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考察时指出,宜宾“作为长江上游城市,要强化上游担当”,“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10月20日至25日,四川经济日报社、五粮液共同组织了“大江之韵·探寻岷江”主题调研采访活动,邀请政府、经济、地理、文化、媒体等多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沿着岷江河谷,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探寻多姿多彩的岷江之韵。此后,四川经济日报社又于同年11月至12月,先后派出记者沿岷江支流青衣江、大渡河进行采访,从整体上完成了对岷江流域的初步调研考察。
探访岷江源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发源于四川阿坝,流经成都、眉山、乐山、宜宾的岷江,是生态之江、美景之江、丰产之江、工匠之江、诗意之江、文化之江、经济之江和美酒之江。
这条江水量丰沛、形态多样、景色壮美、文化深厚、经济活跃,足以充分代表四川的精气神,但还需要被充分认识和深度挖掘。岷江的自然、生态、文化之美,岷江的独特性格、气质、IP形象,岷江的文旅资源,完全值得充分挖掘、整合,并深度赋能岷江流域的川酒、川茶、川菜等优势产业发展。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持续组织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到对岷江的研究中,挖掘岷江资源,讲好岷江故事,赋能岷江流域的产业、城市发展;采取各种方式,提升大众对岷江的认知,让大众热爱岷江,保护好岷江。
(一)岷江是一条令人惊叹的自然人文之江
每一条河流都有独特的气质,都有不同的韵味,孕育生命,创造文明,流淌财富。
岷江,其景色之美、文化之深,超乎想象,令人惊叹。
四川“四绝”——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剑门天下险,岷江占其二。
四川五大世界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青城山一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岷江占其四。
都江堰
是什么造就了岷江之美?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李忠东说,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隆起抬升、四川盆地的沧海桑田巨变,使岷江刚好处于中国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剧烈过渡带上,700多公里长的河流,从源头海拔4200多米的高山,迅速下降到江尾宜宾市三江汇合处的海拔250米左右,地壳挤压山脉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最终塑造了岷江流域极其壮美的景色。
岷江拥有丰富的地貌形态:上游有高耸入云的雪山(岷山、邛崃山等),有牛羊成群的辽阔草原,有莽莽群山、江水滔滔的高山峡谷;中游有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下游有连绵不绝的川南丘陵。
岷江拥有丰富多样的气候。3000多米的海拔落差,让岷江立体气候明显,上游是干冷、阳光充足的高原气候区,中下游是雨热同季、高温高湿、雨水丰沛的亚热带气候。
生态之江
岷江支流众多,其中较大的支流有320条,大渡河是其最大支流。中游河段呈现“纺锤形”扇状分布,水网密集,十分独特。
岷江的水,生态优质。一部分来自“世界水塔”青藏高原冰山上的雪融之水,未被污染、极其清澈干净;另一部分,来自青藏高原这个全球最强大高温高压中心造就的全球最大季风系统——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所带来的丰沛水汽,尤其在夏季,青藏高原阻挡留住南方来的暖湿气流,使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形成年降水达1500毫米~1800毫米的华西雨屏,为岷江注入源源不断的雨水。因此,岷江不仅水量大、水质好,而且富含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锂、锶、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滋养生命难得的宝贵源泉。
如果从太平洋眺望青藏高原,你会发现,相对凹陷的四川盆地,仿佛挂在青藏高原腰间的“安乐窝”。四周的群山挡住了外来的极端气候,水量丰沛的岷江自西北向东南在四川流淌,孕育滋养着两岸的生灵,其垂直立体、跨纬度的多样生态气候,让岷江流域的生物种群多样性高度丰富,这里也成为了世界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诞生于北极圈的古老植物水杉,距今60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珍稀植物珙桐,红花绿绒蒿、峨眉山花佩菊、岷江百合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熊猫、四川金丝猴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都栖息、生长、活动在岷江流域。
