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这种枝条就是生病了,需要剪掉,来年发的新枝结出的樱桃才会更大更甜……”5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吕秀兰在汉源的果园里忙碌着,指导甜樱桃树的夏季修剪工作。
初夏时节,放眼汉源大地,漫山遍野的甜樱桃树已是硕果累累。从三十年前的不结果让果农忍痛砍树毁园,到二十年前坐果率大幅度提升,再到十年前的5个甜樱桃新品种问世。三十年来,吕秀兰教授团队扎根汉源,用科技的力量让汉源的甜樱桃越长越“甜”,在土地里“种出”新质生产力。
如今,汉源甜樱桃成片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四川乃至西南首位,年产量达3.5万吨,产值达10亿余元,成了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漫山遍野的甜樱桃树
深耕三十载 甜樱桃结出幸福果
回顾汉源甜樱桃的发展史,吕秀兰教授表示,这是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
三十年前,由于当地百姓对甜樱桃生长和结果特性缺乏了解,一方面,没有及时对甜樱桃进行各项管理,造成树体过于高大,种植5-6年不结果,种植8-9年后才初步挂果,另一方面授粉树配置也不合理,造成坐果率低、产量不高。
为此,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吕秀兰团队从品种多样化、整形修剪、肥水管理、提高坐果率等方面对当地甜樱桃的种植进行指导,为后来汉源甜樱桃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源甜樱桃迎丰收
近十年来,吕秀兰团队在四川省科技厅10余个项目和雅安市4个项目支持下,先后从国内外引入优新品种40余个,经多年多点观察分析和系统评价其植物学特性、经济学特性和适应性,先后选育了适宜汉源生长的5个新品种,并研发了幼树早结丰产、精准均衡肥水、精品花果管理、省力整形修剪、绿色病虫防控、裂果综合防控等高效栽培技术,先后形成专利20余项。
汉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汉源甜樱桃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吕秀兰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在吕秀兰团队的帮助下,目前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了齐抓共管、提质增效,共创区域绿色品牌的意识。在2023年5月22日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上,汉源的套袋黑珍珠、套袋红灯从全国100多个产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
科技来助力 拓宽甜樱桃发展路
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汉源甜樱桃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今天”,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明天”。
正在试验的甜樱桃新品种
雅安市科技局局长毛建美表示,与吕秀兰教授团队开展项目合作以来,汉源着力推动成果转化落地,根据专家提供的技术指导和建议,帮助种植户们及时解决了栽培管理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切实提升了种植水平,实现增产增收。
如今,汉源甜樱桃产业正沿着强项目、补短板、促成果转化、科技兴农的思路大步前行。
汉源甜樱桃
目前,通过吕秀兰团队的帮助,汉源县通过在各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培训等方式示范推广最新研究成果,年培训基层农技管理人员和种植户500人次以上。使得甜樱桃产量从不足400kg/亩增加到1500kg/亩-1750kg/亩,裂果率由60%—70%下降至5%以下,糖度由13%—14%提高至20%—30%,果实花青素含量较其他地区高30余倍,化肥和农药用量分别减少了15%—20%和30%—35%,销售价格近年来稳定在30元/kg—50元/kg,提质节本增收1万元/亩以上。
吕秀兰团队成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梁东表示,如今,汉源甜樱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这并不是终点。下一步,团队还将选育具有自主产权突破性的新品种,加强国内外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加强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加强极端灾害天气下应急技术研发与储备,为汉源甜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撑和保障。
(四川经济网记者 程强 庄祥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