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自贡市富顺县:以“智”提“质” 一路向“新”

2024-05-21 16:48:38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杜静


富顺晨光经开区全景

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自贡市富顺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聚焦氟化工新材料、超级纤维新材料、磁性材料三大产业领域“智改数转”取得阶段性成效。

当前,随着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落地达产,富顺县正聚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提升晨光经开区承载能力,加快产业链升级,汇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簇簇星火,奋力实现产业振兴。

为制造添“智” 调动转型发展向心力

四川富顺晨光经开区正鼓励企业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积极开展“智改数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激活企业转型发展的向心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在四川辉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辉腾科技”)纺织生产车间内,6条生产线上最多只有5名生产工人有条不紊地操作生产。高速运转的智能化设备,源源不断地生产出金黄色的芳纶Ⅲ材料半成品。记者看到了三代纺织生产设备,从传统机械到智能化数控设备的新旧过渡,这成为企业“智改数转”的印证。

“最旧的那代纺织设备是2014年引进的,今年就要淘汰了。稍微新一点的是2021年的设备,现今,产能已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的需求。所以,今年年初我们又上新了最先进的智能数字化设备。”车间生产负责人说。

“新设备投入生产后,企业产能从年产60吨直接提升到年产100吨—150吨左右。”该负责人介绍,凭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辉腾科技在国内率先实现芳纶Ⅲ这种新材料的工业化,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芳纶Ⅲ产品链全覆盖企业,产量国内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70%—80%,在行业内排行前列。

“通过对生产设备的‘智改数转’,公司的制造能力再次提升,让产品质量控制更精准,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产量实现翻番。”辉腾科技负责技术生产的相关负责人指着公司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回收车间”告诉记者,这栋5层的大楼,上百个阀门的开启、流量控制、温度和压力调节都只需要一个智能中控系统,公司正在不断为制造添“智”。

该负责人强调,芳纶Ⅲ产业是全新的超级纤维材料产业,从产品工业化到应用工程化的时间只有10年左右,由于产业工艺路线长、技术跨越多个领域,技术特点呈多样化,技术成熟度不尽一致。因此,全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远远不及传统制造业、加工业、储运业,客观上需要加快对产业技术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全行业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逐步淘汰手工作业实现全自动化,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装备升级,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可控高效生产。”该负责人说,近3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0%以上,未来还将坚持走好“智改数转”这条发展新路。

另一边,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昊晨光”)作为经开区氟化工新材料的代表性企业,带头对其研发、生产和经营等步骤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你现在看到的是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这边是等离子裂解焚烧炉、配套废气输送管和缓冲罐等设备设施。”中昊晨光技术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是通过先进智能化控制技术,对该公司现有的四氟乙烯单体和二氟一氯甲烷生产装置的部分仪表和控制系统进行更新升级优化改造。

目前,该公司已形成更加完善的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在线分析检测系统,对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是富顺县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中昊晨光2023年成立数字化部,引进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以实现自动化进料、配料、聚合控制等操作,做到24小时连续生产,并大幅减少了现场操作人员的需求。管理系统上将以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为改造核心,同时启动电商平台、数采平台、智能工厂等系统的建设,打造公司业财一体化平台。

再来看磁性材料的代表企业——自贡市江阳磁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阳磁材”)的生产车间里,浙江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调试一台AI智能视觉系统自动分拣设备。

“这台设备可以通过对产品全方位拍照,用AI智能视觉系统采集产品外观缺陷信息,分析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否达标,分拣出符合客户标准的合格产品。”科研人员介绍,江阳磁材提供了大量的产品数据给AI进行智能学习,随后将建立产品数据库模型,正式投入使用后,可以高于人工5倍的效率精准分拣产品。

“我们整条生产线上只需要12名员工,但是后期分拣就需要至少70名员工。如果自动分拣设备投入使用,大概可以减少一半的分拣员工,这极大降低了用工成本。”江阳磁材副总经理黄家兴说,之后逐步会将每一条生产线都将配备一台这样的自动分拣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黄家兴介绍,从2019年建设二基地新厂时,公司就把智能化作为重点改造,将提高投料、成型、烧结 、研磨等各工序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作为主要任务,生产线大量采用物料自动输送、成型机械手捡坯、窑炉自动上料、磨加工全自动生产线等自动化装备,产线员工只负责坯件的上料、堆码、转运、设备监控等,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生产数据通过扫码报工每天实时监控,以便整个生产调节和故障的及时排除,库房采用RFID的系统,将出入货流程化,数据化,未来将逐步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凭创新提“质”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富顺县在鼓励企业“智改数转”的同时,更引导企业修炼“内功”专注科研创新,为所在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许多有代表性的企业,勇于突破,自主研发获得多项业内技术专利,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