美景之江
慷慨的岷江,一路沿途犹如“天女散花”般播撒着美景。
高山草甸—高山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植被形态丰富,随四季的变化,岷江河谷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阿坝州境内的岷江(严易程 摄)
岷山主峰雪宝顶,终年白雪皑皑;黄龙隐秘群山,犹如“人间仙境”;桃坪羌寨,古老的羌族碉楼屹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生活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青城山,清幽秀美,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都江堰水利工程沿用2000多年,至今依然使用,被誉为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代表古代蜀国辉煌的金沙遗址、反映三国文化的武侯祠、纪念伟大诗人的杜甫草堂,以及宽窄巷子、川西林盘等,让成都古老、诗意、极具生活气息;三苏祠,流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美谈;峨眉山,巍峨秀丽,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乐山大佛,在唐代依山凿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流杯池,曲水流觞,凭吊黄庭坚……岷江的自然、文化美景,令人沉醉。
丰产之江
岷江不仅带来了水,也带来了土。隆起的雪域高原,被奔流而下的岷江及支流,切割出无数深沟,这些深沟里的沙石、腐殖土,随江水等被运到成都,堆积造就了平原,让成都及下游岷江流域,成为适宜农作、居住和生活的地区。
红粮收获
沿着岷江而行,源头是雪山草地,牦牛成群;其后是干热河谷,花椒、蔬菜、水果满地;出了都江堰,一马平川,良田绵延成片,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糯米等农作物应有尽有,成就了“天府粮仓”。收获的季节,岷江沿岸的公路旁,晒满玉米、水稻、花生、高粱,金灿灿、红艳艳……一片接一片的鲜丽色彩,让人心情愉悦。
好吃的,川味代表花椒在阿坝;好穿的,蜀锦、蜀绣、丝绸在成都;好喝的,竹叶青茶在乐山;好饮的,五粮液美酒在宜宾;此外还有郫县豆瓣、眉山泡菜、宜宾燃面,行走岷江,也是品味四川。
工匠之江
岷江水带来物产的丰饶,也带来了沿岸城市的繁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用一双双巧手,编织着四川的安逸舒适生活。
阿坝的羌绣,成都的蜀锦、蜀绣、漆器、银花丝,眉山的青神竹编,乐山的峨眉武术、制茶技艺,宜宾的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竹雕,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由一代代喝着岷江水长大的能工巧匠造就。
今天,工匠精神沿着岷江“流淌”,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器、光伏组件、芯片等,彰显着新时代的匠人匠心。
文化之江
岷江是古蜀文明的源头,据史籍记载,古蜀国有蚕从、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王朝。岷江畔,阿坝茂县的营盘山遗址、汶川的大禹故里、成都温江的鱼凫墓、新津的宝墩遗址、青羊区的金沙遗址,都是古蜀文明的杰出代表。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秦代蜀郡守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修建都江堰,将岷江这匹脱缰的野马驯化成温顺的耕牛,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让四川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
岷江上游主要居住着藏族、羌族等民族,中下游主要居住着汉族、彝族等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顺江交流融合,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织;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峨眉山的佛教文化、成都平原的儒家文化,多文化在岷江畔交融;岷江上游的茶马古道、中下游的南方丝绸之路,以及河运文化,彼此影响,形成了四川包容开放、敢想敢开拓的文化底色。
岷江、金沙江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交汇成长江
