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2023年5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支持川中丘陵地区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赋予了四市新的定位和角色,描绘出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施工图”。遂宁市紧紧围绕省委赋予的“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发展定位,大力实施“1336”总体战略,加速升腾“成渝之星”,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不断夯实科技创新“硬支撑”,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近日,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期项目(载板厂和特种板厂)建成投产,并发布了IC载板、MiniLED、高频微波板、高速数字板等众多新产品。英创力三期项目以PCB领域科技创新为抓手,将有力推动公司产品转型升级,为遂宁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2023年,遂宁市中科华联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等7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射洪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等125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圣平岛大桥等3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用……围绕省委赋予的“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发展定位,刚刚过去的2023年,遂宁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聚合力、拼经济、搞建设,激活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4.9亿元,增长6.7%;地区生产总值再跨百亿台阶,连续两年进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同类地区前3位,为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筑牢重要支撑。
鸟瞰新遂宁 (刘昌松 摄)
做强龙头支撑 现代工业体系聚势强链
在英创力公司生产车间,机器高速运转,在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下,一块块PCB板完成生产,进入包装环节,将运输至客户手中。
在公司三期项目的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引人注目——与过去需要人员高密度干预各生产流程相比,现在只需设置参数、控制电脑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期项目投产后,公司每年将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艾克华介绍,生产效率提升,公司产品也将从单一的普通通孔多层板拓展至IC载板、miniLED基板等类型的高端产品,业务类型将从原来的单一生产成品拓展至PCB设计、PCB板制造和贴装“一站式”服务。
每年将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关键“增量”在哪里?艾克华介绍,三期项目主要定位在PCB领域的高端产品路线,IC载板生产技术成功攻克后,公司拥有了布局高端市场的“拿手绝活”。
“目前IC载板国产化率仅有4%,产品的批量生产将有助于企业、遂宁乃至四川在芯片运用的载板领域实现国产化率的提升。”艾克华介绍,目前公司正面向5000多家客户进行产品验证,三期项目投产后,IC载板很快会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
数据显示,遂宁经开区PCB年产近1300万平方米,产能居西部第一。目前,遂宁经开区正着力打造PCB产业园,大力构建集铜箔、覆铜板、PCB、终端产品生产等上下游产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到2025年,我们将推动园区PCB产能达到1500万平方米以上,年产值超120亿元。”遂宁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除电子信息产业外,遂宁市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另一“新星”——锂电产业,正以迅猛势头加速发展。
聚力打造锂电之都核心区,射洪市引入盛新锂能、当升科技、富临精工、四川路桥等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11家,拥有锂电相关企业39家、产业项目57个,已建成投产项目32个。
“我们在锂资源储量中占据优势,拥有全球约20%的锂资源。”遂宁天齐锂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天齐锂业已形成从锂矿开采、锂盐提取、锂电材料制造、锂电池生产到锂电池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了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锂电产业链条。
统筹全市资源,下好一盘产业棋。遂宁结合各区县资源优势,确定差异化锂电产业发展思路——除在射洪建设锂电之都核心区外,遂宁市还在安居区建设锂电之都引领区,推动隔膜、电芯、电池集成系统、关键辅材等重要环节加快成势;在蓬溪县建设锂电之都拓展区,在做实正负极材料产能基础上,积极发展隔膜、铜箔等配套产业……去年1至11月,遂宁市锂电产业在行业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态势下,实现增长24.2%,高出规上工业16.5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锂电企业已达36户,锂电新材料磷酸铁锂产量居全球第一、PCB产量居西南地区第一。
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鸟瞰(中共射洪市委宣传部供图)
实施”对标跨越”行动 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园区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入选第一批产业园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园区。
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处于成渝交通圈的“黄金节点”和成渝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是成渝“双核”产业配套重要的承载地,2019年1月成功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
安居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锂电及新材料、天然气清洁能源、食品及特色消费品产业,以天齐锂业、四川裕能、江淮汽车为代表,已建成全球最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西南最大商用车生产基地。以“3+2”主导产业为发展定位,园区已建成工业企业14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8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2023年1—11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45.50亿元。
近年来,遂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等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赋予的“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发展定位,实施“1336”总体战略,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全面升级对标跨越”行动,突出打造“1+3”特色优势产业园区示范平台,带动形成了“园园有特色、园园有品牌、园园有效益”的发展格局,获得了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经济名片,擦亮了“绿色智造名城”和“锂电之都”“东方气都”等金字招牌。
高位谋划推动构建保障体系。遂宁市建立“产业园区全面升级对标竞进”行动联席会议,把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培育作为“1336”总体工作思路中的重要抓手,助推园区升级建设发展全局性工作。
发挥特色优势搭建示范平台。全市上下按照“精准发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标对表全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启动千亿产业集群培育、百亿产业提速倍增、新兴产业扩量增效三大行动。着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综合竞争力突出”,高标准建设“1+3”特色优势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着力对标争先创建特色品牌。坚持把品牌创建作为园区“全面升级”和“提档升位”的关键之举。一是抓“合作”创品牌,推动遂潼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园助力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继遂宁高新区入围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后,射洪经开区顺利进入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名单。二是抓“集群”创品牌,继射洪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入围工信部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后,大英经开区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遂宁经开区、射洪经开区进入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首轮名单,射洪、安居、大英3个化工园区进入全省首批8个扩区调整名单。三是抓“绿色”创品牌,继支持射洪锂电产业园入围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后,支持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成功入围全省首批优质白酒产业园区,安居经开区入选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全市省级以上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实现“全覆盖”。
