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内江市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有这些创新内容

四川经济网内江讯(记者 毛春燕 李弘)11月14日,内江市举行《内江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介绍了《十条措施》出台背景、具体内容、亮点创新以及惠企措施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

前三季度,内江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21.5万户,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0.16%,占全部市场主体97.96%;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6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亿元;民营经济税收总量36.6亿元,同比增长38.8%,占税收总量的53.1%;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70.12亿元,较年初增加47.3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0.24%。

《十条措施》包括深入开展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清理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强化民营企业人才支撑、减轻生产经营成本负担、加大民企金融服务力度、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工作服务机制、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等内容。

“相较以前助企纾困政策,《十条措施》在规范政企交往、加强‘国民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内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曹兵表示,出台《十条措施》,推动破解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涉及到的纠纷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阳介绍,一方面,既要从源头上、本质上化解涉企纠纷,通过“抓前端、治未病”,让矛盾纠纷消于未发、止于未诉;另一方面,也要构建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格局,畅通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推进涉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快调、快裁、快审。

内江市工业战线多措并举,以务实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谋发展。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柳介绍,持续开展市领导联系帮扶重点工业企业、县级领导“跑下”联系帮扶企业活动,全市共选派434名干部作为服务专员点对点帮扶企业。针对工业企业重大困难问题,坚持每月由市领导主持召开1次专题会商会,搭建“市级党政领导+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共商平台,研究推动企业问题化解,会后及时交办企业问题并做好跟踪督查,确保企业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强化企业人力保障,内江市人社部门着重在政策落实、强化保障、靠前服务三方面,助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忠明表示,今年1-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万,新增返乡创业人数3057人,新增返乡创办企业604户、吸纳就业1.1万人。

引金融“活水”为民企赋能。内江市金融工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鸣介绍,开展“送服务、 强信心、促发展”金融助力民营小微企业系列活动,千方百计加大信贷投放。9月末,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70.12亿元,同比增长10.24%,较年初增加47.37亿元。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减费让利。分行业、分领域、分县区召开“政银企”对接会33次,达成意向融资金额41.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