岷江水的灵动,滋养了文化,让岷江流域的土地上人才辈出,盛产文豪。古代有司马相如、扬雄、苏洵、苏轼、苏辙、杨慎,今天有郭沫若、巴金、李劼人。成都市、乐山市、宜宾市、都江堰市等城市,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岷江还是一条流淌着诗歌的大江。沿着岷江,你能感受李白仗剑出川时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坐着船、喝着酒“向三峡”“下渝州”的惬意,也能感受杜甫在宜宾写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开怀,还能感受苏轼在眉山写下“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的自得。
经济之江
江水定人,江河定城。全长700多千米的岷江,因水量大,流域土地肥沃,孕养了四川省39%的人口,更贡献了50.4%的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阿坝州、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03.2亿元、22074.7亿元、1737.0亿元、2447.5亿元、3806.6亿元,5市(州)之和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0.83%。
岷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粮仓。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于成都,蜀锦织就东方丝国,川茶、川酒、川菜享誉世界。如今,阿坝的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成都成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眉山的泡菜、竹产业,乐山的晶硅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宜宾的白酒、动力电池产业,走向国际。一大批知名企业、名牌产品,五粮液、新希望、通威、德胜、竹叶青、蒙顶茶、郫县豆瓣等,从岷江流域冲出四川,享誉世界。
(二)岷江是一条令人沉醉的美酒之江
四川,是世界的一“盆”美酒。
岷江,流淌着这“盆”美酒的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的谆谆嘱托,点出了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岷江与川酒产业的紧密关系。
而坐落在岷江之畔的五粮液,与岷江羁绊甚深。
“岷江是五粮液的血液,五粮液是岷江的高潮,岷江化美酒,美酒润心田。”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说,岷江从松潘到宜宾流经五个城市,可以看做岷江经历了五个阶梯。从3727米的弓杠岭到海拔550米左右的成都,经过眉山、乐山,最后到达海拔250米左右的宜宾,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上叫梯形势能。“五级阶梯产生的势能动力,最终在宜宾得到了集中爆发,五粮液就是岷江势能的顶峰和极值。”
千里江水一杯酒
奔流的岷江,穿过高原峡谷、草原花海、平原村寨、川南浅丘,一路奔腾向南,流经之地,良田绵延成片,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糯米等农作物应有尽有,彰显着“天府粮仓”的殷实。
岷江带来的高原雪水,在土壤、水源、气候及生物多样性等地域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为宜宾这座城市的白酒酿造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宜宾黄黏土
岷江带来的丰饶物产 ,成就了五粮液开创五种粮食酿酒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底气,酿出了“酒味全面、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传世美酒。
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周闻道说,水是酒的载体,又是酒在窖藏、发酵、酿造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介质和元素。酒离不开水,而酒又给水赋魂,让水拥有了更多的人文意义。岷江水之美,是从源头带来的,这种源自冰川的水,含有人体所需的丰富的锶、钙、钠、镁、偏硅酸等元素,是滋养生命难得的宝贵源泉。这样的美水,与岷江流域丰富的小麦、玉米、高粱、大米、糯米等粮食相互成就,共同成为酿造美酒的物质基础。因此,成就了宜宾“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的美誉。
作为中国白酒领军企业的五粮液,它是懂岷江的,它与岷江相依相成,五粮液从岷江丰饶的物产中获得灵感,并将其融入酒中,最终开创出五种粮食酿造美酒的先河。
名酒离不开名江大河,五粮液的故事,从三江汇流处开始,正是岷江、金沙江、长江带来取之不竭的优质酿酒水源,才酿出了“大国浓香”五粮液。
一杯酒中岷江景
美酒,让人沉醉;美景,令人心醉。
