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广安:百舟竞渡迎端午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四川经济网广安讯(王林 记者 何金委 )6月10日上午,2024年四川省“百舟竞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活动在广安市武胜县举行,来自川渝地区的39支龙舟队竞速嘉陵江,现场数万名群众在热闹的气氛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现场

为传统节日注入全新的时代气息,今年端午节期间,广安市不仅安排了精彩的龙舟赛事,还策划了端午民俗集市、非遗技艺展演、草地露营音乐会、无人机灯光秀等活动,拉长了端午节的庆祝周期,让端午节变“端午季”,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除了热情喧嚣的龙舟赛万众瞩目,端午小长假期间,广安市博物馆同样人气爆棚。方寸之间,一览千年。观展游客宋健在沉浸式数字展厅看到了800年前的广安盛景,在一件件文物中感受到了文化厚重和城市底蕴。

活动现场

博物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连接着美好的未来,是历史缩影和文化宝库。自广安市博物馆今年2月开馆以来,热度持续升温,开馆话题阅读量300万+,多次成为抖音同城热搜第一,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已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市民打卡热门地。

传统文化不仅要“藏”在博物馆,更要“亮”出来、“传”下去。广安实验中学每周星期五大课间,未进校门便闻曲声。“打快板、笑开颜,高高兴兴走上前,我把广安来宣传……”在这所学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人人会快板,个个有特长。前锋区思源小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盘子作为特色课程,已编排曲目十余首在全区进行展演。岳池县苟角小学把书法作为精品课,助力该镇成功创建成为广安唯一书法类的“四川民间艺术之乡”。

活动现场

非遗进校园,学生成为“守艺人”。近年来,广安市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将非遗传承作为课后服务和大课间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非遗项目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邻水烙画、手掌木偶、武胜剪纸、竹丝画帘、岳池灯戏、四川清音等一大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有效解决了非遗项目的传承难题。

广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安红色文化闪耀,历史文化深厚,民俗文化璀璨。近年来,广安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坚定做活文旅,让文物“活”起来,让民俗“响”起来,让文化“传”下去,文艺精品力作不断呈现,文旅产业发展实现突破,文化市场好戏连台,文化发展氛围愈加浓厚。

据介绍,广安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82项、传承人239人,剪纸、木雕、岳池米粉、宕渠双竹连响等非遗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广安大型原创话剧《平凡英雄》《春暖人间》在国内多个城市成功巡演,川剧《信仰》《南海李准》等剧目叫好又叫座,优秀文化广泛传播。广安牌坊村建川博物馆、广安文庙历史街区、沿口古镇等重点项目加快建成,文化项目不断上新,文旅融合走深走实,“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新名片越来越亮。

(图由广安市融媒体中心提供)