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在安逸安居看见“成渝之星” ——写在遂宁市安居区建区20周年之际

2023-12-18 10:00:18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今天,是安居区20周岁生日。 

20年只争朝夕,征程波澜壮阔;20岁正值青春,恰是风华正茂! 

20年前的今天,国务院批准设立安居区,这是安居人民难以忘记的特殊日子。这一天,全区上下群情振奋、斗志昂扬、欢欣鼓舞,安居区从此踏上新的发展之路、新的奋进之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悉心关怀下,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励精图治、接续奋斗,对标跨越、奋勇争先。20年的成绩出手不凡、光彩照人,下一个20年激情满怀、续写荣光。 

翻开20年沉甸甸的成绩“报告单”,一组组喜人的数字格外耀眼:2022年GDP达到236.55亿元,是2004年的10倍,GDP增速实现全市“四连冠”。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2.3亿元,是2004年的479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九年排位全市第一。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1亿元,是2004年的42倍。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75亿元,是2004年的43倍。 

耀眼的增长轨迹,折射出安居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20年前建区之初时,也许没有人能预见安居会有如此辽阔的未来。

鸟瞰安逸安居

 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站在黄金20年的重要节点,回望安居走过的路,人们不仅会领略到“在安逸安居看见成渝之星”的城市荣光与自信,更会明了安居蝶变背后的艰辛与付出。人们欣喜地看到,20年一路奔跑,安居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然位列全市第二;这里的“铁公机”立体交通网已然四通八达,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穿梭、川流不息,成为成渝“双圈”黄金节点、投资热土;湖光山色中的安逸安居悄然崛起,“公园之城”令人诗意栖居,文体旅游、康养教育等民生事业阔步前进。一颗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的“成渝之星”,承载着81万安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造奇迹的“出圈”密码到底是什么?注视重视这座城市悄然崛起的人们都希望找到答案。

20载乘风破浪,安居走出了一条上下求索、团结协作的奋进之路

一座城市,只有看清自己所走过的路,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现实中不断校准前进的方向。 

从历史的轨迹,可以看出发展的脉络。回溯安居20年的发展轨迹,一条线索清晰可见:改革开放的天时、成渝之交的地利、幸福善治的人和,汇聚起安居“由农到工”“从内到外”“从量到质”对标跨越、赶超进位的澎湃力量。 

2003年12月18日建立安居区之前,这里是安居镇,一个落后的农业镇。“轻工业弹棉花”“重工业打石头”“服务业揉面团”,安居产业战线的许多老人们都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安居当时的困顿。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如何实现产业转型、跨越发展,成了安居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过去20年,安居区在“思想解放”的大前提之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一届又一届区委、区政府在“怎样发展”上落实科学发展要求,在“为谁发展”上高扬人本旗帜,在“靠谁发展”上坚持群众路线。从“融入成渝、联动市区”到“产业立区、融城极化”再到“融城突破、推进绿色发展”“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经济强区”,以及正在大力实施的“加快建设‘成渝之星’安居极核和湖光山色中的安逸安居‘1336’发展战略”。五届区委、区政府持续奏响了时代发展最强音,安居的发展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项事业干到底、与时俱进谱新篇,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创新、升华。 

20年来,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创新巧干的安居人跋山涉水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传奇,从一个农业小镇到县域经济的强势崛起。安居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步伐行稳致远,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宜居宜商宜游最具魅力区和创新创业最具发展活力区等全国性荣誉……一个流淌着神韵而又饱含着张力的安逸安居正在奏响新发展理念下的动人交响曲。 

回顾20年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安居人深深体会到:于弯道中进位,于关键处奋进,激动人心的表象背后是浪遏飞舟、风雨彩虹。那些看不见的力量,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变量”,比数据更为亮丽和深远的,是全区上下拼出“安居速度”的精气神,激发出全区上下率先领先的志气、攀高比强的勇气、团结奋进的士气。

20载锐意进取,安居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质效并进的突围之路

2023年10月26日,“遂宁-甘孜”飞地园区(遂宁天齐绿色低碳产业园)开园,标志着安居区在锂电产业这一赛道上更加奋力驰骋。该园区的建设,既能全面推动锂电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建设,又能最大程度释放锂矿企业现有产能,还能构建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安居打造“锂电之都”引领区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安居区20年来的峥嵘岁月,就是一部工业化铸就的发展史。翻开20年来安居工业发展历程会发现,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点和重要阶段,安居常常表现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快人一步”。 

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未来产业上前瞻规划,更在产业体系上超前谋篇布局。这种抢占先机的姿态已成为安居20年经济发展的一种惯性使然。 