宜宾是岷江的尾,又是长江的头。顺岷江而下来到宜宾,吹着徐徐江风、看着三江汇合处的粼粼江面,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协原副主席王剑冰动情地说,“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三江汇流的豪迈动感。那是岷江与金沙江的汇流啊,多么了不起的两条大江,它们各自都有开天辟地的能量和使命,都能承载无数赞歌与诗篇。但它们还是要合二为一,为的是合成一条更为伟大的江,那就是万里长江。无数条山川河溪的凝聚,冲破亘古的蛮荒,最终踏上又一条创造文明的神奇之旅。”
紧邻岷江的五粮液“十里酒城”
“闭上眼也似乎能‘看’到波涛汹涌,江底有历史的金银财宝,江边有号子、汗水、繁华,但那皆为过往,真正留下来的依然是这条清澈而奔腾的大江,留下来的是清纯、绵柔、美妙无比的五粮液。”王剑冰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奔腾的,而酒就是助燃剂,五粮液不仅因为酿造需要用水而与岷江相依相成,它也因为懂得岷江,而更懂得如何酿好酒。五粮液依江而生,便必然包罗万象,张开怀抱,走向五湖四海。大江之汇,让宜宾五粮液,成为一首诗的诗眼。
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著名羌族作家谷运龙说,“酒和水有着不解的渊源,水好,酒才好。美丽的岷江下游,分布着许多知名酒企。俗话说水到渠成,岷江保护得好,才能水到酒成。五粮液之所以成为世界名酒,离不开岷江独特的自然、文化、生态内涵。”
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
“滔滔岷江水从高山峡谷奔涌而出,时而汹涌,时而平缓。亦如岷江水酿出的酒,火辣中带着温柔,劲爆中带着豪爽,豪迈中带着坚韧。”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成都传》作者蒋蓝,谈及水文化、城市文化与酒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认为,三者关系密不可分。因为有水才有伟大的城市,才有文化,才有酒。在这样的一个谱系里,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让四川岷江流域具有包容性,“自然之水和人文之水在这里交融,这就是川酒飘香最大的秘密”。
在岷江畔端起一杯五粮液,700多公里长的岷江串联起来的美景,仿佛倒映在清澈的酒杯里。五粮液公司的酒文化研究员李小林说,酿造一杯美酒,考验着酿酒师、调酒师等关于美的艺术修养,酒体的颜色是蕴含历史韵味的美景,白酒的风味是极具层次感的美景,酒瓶的设计是彰显艺术感的美景……品味五粮液,不仅是品味酒杯里装满的岷江美景和诗意,而且还能品味“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九州之水百川归海,五丁开山修路秦汉相连,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造就天府之国,乐山大佛临江护佑万世平安,以及川人出川抗战、三线建设的家国情怀、不屈不挠、勇猛刚毅”的精气神。
五粮酿美酒
伫立宜宾三江口,回望岷江、金沙江之山高水长,远眺万里长江之奔流不息,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驻会)、经济参考报原总编辑杜跃进感慨万千。“岷江不但在过去几千年间长期被认为是长江的源头,同时也是古蜀国的源头,探寻岷江,能深深感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他说,羌绣、蜀锦、漆器、青神竹编,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千里岷江串起的一个个“非遗”,不正如这三江汇流中的朵朵浪花,与千百年来各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一道,已经和正在融入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大江大海吗?
这一江一酒,彼此成就,和合共生,美美与共。
(三)岷江是一条亟待深研的潜力之江
行走岷江,我们深感震撼。然而,这条伟大的江,我们却对她认识不足、研究不深、挖掘不够,尚未总结出岷江独特的性格、气质,尚未整合沿途灿若星辰的优势资源,尚未整体塑造岷江的IP形象,因而未能充分赋能岷江沿岸的川酒、川茶、川菜等四川优势产业的发展,令人惋惜。
目前对岷江的认识未超过30%
“对岷江的认识,目前还没超过30%。”李后强说,岷江有许多课题值得研究。岷江的DNA(基因)是什么?岷江的水质是什么?岷江的气质是什么?岷江的体型是什么?岷江的功能是什么?岷江的品格是什么?岷江为什么出文豪?一条江就是一条生命,需要挖掘、整理、研究,需要拟人化地再述岷江。
“在不同人的眼里,岷江有着不同的形象。”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说,在岷江源,吃着牦牛肉的人,眼里的岷江是雪山、草地间的一条不怎么宽阔的河流;在茂县,岷江是高山峡谷里,激流奔涌的“野马”;在都江堰,岷江是“智慧”治水的化身,扇形分布,形成润泽天府之国的神奇水网;在眉山,岷江是文人灵感的来源,赋予三苏文章的豪迈和灵动;在乐山,岷江是和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的凌云山大佛一样,让人叹为观止的存在;在宜宾,岷江是名山、名江酿出来的一杯名酒。
