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2022年1月13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历史18个月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考古五粮液”一期项目圆满收官,其成果为以“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为主要特征的宜宾多粮大曲酿酒技术和五粮液古窖池群历史年代提前至元代提供了实证,为溯源宜宾乃至中国南方白酒酿造历史提供了线索。
此次在“烧酒坊酿酒作坊遗址”发现上限为元代,主体为明清时期的酿酒作坊,其窖池是多粮大曲酒生产中常见的地穴式窖池,与五粮液古酒坊中延续使用的窖池形态相同。而在五粮液“钟三和”作坊发现的早至明代的灶也与该遗址的灶基本形制相同。考虑到古代商业格局的分布和城市格局的特点,五粮液古窖池群和该遗址应是在同一时期出现和形成,是典型的同根同源同生,基本厘清了从元至清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宜宾蒸馏酒发展历史。
这一发现,不仅将五粮液古窖池群的诞生年代上溯至元代,更说明了宜宾是中国最早进行大范围白酒生产的地区之一,为我国蒸馏型白酒起源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考古实证。
“考古五粮液”是中国酒业考古历史上参与人员最多、运用学科最全、连续工作时间最长、专家阵容最强、发现前店后坊格局保存最好、发掘酿酒遗址要素最全的考古工作。100余位考古人员参与,汇聚了30多位国内考古学和行业顶尖专家,采用多学科协作、科技考古与传统考古结合的方式进行考古研究。在“烧酒坊酿酒作坊遗址”中,出土了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丰富遗物,并发现了明代城墙、清代临街商铺建筑、明清大型市政排水设施等遗迹现象,说明该地点与其邻近的五粮液长发升古酒坊等是宜宾地区较早发展的区域,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项目专家组建议,宜宾要保护好遗址,为中国白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未来展示利用做好准备。目前,“考古五粮液”二期项目正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