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射洪:“传统”与“现代”交织 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

2024-05-08 15:06:31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082005c8-dc6e-4b3b-9dd1-2717b6570c81.png

鸟瞰射洪城区

4月下旬,从射洪传来一则佳讯:“遂宁射洪:研学‘千万工程’破译集镇‘美丽密码’”入选“2023四川十大城乡融合案例”。

遂宁市委常委、射洪市委书记谭晓政表示,射洪获此殊荣,既是遂宁升腾“成渝之星”的真实写照,也打造出了西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射洪作为遂宁常住人口最多、辖区面积最广、经济总量最大的县级市,2022年,历史性入围全国百强县;2023年,被确立为全省城乡融合试点,再次入围全国百强县并成功进位。

射洪的城乡融合之路是什么?射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能指出了三条具体路径——

通过建设产业新城,把“城市端”的功能提起来;

通过建设现代乡村,把“农村端”的潜力激起来;

通过畅通要素通道,把“城与乡”的链接强起来。

一手抓工业,一手“更”城市

建设产业新城,提升城市功能

作为全国百强县,射洪始终坚定“工业强市”不动摇。

数据显示,2023年,射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5.8%,分别高于国、省、市平均水平11.2、9.7、7.1个百分点,居遂宁市首位,挑起遂宁工业发展大梁。其中,射洪锂电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有力支撑遂宁“锂电之都”建设。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射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出一个雄伟目标——在2025年前后将锂电产业打造成首个千亿产业集群!

发展千亿锂电产业,射洪的底气源自何处?“来自于射洪锂电的资源、园区、集群、创新‘四大优势’。”王能如是说。

1c8930b7-4e60-4856-b11d-c598bfc2f4ba.png

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区

目前,聚力打造“锂电之都”核心区,射洪市已引入天齐锂业、盛新锂能、当升科技、富临精工、四川路桥等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10家,拥有锂电相关企业39家、产业项目50个,已建成投产项目33个,形成从锂盐提取、锂电材料制造、锂电池生产到锂电池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如今,射洪已形成全国领先的锂电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成为川渝地区规模最大的锂材料生产基地。展望未来,射洪正朝着建设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力争成为全国领先的锂材料供应地。这不仅是射洪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定步伐。

同时,射洪紧抓园区建设,2013年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了6.94平方公里的锂电高新产业园,其中,锂电化工园区更是成功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成为全省唯一以锂电冠名的化工园区。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区所在的四川射洪经开区,也成功入选全国绿色工业园区、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2024年1月,射洪锂电化工园区完成扩区认定,新增化工用地1200余亩,有效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未来10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射洪打造的“中国锂电产业大数据平台”和锂电科技学院、国家锂电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更是为射洪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集群优势和创新动力。

未来,射洪将大力实施“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上市公司”培育计划,力争今年百亿企业达到4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加快构建形成具有射洪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朝着成渝中部首个GDP、工业总产值“双千亿县”昂首迈进。

向着千亿产业进军的射洪,为城乡融合发展夯实了经济基础,提供了坚实支撑。

目前,射洪已明确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产业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

QQ图片20240508161251.jpg

登云楼

产业发展向好,城市更新也要跟上。

时隔一年再次来到射洪,记者惊喜的发现射洪处处充满“人情味”。射洪万达广场人头攒动,路边新增的“口袋公园”里坐着休憩的市民,街边的小微绿地、花箱绿地令人赏心悦目。

这些改变都是射洪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成效。“更”的是城市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新”的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更方便、更惬意。

细看今年的射洪市政府工作报告,“提质提速”是射洪对于城市更新工作的总结。

过去一年,射洪完成对太和大道南段、紫薇路的改造,银杏大道建成通车,“川中第一楼”登云楼全新亮相,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改造“第五立面”31万平方米,加装住宅电梯210部,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22套。新建燃气管道240公里、供水管道30公里、排水管道31.2公里,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9平方公里,创成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城市。

今年,射洪将加速提升城市能级。通过编制出台公园城市专项规划,启动体育馆人行天桥项目建设,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探索打造“第六立面”,推进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等系列措施,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县城,打造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以此带动农村、反哺农村。

 一手建乡村,一手抓农业

打造现代乡村,激发农村潜力

镇域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地,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市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突破点放在场镇。”谭晓政为射洪城乡融合明确了主攻方向。

ce4219c6-1be9-4712-959d-2748dbc0c298.png

天仙镇

“我们对辖区内6个村的文化阵地进行了全面改造,增设文化活动广场、电影放映室、图书阅览室等,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场地和设施。”据射洪市天仙镇主要负责同志介绍,集镇更新后的天仙镇处处是风景,沿梓江河而建的彩虹路一侧连着村民生活的住宅,一侧连着助力村民致富的梓江稻渔综合种养产业。

在该市青岗镇,由废弃预制板厂改建而成的沈水记忆广场,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4月,广场上新种的花绚烂绽放,人们都来休憩打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天洋说,青岗不仅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还根据当地产业优势定下成为“南方种业之乡”的发展目标,并不断通过集镇更新,展现青岗“精神面貌”,吸引住更多人和企业留在青岗。

两个镇的新貌折射出射洪全市集镇更新的决心和干劲。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现实空间,射洪城乡更加融合。

