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一、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
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成都市新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指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要按照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布局整体推进,建设成渝现代化高效特色农业带,推动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盆地丘陵以粮为主集中发展区、盆周山区粮经饲统筹发展区、攀西特色高效农业优势区、川西北高原农牧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区差异化发展,到2025年建成30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1000个国家和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二、我省布局建设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8K/4K超高清影院实验室(图片由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提供)
2023年1月,我省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人工智能、航空、无人机、北斗卫星应用、锂电材料、钒钛新材料、晶硅光伏、氢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节能环保、清洁能源装备、核技术应用等1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成都、自贡、攀枝花、德阳、绵阳、遂宁、乐山、南充、宜宾等9市,布局建设23个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发布
这是2023年6月13日拍摄的西部(成都)科学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 摄)
2023年2月1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正式印发《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达到3.25万亿元。
项目涵盖现代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生态屏障、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七大重点领域。其中,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领域的项目90个、总投资2.38万亿元;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项目81个、总投资5862亿元;共建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7个、总投资671.7亿元;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项目21个、总投资1052.6亿元;生态屏障建设项目13个、总投资340.3亿元;对外开放项目6个、总投资228.6亿元;公共服务项目10个、总投资567.2亿元。
四、四川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6月19日在成都举行(图片来源:川观新闻)
2023年6月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决定》指出,要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聚焦聚力实体经济攻坚突破,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好统筹产业发展质量、规模和效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推动韧链强群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现代化工业发展新格局;突出创新驱动引领,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产业备份基地;突出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突出产业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国家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投产发电
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柯拉乡的柯拉光伏电站 (新华社 发)
2023年6月25日,雅砻江流域两河口水电站水风光互补一期——柯拉光伏电站投产发电仪式举行。
柯拉光伏电站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是我省重大标志性清洁能源项目。一期电站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实现光伏和水电“打捆”送出,首次将全球水光互补项目规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年平均发电量20亿度,可满足70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万吨。该电站先后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创造了大型光伏项目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冬季连续大规模施工的先例。电站装机规模后续有望扩展到300万千瓦以上,和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电站一起,构成全球最大的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
六、四川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突破100亿
2023年8月31日,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工作推进会暨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经济网记者鲍安华摄)
截至2023年7月14日,四川累计标识注册量突破100亿,居全国第六位,标识解析工作迎来新突破。
四川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始于2019年底。目前,已累计建成二级节点14个,标识解析量达93.2亿次,服务企业2205家,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德阳、绵阳、泸州等6个市(州)为支撑的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成都托管与灾备节点)自2022年12月启动运营以来,已托管北京、上海等10余个重点城市的二级节点共计35个,与重庆国家顶级节点形成“一顶一备”标识战略格局,构建“1(灾备)+1(综合)+N(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七、川西北地区迎来首条铁路
2023年11月28日,在川青铁路茂县站,乘客、当地群众和乘组人员在站台合影庆祝铁路开通运营(新华社 发)
2023年11月28日,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青白江段开通首发仪式在川青铁路茂县站站前广场举行,标志着川西北地区迎来首条铁路,阿坝州迈入动车时代。
川青铁路全线分段建设,成都东至青白江东段、青海省的海东西至西宁段已投入运营。本次开通段起自松潘县镇江关站,途经叠溪、茂县、安州、绵竹南、什邡西、三星堆等站,接入青白江东站,正线全长206公里。该段处于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海拔高差超2000米,项目自2011年开工建设,历经12年建成。预计2024年,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将开通,届时铁路将通达松潘、黄龙九寨站。待全线建成开通后,成都至西宁铁路旅行时间预计缩短至4.5小时。
八、世界最深最大极深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投运
这是雅砻江畔,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所在的锦屏山隧道口 (新华社 发)
2023年12月7日,位于凉山锦屏水电站锦屏山隧道中部地下2400米处,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正式投入科学运行,迎来首批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10年12月投用,实验厅总容积约4000立方米,已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较短时间内推动我国暗物质研究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二期锦屏大设施建成,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可利用空间在一期基础上扩大到约33万立方米,地上辅助实验平台建筑面积将达约4000平方米,有望成为世界深地物理实验的中心。
九、四川14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景色 (图据雅安日报)
2023年12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发布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共200个),四川共14个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
四川14个入选案例中,“‘三化’改革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探索园区政务服务集成授权改革”上榜中国改革2023年度特别案例名单(共10个),这是连续两年四川有2个特别案例入选。此外,中国改革2023年度市域改革案例名单共20个,四川入选2个;中国改革2023年度县域改革案例名单共20个,四川入选1个;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名单共20个,四川入选1个。
十、全国第三 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800公里
四川省2023年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项目示意图(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2023年12月29日,四川11条高速公路项目(路段)同日建成通车,正式并网运营。至此,全省高速公路通车运营里程突破9800公里,居全国第三位。
2023年,前三季度我省陆续建成通车4个高速公路项目(路段),加上同日通车的11个项目(路段),全年全省共建成通车15个高速公路项目(路段),新增里程62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803公里。强力建设拉动下,全省公路水路建设完成投资超过2600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这些建成通车项目中,新增的5条出川大通道,分别是久治至马尔康(川青界)、内江至大足(川渝界)、宜宾至威信(川滇界)、九寨沟至绵阳(川甘界)、古蔺至金沙(川黔界),使全省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达32条。同时,新增阿坝县、九寨沟县、北川县通高速公路,使全省高速公路覆盖县达1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