江阳磁材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2022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科技综合实力处于西南地区永磁铁氧体材料行业领先地位。

黄家兴告诉记者,江阳磁材承担了国家攀西第3批重大科技项目——《高性能稀土铁氧体永磁材料及元器件中关键技术开发》课题,并已一次性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已取得新的重要成果,产品磁参数技术指标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公司参与了行业团体标准的起草、编制3项,主持企业标准起草编制及修订各1项。”黄家兴说,公司先后承担科技部、省、市重大科技项目20余项,掌握永磁铁氧体材料关键技术20多项,并全部实现成果转化。

“2023年,公司实现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20.96%;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20.54%。”黄家兴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抓牢技术创新这一发展“牛鼻子”,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像江阳磁材这样的企业,自主创新,一路向“新”,以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增强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风向。这背后,得益于富顺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加快建设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

近年来,富顺以创新链、产业链为纽带,科技创新载体不断提质升级,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平台43个。

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落户中昊晨光,四川省有机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稀土永磁铁氧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落户中昊晨光、江阳磁材,同时中昊晨光、江阳磁材、远达美乐食品、洛源食品、蜀佳味业等企业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主体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成功创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22年成功创建四川省第三批院士(专家)产业园。

以项目为“王” 激活县域经济硬实力

今年4月15日,富顺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四川发展富顺晨光化工产业园。根据投资合作协议,到2035年该园区将实现产值500亿元。

富顺晨光经开区也传来好消息,自贡丰聚优能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利用项目即将进入试生产,将建设年产1万吨磷酸铁锂废旧电池粉料再生线。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至6亿元。

以项目为王,激活县域经济的硬实力,富顺要聚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最终都要落实在重点项目投产达效。

新型化工方面,富顺围绕打造氟化工全产业链,加快发展以氟化工为基础、氟材料为特色的新型化工及应用产业,打造中国“绿色氟都”重要支撑地。抓实“建圈强链”,有效发挥中昊晨光研究院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优势,深化院地合作,加大投资和产业招引力度,加快建设氟材料应用产业园;紧盯“进圈入链”,积极对接新型化工链主企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配套项目。

“富顺县支持氟产业链做精做深,鼓励富华信、四川标美等企业开发新型氟硅材料等前沿高端产品;瞄准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支持辉腾科技等企业发展芳纶Ⅲ等特种工程材料,构建完整产品链。”富顺县科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能源方面,富顺聚焦发展以钠锂电池产业链为特色的新能源,加快构建钠电储能、锂电配套产业链。加快钠离子电池产品研发制造、应用推广,实现储能电池、储能部件、储能系统、储能应用发展,积极引入10GWh储能系统产品生产线等项目。

“富顺县围绕动力电池资源梯次化利用,加快丰聚优能1.2GWh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建成投产,加快乾泰科技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同发荣5万吨锂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落地建设,重点发展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精密结构件等关键材料。”该负责人介绍。

机械制造方面,富顺依托汽车零部件、电力金具制造等产业基础,加快提升基础工艺和零部件发展水平,推动机械制造向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转型。支持江阳磁材发展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推动稀土及共伴生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永磁磁材元器件制造基地。支持成华等汽配厂商和电力金具等制造企业增产扩能、拓展市场,鼓励中粮包装、赛鹏线缆等企业错位发展特色装备、产品制造。

消费品工业方面,富顺推动食品加工产业链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特色调味品、优质白酒等地方特色产业。支持戎春酒业、万寿酒业等现有酒企做大做强,鼓励引导企业扩能达产、强化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知名度。支持美乐食品、千天百味、川啤科技等重点企业做精做优,大力发展优质产品,发挥美乐食品在川味复合调味品行业的优势和富顺豆花蘸水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推动豆花产业工业化发展。

一直以来,富顺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把晨光经开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以化工新材料产业为重点,辅助发展机械制造、消费品工业产业,形成了“一主两辅”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省独具特色的氟化工产业园区。

以“智”提“质”,一路向“新”,富顺正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要增长点,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提升晨光经开区发展能级,在错位竞争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突出比较优势中抢占发展先机。

展开富顺新型工业化发展蓝图,到2035年,富顺县将形成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参与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有独特竞争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三次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全面跃升,基本建成现代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强县、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特色和竞争力,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陈家明 陈思燕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