GDP蛋糕越来越大,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安居坚持“产业兴区、制造业强区”战略定力不动摇,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做,调结构、促开放、建集群、重项目,“3+2”现代特色工业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截至目前,安居规上工业企业7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九年排位全市第一。先后建成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西南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天然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正成为遂宁建设西南地区绿色化工基地和四川建设中国“气大庆”的主力军、主阵地。“三大百亿产业集群、一个千亿产业园区”正加速实现。在特色消费食品上,安居麻将机装备智造产业生产能力全国第一,形成了东有杭州萧山、西有遂宁安居的中国麻将机制造业“双城记”生动格局;四川阿宁食品成为全国鸭脖连锁领导品牌,销售的食品占据西南卤制品市场半壁江山。安居经开区先后荣获全市首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系列殊荣。成渝地区“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安居、扎根安居,招商引资个数总额连续多年位列全市前列。

20载攻坚克难,安居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协调融合的固本之路

春种彩稻夏观景、冬种油菜春赏花。安居城区15公里外,“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常理镇海龙村,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以文化吸引人,以旅游留住人。农林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怀旧记忆礼赞劳动精神。开园以来,该村吸引了川渝乃至国内外大量游客慕名而至,回味乡愁,感悟乡村振兴万千气象。 

安居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完善“1+5+16+N”乡村振兴全域布局,实施琼江乡村振兴走廊“1廊6镇20村”示范工程,优化“5+10”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以培育龙头、做强安居标志品牌、农旅融合为重点,深入打造“川渝粮仓”、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重要产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重要极核,推动农业接二连三,隔二连三融合发展,成功荣获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5个,数量持续保持全市第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年来,安居区“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再到美丽乡村全面振兴历史性转移。优质粮油、有机蔬菜、特色水果、生态水产、绿色畜禽五大特色农业产业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三家大米、遂宁红薯、遂宁莲藕等十大园区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样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全国农机一体化试点县”“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荣誉接踵而至,更加名副其实。 

抢时间之先、机遇之先、发展之先。20年来,安居中心城区版图不断拓展,交通路网日趋便捷,老旧片区焕发新颜。“三年大攻坚、共筑幸福路”行动,终结了“晴天满身土、雨天两脚泥”的交通劣势;三仙湖、萝卜园、毗河供水等重大水利工程,补齐了水利设施短板;空气质量连续四年全市第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排名全市第一;“一江五湖”、毗河供水生态工程夯实安居发展底色,被国务院表彰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激励县。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4.5平方公里,是建区之初的9倍;实施“三园三路三改一街”“城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等城市重点项目,“在安逸安居看见‘成渝之星’”城市品牌更加可感可触可及。

20载初心不改,安居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惠民之路

去图书馆聆听一场学者讲座、去文化馆观看一场精彩的演出、去乡镇文化站参加一场书画活动、去乡村大舞台欣赏一场民俗表演……周末或节假日期间,越来越多安居市民走进各类文化场馆,享用丰盛的文化大餐,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作为全市唯一的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安居通过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实事,交织成一张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这一个个触手可及的15分钟、半小时城乡“文化圈”,已经融入普通群众的生活,书香安居正浸润全城。同时安居还积极创作具有安居元素和巴蜀文化的优秀演艺作品,深挖沼气能源革命文化,创排情景音乐剧《凯歌记忆》,深挖红色英雄文化,创排红色音乐剧《伍先华》、非遗音乐剧《石工号子》,深挖黄峨家廉文化,创排历史川剧《青山依旧在》并荣获四川省文华奖。 

20年来,安居区始终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重要论述,知重负重、砥砺前行,82个贫困村、5.8万贫困人口实现“双清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建区时的6.6倍、7.9倍;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遂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遂宁分院等四所大学今年相继开学迎新,圆了全区人民追寻20年的“大学梦”;全区公路里程达到2995公里,形成遂内、遂资等“1环2纵9射”高速路网,遂渝、成达等“6向15线”铁路综合枢纽,遂宁安居机场正式投运,补齐了立体交通网络短板,成功创建四川省第一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人到安居才乐业、才到安居更有为”人才工作品牌加速构建;铁腕禁毒经验全国推广;黄峨家风家教基地命名为全省首个“四川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三率”连续六年居全市第一、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指数排位实现“五连升”。 

凤凰山下的安居,不拘束于方圆之间,永无边界、敞开胸怀的开放精神,“勇争第一、善创唯一”的竞进劲头成为这座城市至为重要的品格。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更赋予了安居干部抢抓机遇、跨越赶超、增强创新发展的深层动力。用项目发言、用数据说话、用排位打表更赋予安居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闯劲。 

历史不会忘记,安居创业初期的“拓荒牛”,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笃定安居的美好明天,不避艰险、不辞繁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更把伟大的“拓荒牛精神”镌刻在这座城市。 

如今的安居,全区上下正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动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激情担当、唯旗是夺的强大动力,在遂宁加速升腾“成渝之星”、实现成渝中部崛起中打头阵当先锋走前列。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天,我们回望安居20年跨越发展的峥嵘岁月,既是为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更是为了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安居实践。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又一个黄金20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安居区一定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以新成绩铸就新形象,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新标杆和“锂电之都”引领区,加快建设“成渝之星”安居极核和湖光山色中的安逸安居,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安居实践的崭新篇章!

(曾晓梅 四川经济网记者 张琳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