据了解,在乡村,射洪坚持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精心打造“醉美双江”“三线记忆”“西部水村”等示范村落,真正让乡村记得住乡愁。在集镇,射洪坚持试点先行、批次推进,近三年有序实现全部21个集镇更新,一个个功能完备、品质改善的小中心正在成为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在城市,射洪推进管理精打细算、风貌精雕细琢、色彩精描细绘“三大精细工程”,新建、改建小微绿地16个、口袋公园8个,安装花箱护栏12公里,布局专业健身房7个、恒温游泳馆3个,提升后的登云楼春节首日游客接待量居全省第三。在交通上,着力构建对外四通八达、对内畅通无阻、群众高度满意的现代交通体系,形成4500公里城乡要素交换通道,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总里程突破340公里,绵遂内城际铁路开工建设,货运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射洪融入成渝、贯通绵遂的枢纽作用愈加凸显。

集镇更新,最终目的还是在于“人”。环境改善了,服务“人”,吸引“人”,留住“人”,才能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在瞿河镇,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农具”就是手机,他们在田里不是农作,而是拍视频。

翻看这些人的作品,其中“牛心村娇娇”的一条视频令记者注目。这条视频记录了她看到家乡发展现状,决心辞掉城里工作回到家乡的心路历程,没有高超的拍摄技巧,也没有炫技的剪辑,却述说出大部分返乡“新农人”的心声。

a459f1cc-4b26-40a9-8be8-cea9feee8779.png

瞿河镇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加入视频拍摄,瞿河镇掀起一股直播短视频风潮。人们用镜头将瞿河镇的故事传播到四方,让外界看到瞿河的发展潜力。目前,一个千人共建的短视频IP“瞿河新农人”已经诞生,瞿河正以新农人孵化为突破口,优化“乡村农品”,激活“乡村文旅”,探索以“新农人”汇聚文旅新势能、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实践路径。

除了“新农人”,射洪还有一位名扬海外的返乡“艺人”——李仕奉。

他带领的春苗杂技团先后走进日本、法国、英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让射洪杂技之花尽情绽放在世界舞台上。59岁那年,李仕奉返回家乡,立志为射洪量身定做一部杂技剧——《陈子昂奋命边关》,该剧目初稿已定,正在准备中。

农村要发展,农业是关键。说到发展现代农业这一话题,射洪很有发言权。

首先,射洪从“一瓶酒”入手实践。大力推进沱牌舍得增产扩能项目建设,跨“三县六镇”成立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剑指白酒千亿产业集群。目前,射洪的食品、酒粮产业辐射15个集镇,带动20万亩酒粮种植。

其次,以世界500强正大集团带动3000万白羽肉鸡全产业链发展,射洪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渝都市圈食品供应保障基地初具规模。

“我们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射洪版‘天府粮仓’,全力打造现代种业、晚熟柑橘、白羽肉鸡、绿色蔬菜、水产养殖、射洪粉条6大特色农业产业。”王能说,射洪将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精准发力,加快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成功摘牌。

一手保要素,一手补短板

畅通要素通道,强韧“城乡”链接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要着眼解决流通不畅问题促进要素融合,紧紧扭住“人、地、钱”三个关节点,有序引导人才到农村、资金到农村,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近年来,射洪以“人才强市”发展战略打通“人才流通”渠道。设立60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建立返乡创业农业联合会和4个在外农民工服务站,吸引2万人返乡就业创业。

b5ea034e-7dd6-4e6e-b52b-eb35fd640d11.png

双江村商业街

在双江村开农家乐的陈大姐一家就是返乡创业的缩影。“以前儿子在外务工,我们就在家种地,一家人一年就聚一次,家庭收入也不高。现在开了农家乐,家人也能团聚,收入也高了。”谈起现在的生活,陈大姐脸上笑开了花。

离陈大姐家百米左右的“拾意”则是“新农人”吴海燕开的小店,在她的店里,可以饮一杯清茶,也可体验扎染文化。

同时,射洪积极探索以国企带动、家庭农场与村民理事会联合等方式,组建“强村”公司,村集体通过资产入股获取分红,吸纳当地农民在村“上班”。

充分发挥国有平台公司在农业农村建设投融资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土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抵押融资业务,探索组建农业农村发展基金,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

加快农村“三块地”制度改革,破除土地要素市场化交易障碍,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以做强镇为依托,推动城镇优质公共服务往农村延伸,推动农村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领域降本提质,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

建立“对外四通八达、对内畅通无阻”的县域路网也是城乡融合的关键之一。射洪将持续推进实施和美乡村共富路建设项目,努力打造一批交通新产业路、旅游路,将持续巩固"金通工程"成果,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提升公交出行品质,促进全市城乡客运行业绿色健康发展,以交通先行促进城乡融合。

e7c995f6-7ffd-40a3-a2f1-84af4f734dea.png

射洪全景——涪江大桥

从“小渔村”到“诗歌田园”,从“闭塞之地”到“十里酒粮”,从“无名小村”到“第一水村”……随着部署的逐一落实、行动的渐次展开,射洪以实干为笔绘就“城乡融合”的美好画卷。

王能表示,射洪将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用好一批管理权限,承接一批国省试点,在县域集成改革、集体土地入市、宅基地改革等领域大胆闯、大胆试,努力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重任在肩,射洪依旧信心满满: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向着射洪实现全省“试点”变“示范”,打造产业高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射洪样本”目标阔步前行。

(四川经济网记者 张琳琪 李霁玥)

(图片由射洪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