遂宁经开区利普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刘昌松摄)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产业发展提质提速
近日,在位于遂宁高新区的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国内首条锂硫电池中试生产线完成设计研发。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院长助理童成告诉记者,该生产线由研究院自主设计,其生产的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制造成本等技术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正与遂宁锂电企业接洽商议推动量产。
从重庆来到四川,这个重庆大学的科研团队扎根遂宁,不仅跨过了地域界线,更跨过了学术界与产业界,努力在能源电子产业领域立足川渝、配套全国。
所谓锂硫电池,即一种新型储能电池,最大的特点是用金属锂片作为负极,能够大幅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目前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达到普通锂离子电池的3倍。”童成介绍,如果能够实现商用,锂硫电池将有效缓解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研究院扎根遂宁,源于遂宁已经形成的锂电全产业链,数十家企业在此汇聚,超千亿元的产业投资规模将有效打通科技成果从“研”向“产”的“最后一公里”。而企业要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确立领先地位,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共建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能够充分发挥重庆大学的学科研发资源和人才优势,围绕遂宁锂电及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应用研究,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成果。
合作还在持续深化,去年3月,由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遂宁分中心发起,川渝锂电及新材料研究院科创技术联盟宣布成立,首批联盟成员单位共10家,包括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联盟正围绕‘锂资源开发—锂电及新能源材料—电池及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利用’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组建锂电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共同促进锂电产学研用融合发展。”遂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
创新,需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氟锐半导体有限公司投产3个月以来,在忙着抢市场、增订单的同时,正全力推动刚组建的模具研发中心投入运营。
“目前国内生产的产品模具在化学物品耐腐蚀性方面仅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国外在此方面的技术,最高能做到4年左右的时间。”四川氟锐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宏亮介绍,由于生产半导体级别特氟龙氟树脂零部件等产品所用的模具关键制作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公司模具研发中心将集中力量解决耐腐蚀和智能化两个“卡脖子”技术难题,将其耐腐蚀性时间提升至3年,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目前国内产品在控制流量、浓度、时间、温度等方面还停留在手动操作阶段,我们将加大产品的控制系统研发力度,使其从手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余宏亮说。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遂宁市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3家、省级28家,成功备案四川省瞪羚企业2家、总数居全省第3位,“电子封装键合丝关键技术”突破国际专利壁垒。
安居江淮汽车现代化生产车间一角(中共遂宁市安居区委宣传部供图)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让企业进得来过得好
去年10月,遂宁百芳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从公司注册成立到各项手续完成审批再到装修、调试设备,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不仅如此,该企业正在规划占地30亩的二期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亿元。
观一隅而知全貌,从一条生产线的火热、一家企业的发展规划,能窥见一个地区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为让企业“进得来”“过得好”“留得住”,遂宁以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夯实保障。
为此,遂宁市通过建立全程代办、容缺受理、承诺补办等机制,创新推行“分段式”核发项目施工许可证、为特殊项目设置“绿色通道”等方式,让项目建设“零”等待,尽快实现“落地”。为不断压缩办事流程和时间,遂宁市通过推行“一窗通”平台、上线“营商通”APP、实行“112”限时办结制等方式,使办理时间压缩66%,企业开办审批成功实现4个工作小时办理。与此同时,推行市内企业迁移“无障碍一次办”改革,破除“区域壁垒”,让企业体会“无感换乘”的便利。
去年,遂宁市常态化开展“走基层、访企业、解难题”“企业家早餐会”等活动,出台营商环境对标跨越举措248条,创新开展“办好企业最期盼的10件事”活动。遂宁市全年依申请行使的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到96.2%,全市“一件事”配置发布率、综窗入驻率、办事指南准确率均达100%,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继续保持“优秀”等次。
让企业轻装上阵闯市场,遂宁市出台系列举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大力推进“科创29条”“成果转移转化”等科技创新奖补政策落地落实,兑现科技奖补政策资金1578万元、研发投入奖补资金696万元,20家企业获批天府科创贷1.28亿元,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急难愁盼问题。
沱牌舍得生态酿酒工业园区(中共射洪市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遂宁市还建立了“落实任务+创新举措+督查考核”的“三位一体”优化营商环境考评机制,精心编制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度工作方案,围绕开办企业、纳税、跨境贸易、政务服务等20个方面,共出台1000余条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服务举措。通过设置营商环境监测点、选聘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顾问和营商环境监督员等措施,对行政审批、政策落实、政府诚信及行政执法等情况进行监督,对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市场监管等项目进行指标监测。
锚定目标,笃行不怠。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遂宁将以绿色智造为主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为先、制造为重”,始终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千亿产业集群培育、百亿产业提速倍增、新兴产业扩量增效三大行动,力争更多遂宁制造跻身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与此同时,紧盯转型添动力,启动实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扩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覆盖范围,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向“绿色智能”转变。
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遂宁正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书写“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靓丽答卷。
( 郑威 四川经济网记者 张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