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3月1日上午,成都市新津区2024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2个,总投资超110亿元,涵盖智能制造、公服配套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不低于11台盾构机/TBM 整机以及5万吨桥梁钢结构的制造基地。“未来我们将努力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门类最齐全的盾构机总装基地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钢结构产品制造基地。”中铁高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表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以上,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在开工仪式举办的前两天,2月28日,中共成都市新津区委十五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通过了《关于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智造高地·幸福水城”美好篇章的决定》,“智造高地”正式成为推动新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开工
智造高地实现“智造”开门红
据新津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此次一季度开工的项目中,除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外,其他项目都与‘智造’二字相关。”
中国川菜国际食品谷项目,由四川乡发晓麦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将建设川菜预制菜及全产业链研发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的总部集群和川菜预制菜及相关品类的生产基地。
展视网西南总部暨智能建造产业园项目将建设智能建造机器人数字化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喷涂机器人、智能抹灰机器人、智能砌筑机器人等。
亚威集团西南区域总部暨电气制造基地项目,将建设西南区域总部暨生产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以及全智能配套电力变压器的制造基地。
冬虫夏草原位抚育总部基地项目,将利用智能化机械设备,模拟研究虫草高原生长环境,并就相关产品设置研发中心及营销总部。
“这些高水平、高起点的项目开工,是新津区主动顺应智能化、 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也为新津‘智造高地’建设注入澎湃动能,项目建成后,将力促新津区形成新质生产力。”该负责人表示,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新津区脚步坚定,目标清晰,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谋划
擦亮“中国民营经济摇篮”品牌
“在项目拿地到项目开工过程中,项目审批手续办理也非常高效, 增强了我们投资新津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川菜国际食品谷项目总投资30亿元,四川省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战略投资部部长黄东镇表示,新津的绿色食品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是他们选择落地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新津是绿色食品、轨道交通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地。新津工业历经三十年发展,聚集规上工业企业223户,实现产值超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9%,已形成良好的工业基础。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新津区构建的优质营商环境。
“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服务增效’攻坚,是让市场主体有更多更强获得感的现实需要,也是擦亮‘中国民营经济摇篮’品牌的 必然选择。”新津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新津区将坚定落实智慧蓉城建设部署,以提升企业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智慧新津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智慧政务服务,提升企业服务质效,推动政策可感可及,营造安全法治环境。
同时,新津区还将深化数智赋能推动“服务增效”,将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主线,以满足企业需求为落脚点,深入实施审批制度改革,保障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做优政策、融资、科创等企业服务,完善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健全服务监管工作机制,推动市场主体良性有序发展。
此外,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中,以“一企一策”促进企业质效提升,支持龙头企业提升影响力和带动力,加快培育规上企业;加快企业智能化转型,鼓励企业开展数转智改、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良好发展生态;促进企业绿色化升级,鼓励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同时,以项目招引攻坚做强存量,聚焦链主项目招大引强、链属项目强链补链,拓宽专班招商、基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渠道,提升招商成效;优化项目促建机制,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激励约束,加快建成一批重大项目。落实企业一对一专人联系服务制度,帮助企业搭平台拓市场,提升融资、政策、人才、能源要素保障能力。到2026年,营商环境服务质效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行动
构建“3+N”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成就未来。在中共成都市新津区委十五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实施“工业强区” 做大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打造智造高地,实施“工业强区”攻坚行动,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可见新津区对于壮大工业经济、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与底气。
“突出打造智造高地,实施‘工业强区’攻坚,是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制造强市的具体举措,也是做优做强城市功能的路径选择。”新津区委政研室主任朱勇如是说。新津区将坚定贯彻落实市委“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决策部署,把工业强区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做强先进制造体系,科创赋能转型升级,引育并重强链补链,强化工业要素保障,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市场竞争力,持续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到2026年,工业总产值迈上700亿元台阶。
为此,《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六大攻坚行动、21项具体措施。其中,六大攻坚行动,即产业结构优化行动、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企业转 型升级行动、项目招引攻坚行动、空间载体提能行动、服务效能提升行动。具体而言,新津将以产业结构优化夯实主线,做大做强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全链发展”、新能源产业“规模倍增”、轨道交通产业“拓展谱系”,谋划布局新型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构建具有显示度和竞争力的“3+N”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同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突出校企双进、中试孵化、区域协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建设企业平台,加快布局战略平台;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创新产业集群。
对于空间载体提能落地,《行动计划》提出,加快优化智能制造产业园空间规划,制定转型发展专项方案,做优A区“产城融合”功能,调整B区“协同支撑”功能,做强C区“核心承载”功能,夯实功能承载;建立集约节约供地、用地机制,推动园区提能进位。
未来三年,新津区将围绕建成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成渝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西部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行区3项战略支撑,实现产业规模“两个上台阶”,即:工业增加值2025年迈上 2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2026年迈上700亿元台阶;推动“三个提升”,即:推动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工业和技改投资提升;确保“两个领先”,即绿色发展水平、智能化发展水平保持领先。
(四川经济网记者 苏俊 毛春燕 张恭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