乐山大佛
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凸凹说,“岷江流经阿坝、成都、眉山、乐山、宜宾,各地都是分散地、碎片化地认识岷江。岷江,亟需被整体认知和塑造。”
在岷江边工作20多年的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酒促局)副局长李强说,“天天看着岷江从远方流来宜宾,与金沙江汇合为长江,但这条江到底是什么样子、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故事、和宜宾酿酒有什么关系,太多问题需要被研究挖掘,让岷江文化,赋能宜宾的产业和城市发展。
我们调查发现,目前研究岷江的书籍、报道岷江的深度新闻作品并不多,大众缺乏对岷江的系统了解。同时,岷江除了岷江源生态湿地博物馆之外,还没有一个整体、全景式展示岷江地理、气候、水质、航运、历史、产业、城市、文化的博物馆,让大众深度认知、感受岷江。
岷江对产业发展赋能不够
放眼长江上游的支流,我们选择同为“美酒河”的岷江和赤水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岷江比赤水河更长、水量更大、地貌更复杂、气候更丰富、景点更美、文化更深厚、产业更发达、城市群规模更大。
岷江、赤水河对比图
但是,赤水河的文化IP塑造更清晰,被誉为“英雄河”“美酒河”。
贵州通过持续多年塑造“美酒河”IP,赋能白酒产业,成效显著,贵州茅台的营收、利润、市值持续增长,带领习酒、国台等企业,打造出中国著名的酱香型白酒产区。而反观更具自然、文化优势的岷江,却未能挖掘挖透岷江文化,整体塑造IP形象,赋能岷江流域白酒产业发展。
“探寻岷江,其意义在于进一步挖掘四川特色优势产业与水之间的密切关系。”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杨健说,比如,眉山的泡菜产业、宜宾的白酒产业,以及四川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食品轻纺产业等,都与岷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川酒产业,如何厘清包括岷江在内的江河的先天优势和特色,进而赋能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非常值得研究。
“探寻岷江,要深入研究岷江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为岷江流域的产业找到根、寻到魂,注入文化活力和品牌动能。”杨健说,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要看背后有没有品牌支撑,而品牌的背后,要看有没有故事可讲。岷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许多故事可讲,要深入挖掘岷江流域的优秀文化,探寻更多元的表达方式,让优秀文化的种子发芽、生长,为产业注入文化活力,让四川白酒产业发展更好。水为酒之“血”,好水酿好酒,来自雪域高原的优质江水,为川酒整体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先天优势,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发挥川酒的产业、品牌、人才等领先优势,推动川酒从“中国知名”向“世界一流”跃升,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此次“大江之韵·探寻岷江”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只是拉开了研究岷江的序幕,需要更多的地理专家、气候专家、历史专家、土壤专家、水利专家、农业专家、经济学者、文化学者、作家、记者等参与到岷江的研究中,持续挖掘研究岷江,讲好岷江故事,赋能岷江流域的产业。
因此我们建议:
(1)由经济和信息化厅、文旅厅、水利厅等联合发起岷江三年研究计划,协调成都市、阿坝州、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的专家、作家、媒体等资源,进一步挖掘挖透岷江文化资源,赋能沿岸产业和城市发展。
(2)举办摄影展、书画展,收集文物、艺术品、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适时在岷江尾城市宜宾建设岷江博物馆,展示岷江流域的地理形态、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美景美食、产城发展等,提升大众对岷江的整体认知,让大众热爱岷江、保护好岷江。
(3)合力打造岷江IP。比如,联合岷江源、黄龙景区、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三苏祠、峨眉山—乐山大佛、流杯池、宜宾三江口、五粮液景区等岷江岸的顶级文旅IP,整合资源,开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旅游环线,在自驾游时代,掀起江河行旅游热潮,实现文旅融合,酒旅融合。
(调研组执笔人:李银昭 杨璐 杜静 杨波 侯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