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两会热话题丨四川:走好“城乡融合”之路 加快形成城乡共荣新局面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按照省委“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强“县”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把县域打造为城乡融合发展“桥头堡”

县城地处“城尾乡头”,对城乡融合起着关键支撑作用。一方面,县城已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如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代表委员们记挂在心头的事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四川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包括突出“面子”和“里子”并重,深入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务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能极大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更全面地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助力老旧小区居民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省政协委员、国网四川富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科党支部书记马建华建议,加大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支持力度,助力老旧小区旧居“焕新颜”。

楼栋由旧到新,改善的是居住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彰显的是城市温度。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我省今年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00个以上,加装既有住宅电梯4000部。

省政协委员、遂宁市政协副主席、民建遂宁市委主委邓云(遂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推进县域发展,离不开经济支撑。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把更多资源、资金、项目向县城倾斜。看到这句话后,省政协委员、遂宁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邓云充满期待。

“希望建立完善示范带动机制、财政资金支持机制、金融支持机制、政策要素保障机制,用项目大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集聚能力。”邓云向记者举例,比如可以建立省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库,谋划储备一批县城城镇化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入库,省级统筹予以支持,并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化领域项目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予以支持。同时,统筹集成省市县现有政策,对于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在用地计划、环境容量、金融机构招引等方面给予国、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倾斜支持。

美“乡”

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如何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五大提升’行动和‘五网共建共享’,新培育省级示范村1000个、精品村100个。”细读政府工作报告时,省人大代表、遂宁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宁国鹏特意将这句话勾画出来,做好标注。

据宁国鹏介绍,遂宁此前已经开展了“成渝之星·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的建设,目前全市已经基本形成“一环一带六片“乡村振兴总体格局。其中,7个精品示范村全面建成。比如安居区的“海龙凯歌”项目,以海龙村为中心,形成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通过发展农文旅产业,周边村民有了务工收入、房屋租金、土地流转金等多种收入。同时,园区还打造了沼气文化陈列馆、农耕文化馆等,带动一批农户从事旅游餐饮服务。如今,当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打卡点,整个精品村的运营、产业发展、居民收入等都持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省人大代表、遂宁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宁国鹏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五化五美‘和’三园一体‘要求,着力推进以宜居促安居、以宜业促乐业、以善治促和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逐步让农村普遍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遂宁力量。”宁国鹏信心满满地说道。

同样信心十足的,还有省人大代表,广元市剑阁县东宝镇双西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邓小燕。她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行动指南“——推进“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实施制种基地大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推广“天府良种”;深入实施“天府良机”行动;大力培育“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和精品品牌……这些明确的“路线图”,为她下一步的工作明确了思路和方向。

省人大代表,广元市剑阁县东宝镇双西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邓小燕

邓小燕所在的东宝镇是远近闻名的“贡米之乡”,2015年她返乡创业,放弃沿海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努力让东宝贡米走出大山。 2023年,东宝镇完成了东宝贡米育秧育种培育基地的建设,使种植标准更加规范,未来粮食产量将有大的提升。“同时,我们在全网率先开启了乡村网络赶集助农直播活动。去年完成了剑阁县29个乡镇的赶集,得到了广大老乡的好评和支持。”邓小燕表示,2024年该活动将持续下去,去到更多的地方,争取完成50个乡镇的赶集。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让四川的农产品卖得更好、走得更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

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川蜀大地,村民底气足、动力强,将为城乡深度融合打开新局面,注入强动能。

促“融”

土地、资本、人才双向流动  

加快形成城乡共荣新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其中,明确要求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如何双向流动?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意味着推动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实现城乡要素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建桦(乔薇 摄)

“2022年12月新成昆铁路的开通,让迤沙拉村迎来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鼓舞着村民加入到开民宿、餐馆的行列中。”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建桦1月20日乘坐C44次列车从攀枝花出发,历时4个半小时到达成都参加省两会。而2017年她首次当选省人大代表时,到成都开会需坐1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新成昆铁路开通后,到成都通行时间大大缩短,攀枝花人高兴地迎接了交通发展带来的喜人改变,我们村里也变样了。”

毛建桦表示,如今,来自城里的乡村主理人越来越多,为迤沙拉村这座600岁的古村带来了手工课程、研学等新业态,在此过程中激发的餐饮、住宿等消费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新鲜”血液“的注入让毛建桦感受到人才入乡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年轻人回流,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因此,毛建桦希望四川能出台更多支持青年返乡的政策,加大返乡创业宣传、项目扶持等,真正留住青年,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undefined.png

省人大代表,宜宾市高县来复镇太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春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盘活人才资源的同时,也要优化政策支撑,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城乡高度融合。省人大代表,宜宾市高县来复镇太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春霞建议,加快出台覆盖面广、可适性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支持政策,解决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要素配置问题,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激活农村发展潜力。同时,以建设乡村经营合作平台为抓手,突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困境。构建参与性与市场化并重的平稳改革推进机制,全面推动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真正实现以资源变资产、变资本。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大命题”,涉及到各个方面。此前,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聚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我省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要着眼解决流通不畅问题促进要素融合,要着眼解决联动不足问题促进产业融合,要着眼解决供给不均问题促进设施融合,要着眼解决管理不优问题促进治理融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到,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随着各项工作的部署落实,四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程度不断加深,一幅幅城与乡美美与共的融合画卷正在迤逦铺开。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露萍 张肇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