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最新 >新闻详情

聚焦全会新闻发布会④丨从三方面工作读懂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谋”与“动”

2024-05-14 12:20:08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唐千惠/文 乔薇/图)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四川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哪些总体谋划?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举措?5月14日,在成都举行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代永波.jpg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介绍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谋划

代永波介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两个大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伟大实践作出的重大部署,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要求我们加快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我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四川指明了方向。省委全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对四川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下一步,四川将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厚植新质生产力创新本底。四川是科教大省,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有科研院所369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0个,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源头供给。

具体而言,将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加快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心载体,加速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创新人才汇聚,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聚焦先进核能、生物医药、深地科学、天文观测、空气动力等领域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推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锦屏深地实验室等设施产出更多重大成果,打造原始创新“国之重器”,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将加快建设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布局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更好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扩大新质生产力规模能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当前,四川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下一步,四川将坚决扛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重任,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新领域新赛道产业争先竞速发展,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培育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核医疗产业等新增长引擎,提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等3个国家级集群和集成电路、无人机等23个省级集群发展能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努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标志性产品和应用场景,积极争取国家未来产业重大布局。同时,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全产业链能级整体跃升。

三是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新质生产力动力活力。紧紧围绕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推动技术要素高效配置方面,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经验,健全技术交易市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促进技术要素和产业精准衔接、融通发展。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方面,充分发挥省数据局的统筹作用,有效整合并规范运行公共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推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在促进能源资源绿色转型方面,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和创新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绿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