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探寻岷江·名家谈|凸凹:岷江水,定人定城也定酒

“太神奇了,真的是太神奇了!”

即便出生于都江堰,纵使写过《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水房子》等多本有关李冰和都江堰的书,但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凸凹每次见到都江堰,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

“岷江从弓杠岭流下来,吸纳黑水河、杂谷脑河等水源,又经过很小的峡口后,如同一匹野马突然冲向成都平原。但偏偏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如同驯马场一般,能将‘岷江’这匹脱缰的野马驯化成温顺的耕牛。”站在都江堰的宝瓶口,看岷江水滚滚而过,凸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都江堰的神奇之处。他说,精通水利治理的李冰在观察岷江之后,确定了“堵不如疏”的都江堰建设方略,用引流的方式将岷江分为内江、外江。至此,内江水引流,用于灌溉,外江水分流之后,汛期再难成洪灾。

顺着凸凹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宝瓶口。“如果说都江堰整体宛如一个驯马场,那宝瓶口就更像一杆秤,似乎成都需要多少斤水,它就能恰到好处地‘称’多少斤水。”凸凹说,这样极具灵性的分流,从此让成都地区的人们有机会过上“撒一把谷子,栽一两棵树,坐在院子里喝茶就可以等收成”的日子。

“因为有了都江堰,所以岷江之于四川有了更重要的意义。”凸凹说,都江堰灌溉了四川7市40个县(区)1000多万亩土地,造就“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凸凹感慨,“都江堰太神奇、太伟大了,类似它的工程,在过去的千百年间也修了不少,但许多已经荒废、改造了,其中部分还能以遗址的形态成为现代的旅游景点,有的甚至连遗址都没有了。然而都江堰,历经2200多年还在引导岷江持续灌溉我们、滋养我们。”

“水定人,水定城,有多少水它就能够养多少人,有多少水也决定了建多大的城。”看着岷江流域的成都、宜宾等城市,看着那些因岷江滋养而诞生的璀璨文化、丰硕产物,凸凹不禁感慨,“因为有水、有城,于是有了人,然后才有了酒,中国名酒五粮液也由此诞生。”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