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智造立区 创新未来
成都新津区:推动新型工业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早春2月,乍暖还寒,成都市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一片繁忙景象。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威科技,生产、检测包装全自动的智能化生产线井然有序,安全、高效展现出智能制造的独特魅力。
这是新津工业“智”造增添新动能的一个生动场景。智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和维保基地中,国内首条3.6km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综合试验线,中铁高新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格力钛新能源零碳智慧能源工厂项目等,无一不展示出新津工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步伐。
“新津区作为成都市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今年年初,新津区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号召全面落实制造强市战略,也正式开启‘智造立区’的新征程。”新津区经信局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区形成了以“轨道交通、新能源、绿色食品”为主导,以工业互联为引擎,具有“智能制造+数实融合”特征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初级形态。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连续三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新津鸟瞰图
新提升
工业经济十年增速保持双位数增长
从1993年设立希望城开发区起步,到川浙合作工业园、四川新津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再到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区名称的变迁充分体现了新津区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
据新津区经信局统计,近年来,全区聚集中车长客、格力电器、宁德时代、格力钛新能源等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1200余家,其中,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上市企业2家。202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502.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66.1亿元,占GDP比重35.4%。
2020年—2022年,新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在三年疫情影响下实现逆势增长,累计增长达39.1%,近十年(2012年-2021年)年均增速11.5%。
新津区分别荣获“新时代十年成都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先进区”称号和“2022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重点开发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先后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五网融合”创新模式获批工信部、四川省试点示范。
新津天府创智汇园区
新台阶
主导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跨领域、跨产业、跨集群深度融合、配套发展,推进轨道交通、绿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布局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奋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津区经信局负责人表示。
新津区作为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主要承载地之一,也是成都市“一总部三基地”中的“基地”之一,以新筑股份、中车长客为链主,集聚阿尔斯通、康尼机电等全产业链企业50余家,培育轨道交通创新平台17个,形成集“研发设计、整车制造、关键部件、工程建设、运营维护”于一体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体系,打造以新制式制造、新技术转化为主的轨道交通“创新新城”。2022年全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实现70亿元,占比达14%。
作为成都绿色食品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新津区拥有丰富的产品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拥有肉类、粮油及粮油制品、调味品、乳制品等多种特色产品门类。目前,新津区依托“一城两园一区”产业经济地理,系统推进绿色食品“田间—车间—舌尖”全产业链建设,已集聚希望食品、中粮、银鹭等绿色食品优质企业70余家,初步构建了“生态种养—食品加工—冷链供应—消费体验”绿色食品产业链条。2022年全区绿色食品企业全产业产值实现16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近34%,占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1.2%以上。
新津区积极融入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依托新津时代、格力钛新能源等龙头企业,聚集了图翎新能源、明然科技、茵地乐科技、鑫东恒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余家,构建形成“新能源+”主要产品及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体系,已经具备年产动力电池25Gwh、新能源汽车1万台的产能规模。2022年新能源全产业链产值实现产值近100亿元,占比达20%。
成都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阶段
产业发展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在巩固提升规模体量优势的同时,新津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发力,加快结构体系升级、技术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着力构建质效优先、自主创新、数实融合、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工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已推动建设多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打造省级以上绿色化工厂7家。
在高端化领域,成都中车长客开辟“新能源”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赛道,自主研制新型时速160公里全自动智慧市域列车、全球首列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市域列车,应用全自动驾驶、智能检测系统、氢能源动力系统等先进技术。民航物流机场行李全程跟踪系统进入全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目录,形成了覆盖机场行李托运各场景的智能装备阵列,推出国产民机运营合作数字化平台(FLYWIN),构建“未来机场”智慧生态。至臻光电产品广泛应用于北斗卫星、歼20等重大航空航天任务及高端装备上,客户覆盖中科院、同济大学、中科大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
聚焦智能化发展,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中材智科从建材向钢铁、电力、装备等多个传统领域跨界赋能,着力打造设备智能管理领域的“滴滴”平台,研发的“建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被确定为首批4家成都市工业互联网领航平台之一。达威科技对工厂传统生产线实施全方位的智能化革新,打造全国皮化新材料制造领域首个智能工厂,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高度集成,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事丰医疗建设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标杆智能工厂,通过智能工厂项目的建设,实现生产效率提升12%,产品切换时间缩短了31%,内部物流成本节省18%,解决人员短缺23%。在医疗制造行业形成智能制造标杆示范。
聚力绿色化发展,全力打造新津零碳发展示范区。新津时代打造CFMS智慧厂房,搭建数字化生产中控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零碳物流链条,全力减少碳排放,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宁德时代旗下的第4家零碳工厂。依托格力成都产业园,规划光伏系统、储能系统,年发电量可达1340万kWh,建设格力(成都)能源互联网标杆工厂,打造包含“FIEMS能源互联网工厂”“能源互联网光储一体站”“光储空主题餐厅”“光储空零碳直流社区”等场景的“光储直柔”应用示范。
目前,园区已吸引1000余家企业入驻,导入本地餐饮、商超、酒店等服务资源300余家,累计举办元宇宙双选会、人才篮球赛等活动200余场,吸引超2.6万人次参与,相关案例入选四川省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
即将到来的2024,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新津区定下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加7%的总目标,力争精准招引关键环节重点项目5个以上,轨道交通、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增长10%。全区上下将以“项目攻坚年”为统揽,强化“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聚焦三次产业提质,推动转型有突破、效益有提升,把全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苏俊 毛春燕 张恭浩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