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专题 > 酒都宜宾 和美世界 > 五粮浓香 >新闻详情

五粮配方 多粮酿酒最佳方案

2023-09-19 09:53:15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丁晓宇校对:高艳责任编辑:张萍

沿袭4000多年酿酒史、1600多年多粮酿造传统,一代代酿酒大师充分发挥宜宾不可复制的自然生态优势,博采众长,通过无数次科学调试,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的不同风味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向中国和世界献出了五粮酿造技艺,形成了品质卓越的五粮浓香型白酒。

五粮技艺换图.jpg

晾晒红高粱

白酒有香型之分,在浓、酱、清、米四大基础香型中,浓香型白酒是市场占比最高的中国白酒,市场份额最高时占到了整个行业的七成。及至今天,浓香型白酒仍然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宜宾,我国多粮浓香型白酒发源地和核心产区,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诞生了多粮酿造技艺。

当时,宜宾的先民用小麦、青稞或大米等粮食酿制“咂酒”,开启多种粮食酿酒的先河;及至唐代,酒坊用粟米、高粱等四种粮食酿制“重碧酒”;宋代,姚氏酒坊用大米、高粱、糯米、荞子、小米酿制“姚子雪曲”;明代,陈氏糟坊按照“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粱凑足数”的比例,酿制出“杂粮酒”,五粮酿造技艺基本成型。

图片2.jpg

五粮酿造技艺绝不仅仅是五种粮食的简单聚合,二是取高粱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香、糯米产酒纯甜味浓、小麦产酒曲香悠长、玉米产酒喷香尾甜,通过无数次科学调试,最终“荟萃成醇”。

沿袭4000多年酿酒史、1600多年多粮酿造传统,一代代酿酒大师充分运用宜宾不可复制的自然生态优势,博采众长,通过无数次科学调试,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的不同风味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向中国和世界献出了五粮酿造技艺,形成了品质卓越的五粮浓香型白酒。

我国第一位白酒博士、江南大学原副校长徐岩,带领团队通过科学、系统、定量的方式,对浓香型白酒的配比进行了深度研究。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曲、温度、发酵设备条件下,不同粮食种类配比酿造出的白酒风味区别很大。和单一粮食酿造相比,多粮酿造形成的环境更好、风味成分更丰富。同时,对比研究单粮、三粮、五粮酿造体系,发现五种粮食的组合是最佳的。

高粮为先翠屏区.jpg

高粮为先

而作为宜宾产区的龙头,五粮液集团对五粮酿造技艺的研究走在了行业前列,特别是强化关键微生物菌种资源保护与挖掘领域,在发酵机理、健康因子、风味物质等为核心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许多成果填补行业空白。

“目前,我们在五粮液酒中发现有超3000种化合物,包括环二肽类、萜烯类、有机酸、酚类等众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其中对浓香型白酒风味有重点贡献的有700多种。”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中国酿酒大师、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顾问赵东说。

赵东表示,五粮液传承逾千年的五粮酿造技艺,酿造配方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经过一代代酿酒师的反复实践,才最终形成五粮液的成熟配方。比如五粮液早期使用荞麦,但因其去壳不尽,易使酒产生苦涩味,后来采用小麦替换了荞麦,又经多次科学的配料实验,对五种粮食的配比做了精细的调整,终于形成五粮液的现代配方。

“五粮酿造技艺绝不仅仅是五种粮食的简单聚合,而是取高粱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香,糯米产酒纯甜味浓,小麦产酒曲香悠长,玉米产酒喷香尾甜,通过无数次科学调试,最终‘荟萃成醇’,将五种粮食的风味融合为一,又使每种原粮的优点得到充分激发。”赵东说。

中国酿酒技术、宜宾酿酒史演进时间轴

新石器以前(距今10000年以前)

模仿自然发酵酿成含酒成分饮料

新石器时期(距今至少5000年)

人工制曲蘖用于谷物和水果酿酒

公元前2000多年

出土文物证实宜宾出现人工酿酒

夏 商 周秦

宜宾先民僰人向周王室进贡窨酒

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

宜宾建城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宜宾出现多粮酿酒技艺

重碧酒

姚子雪曲

宜宾大量出现“前店后坊”式酿酒糟坊

1892年

现代酿酒工厂出现

1909年

五粮液得名

新中国成立

(文字来源:中国酒史研究中心)

五粮酿造技艺发展史

南北朝时期

宜宾的先民用小麦、青稞或大米等粮食酿制“咂酒”。

唐代

用粟米、高粱等四种粮食酿制“重碧酒”。

宋代

姚氏酒坊用大米、高粱、糯米、荞子、小米酿制“姚子雪曲”。

明代

陈氏糟坊按照“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粱凑足数”的比例,酿制出“杂粮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