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全国知名作家丹巴行|甲居藏寨:“最美乡村”演绎美的“三重奏”

2023-10-27 23:53:1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董豆豆责任编辑:张萍审核:张瑞灵


拍摄、剪辑:贾颜菱  程磊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 李露萍/文 乔薇/图)10月27日,“全国知名作家丹巴行”主题采风活动第二天。秋日暖阳洒满河谷,从县城沿大渡河驱车约20分钟,来到了有“中国最美乡村”美誉之称的“甲居藏寨”。作家们走进甲居藏寨,走访了红五军政治部旧址、特色民宿和丹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深入了解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情况。

QQ图片20231028130321.jpg

“全国知名作家丹巴行”主题采风活动走进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藏寨及民俗风情特色尤为突出。作家们一边行走一边与当地居民交流,感受甲居藏寨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山峡谷间奏响“美”的三重奏。

QQ图片20231027233903.jpg

洒落在彩林中的甲居藏寨

美在深情厚谊。在位于甲居镇甲居二村的红五军政治部旧址,一座用于储存粮食的组合碉房,作家们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丹巴建立红色政权及藏族人民支持中国革命的历程,在他们简朴的会议室、居室和墙上留下的射击孔中感受那段英雄岁月。“甲居藏寨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还留存着红色基因。”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监事长宋波感慨,来到这里不禁为红军在此驻扎的艰苦而感叹,为当地土司和藏族民众与红军间的深情厚谊而感动。

美在安居乐业。近年来,丹巴县民宿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已有500多家民宿,其中200多家在甲居藏寨。随后,作家一行来到两家民宿了解经营状况。宝生居民宿老板格绒介绍,2000年,宝生居刚开始营业时只有6间客房,现在利用网络平台变成“网红民宿”,不仅规模扩大、订单激增,收入也翻了番。不远处的甲居三姐妹精品民宿也由最早的一家店扩大到三家。不久前丹巴县还印发了《丹巴县民宿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规范民宿产业发展标准,及时兑现民宿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目前,累计向85户民宿发放补助资金356万元。

美在文化传承。在丹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生动展示了丹巴石砌技艺、服饰、刺绣和腰带编织等特色工艺,展览馆楼下还建起了实训基地,依托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名匠工作室等开设服装制作、黑土陶制作技艺、画匠、歌舞表演等十余个具有嘉绒藏族文化特色的工种。

QQ图片20231027233921.jpg

云雾缭绕的甲居藏寨犹如人间仙境

甲居藏寨的美说不完,数不清,每位来访者都有独特的感受。

“甲居藏寨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宜居之地,一个让人恋恋不舍的仙境。”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如此评价。他说,仰望山上的云雾仿佛天边的帐篷,其下直至溪流。走在色彩斑斓的大地,如攀登天梯又如行至幽径,每一个曲折,都是入梦的仙境。在这里,不仅能体会到当地人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还能感受到无数来自世界各地游客追求的纯真自在。

对于甲居藏寨未来的发展,宋波认为,在发展与保护中寻求平衡,尤其要注重保其“本色”。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犹如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很符合世人对世外桃源的想象。这里藏族文化历史悠久,有独具一格的古石碉楼,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特色独具。在这里找到文化与历史交融点,就能真正“读懂”甲居藏寨。“读懂”了,对其感情会更深厚,对这片土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对这里的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

被甲居藏寨的“美”吸引而来的人还有很多。

记者一路上遇到来自北京、重庆等各地的游客。不少甲居藏寨的居民摆起了小摊,卖起了家乡的土特产,苹果、石榴、花椒、菊花茶这些“好山好水”滋养出的“人间美味”,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购买。“我家就住在对面山坡上。”在观景台售卖土特产的安初拥中今年51岁,她指着对面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洒落在彩林中的一座座藏式楼房,告诉记者,她从出生开始就居住在这里,她说,“这几年变化大着呢!到这儿旅游的人多起来,都夸这里非常漂亮,我们也觉得很高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