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面对后车加塞、电动车“鬼探头”等“道路杀手”,车主能够精准灵活地避让;
实现自动转向、自动识别红绿灯,“聪明”的车成熟应对行人与车混杂的路口;
无人车定时保洁、无人售卖车精准配送、无人物流车按时配送;
……
10月14日,由中国通信学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国际车联网技术大会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会在成都召开,现场车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惊喜层出不穷。本次大会以“蓄势谋远,车联未来”为主题,围绕前沿技术、产业应用、生态系统等多个维度,剖析车联网技术与产业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敬茂明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什么是车联网?据了解,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今年以来,社会对车联网行业关注度不断提升,各地加快相关产业布局。
看趋势:
车联网产业“驶”向万亿级产业赛道
“车联网涉及到汽车、通信、交通、基建、服务、数据等多个大型产业链条。在刺激投资消费、出口方面具有极强的拉动效应,是带动经济的万亿级的产业引擎。”会上,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表示,当前我国已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中取得重大的突破,而车联网将成为下半场国际竞争的焦点。
业内人士称,车联网不仅是一个新赛道,更是一个大赛道。它的上游包括感知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及通信系统,中游则是整车厂、终端设备和软件开发,下游则包括通信和网络运营商等等。
四川已步入车联网这个大赛道。
“我省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产业链上下游加速聚集。”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敬茂明说,全省现已聚集了中国信通院、中国汽研、中国电科、国汽智端、华为、大华、希迪智驾、西门子、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国内外头部企业,开发了智能座舱、无人矿卡等优质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多种场景,远销欧洲、蒙古等地。
据悉,下一步,四川将更加致力于推动“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协同发展,力争到2027年实现车联网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看应用
构建“云、网、路、车”协同
近年来,四川车联网相关政策陆续发布加速车联网产业落地,在这股浪潮中,四川电信-西南交通大学先进交通应用创新中心持续投入相关资源和技术力量,打造天翼智驾一体化平台,构建“云、网、路、车”解决方案,为车联网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该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天翼智驾”是中国电信车路云网端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可用于交通行业各类标准及自定义场景。通过中国电信5G网络,将路侧和车端数据实时汇聚到天翼云,为设备运维、路况监控、车辆智驾提供高效可靠的AI算力支撑。其中,路侧终端设备和车载终端设备可采用低功耗、便携式安装的设计,极大的方便一体化平台的推广和部署。
与会嘉宾会前参观企业新产品
上述负责人举例说,现在城市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天翼智驾”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这个问题。依托高精地图、多传感器融合、目标检测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天翼云算力精准分析行程范围内车辆行驶数据,可以有效分析周围车辆的行驶意图,提供行驶最佳方案,大大提高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据介绍,我省还围绕高速领域打造了多个车路协同示范应用场景,特别是建成了国内首条全线覆盖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公路——成宜高速,通过对异常停车、大雾天气等影响交通出行的事件进行识别和智能决策,并将实时感知的信息精准下发到车端,助力全线交通事故数量下降约60%。
“抢滩车联网新赛道,离不开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敬茂明介绍,四川推动成都市进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现已完成约550个路口智能化改造,建成6200余个智慧多功能杆,部署了约8万个通信路侧单元,初步构建了“车、路、云”协同的车城网。同时,高标准建成了包含200余种模拟测试场景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项目,打造了集标准制定、检测检验、示范应用、国际合作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下一步,四川将持续加强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努力突破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车用传感器、人机交互、高效实时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更加安全、智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多应用场景,推动“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四川经济网记者 刘婕 鲍安华 实习记者 谭凯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