”生态工业、“3+6”旅游导向型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切实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泉。

到2027年,“产业松潘”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亿元级别产业园4个、千万级别产业园6个,成功申报2个农业产业强镇,一产增加值突破8亿元、二产增加值突破7亿元、三产增加值突破3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由中共松潘县委宣传部提供)

(李洋 严易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